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皮影戲工序

皮影戲工序

皮影戲的制作工序:

中國地區廣大,各地的皮影都有本人的特征,然而皮影的制造順序大多相似,平日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琢3000余刀,是壹個龐雜巧妙的進程。

先將皮子泡制、刮薄、磨平,而後,藝人們將種種人物的圖譜描畫在上面,用種種型號的刀具刻鑿後,再塗抹上顏色。

雕琢時,壹般都用陽刻,有時也用陰刻。繪畫染色考究女性發飾及服飾多以花、草、雲、鳳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用龍、虎、水、雲等紋樣為圖案。忠良人物為五分面,背面人物為七分面。人物外型與戲劇人物壹樣,生、旦、凈、醜腳色完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達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辨別雕成的,用線聯綴而成,以便扮演時活動自若。壹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把持,藝人手指靈敏,經常玩得觀眾目迷五色。

不只手上工夫絕妙高明,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壹塊1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

上演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人影和五光十色的顏色逼真動聽。皮影道具小,上演便利,且不受園地制約,演員也不需正途訓練,因此深受人民的喜歡。在皮電影風行的地域,人們會親熱地稱它為“壹擔挑”藝術。

皮影戲的歷史:

皮影戲的角色主要有生、旦、凈、末、醜五個類別。皮影戲中的人物角色都是由十壹件連綴組成,包括頭、上身、下身、兩腿、兩上臂、兩下臂和兩手,表演者通過控制人物脖領前的壹根主桿和在兩手端處的兩根耍桿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

除上述常見角色外,皮影戲中還有帝王、文臣、武將、書生、平民百姓、醜角等不同形象。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壹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

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上海戲劇學院為皮影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上一篇:孝心坊的缺點
  • 下一篇:看完電影《爆裂鼓手》,妳有哪些感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