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盤山公路安全隱患及改進措施

盤山公路安全隱患及改進措施

近年來,分布在我國部分山嶺地區的連續回頭彎盤山公路,因其線路的蜿蜒曲折、途經山嶺的景色恢弘,受到眾多自駕遊愛好者的追捧,漸趨熱門。然而,這些盤山公路往往存在壹定安全隱患,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來提升其道路交通安全性。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對盤山公路安全隱患及改進措施等方面的探討。

盤山公路具有哪些特征?

我國很多山嶺地區,或因道路自然展線無法爭取需要的距離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質條件所限不能采取自然展線時,通常采用回頭曲線來設計和建設越嶺公路。

從道路專業的角度看,盤山公路是壹種連續設置回頭曲線的越嶺公路,線路蜿蜒曲折、反復回環,部分路段進出山口海拔落差較大,最大落差達到上千米,往往途經達阪、埡口(即山口)高海拔區,因其山脈溝谷縱橫、地勢高峻崎嶇,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尋找和體驗駕駛刺激,壹些越嶺公路逐漸成為“網紅”自駕遊公路。但是,回頭曲線密集的越嶺公路通常安全設施比較薄弱、道路安全隱患較多、交通事故風險較大,亟需通過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來進壹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讓每壹位用路者都能切實感受到盤山公路應有的安全和順暢。

盤山公路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1.設計不符合現行標準規範

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D20-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範(JTG?D81-2017)》等現行標準規範,通過查閱設計圖紙,發現上述盤山公路是按照三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建造的,其設計指標存在許多低於規定標準或符合規定標準但疊加、連續使用極限值設計的公路急彎陡坡、連續下坡、視距不良、彎道未加寬、短直線接急彎等安全隱患路段,造成了嚴重的先天性缺陷及隱患。例如,部分彎道處圓曲線半徑低於極限值30米,個別路段甚至不足10米;部分圓曲線長度小於極限值50米,個別路段不足20米;部分路段曲線間直線最小長度小於極限值60米;部分坡段坡度超過最大縱坡極限值8%或9%(海拔3000米以上,坡度極限值為8%,其余為9%),部分坡長超過對應的極限值300米或200米(坡度8%的坡長極限值為300米,坡度9%的坡長極限值為200米)。

2.道路安全隱患多

根據交通運輸部頒布的有關技術標準和公安部《公路交通事故多發點段及嚴重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規範(試行)》規定,使用皮尺、輪式測距儀、坡度計等專業設備,對某些盤山公路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不良線形組合、彎道路面加寬、停車視距、防護設施、標誌標線、道路養護方面進行了實地踏勘和測量,發現的突出問題列舉如下:

存在連續上下坡、陡坡路段。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D20-2017)》8.3.4規定,公路越嶺線連續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對高差為200米至500米時,平均縱坡不大於5.5%;相對高差大於500米時,平均縱坡應不大於5%;任意連續3公裏路段的平均縱坡不宜大於5.5%。部分盤山公路的個別路段平均縱坡達到9.4%,嚴重超出了規範的極限值。

存在小半徑曲線的急彎路段。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D20-2017)》7.3.2規定,公路圓曲線最小半徑,設計速度30km/h時極限值為30米。部分盤山公路存在小半徑急彎,個別曲線半徑不足15米.

存在急彎陡坡路段。急彎陡坡是盤山公路常見不良線形組合形式,若采用彎道、坡道的設計極限值相疊加,將對行車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彎道路段路面加寬不足。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D20-2017)》7.6.1規定,圓曲線半徑小於或等於250米時,應設置加寬,圓曲線半徑越小、設計車輛越長,路面加寬值越大。部分盤山公路急彎路段半徑過小且路面加寬不足,導致車輛無法壹次性轉彎通過,甚至出現車輛占據對側車道轉彎、在彎道處倒車等情況,極易引發車輛相撞、刮擦,側翻甚至沖出路面事故。

路側安全防護設施缺失。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D81-2017)》6.1.1規定,當實際凈區寬度小於計算凈區寬度且駛出路外車輛碰撞護欄的後果比不設護欄的後果輕時,應考慮設置護欄。部分盤山公路未設置應急車道或未按規定設置應急停車帶及避險車道,護欄和防撞墻等安全防護設施缺失;急彎陡坡、臨水臨崖、連續長下坡等部分路段無防護設施;警示樁埋深不足,根部松動,起不到防護作用;路側護欄端頭處置不當,多處護欄出現螺絲松動缺失、立柱松動傾斜等問題。

彎道路段停車視距不足。按照規範要求,設計速度為30公裏/小時,停車視距最小為30米。部分彎道路段視距嚴重不足,易導致車輛相撞事故發生。

交通標誌標線缺失。部分路段交通標誌缺失嚴重,未設置線形誘導標、輪廓標、凸面反光鏡,尤其在急彎、陡坡、連續回頭彎路段,缺少相應警示提示標誌。

路面及坡面缺乏管養。部分路段出現邊坡塌落、碎石灑落情況,尤其是路塹邊坡段,靠山體壹側巖體穩定性較差,缺乏有效防護。

易受自然環境影響。因霧、雨、風、冰、雪等氣象、地質及自然因素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風險較高,易導致路面損毀、坍塌、滑坡、漫水、結冰,形成道路障礙、路面濕滑、視線不良等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的問題。

如何提升盤山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推進鄉村振興和旅遊業發展,道路設施是基礎條件,交通安全更是基本前提。旅遊公路選線和建設不應以“險峻”吸引遊客,更應遵循“安全是旅遊業發展的生命線”的準則。安全隱患壹旦引發安全事故,勢必對當地安全生產形勢和旅遊業發展帶來重大負面影響。為有效治理越嶺公路安全隱患問題,建議如下:

1嚴格竣(交)工驗收制度,及時開展交通安全評估

《中華人民***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國務院關於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30號文)第十三條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工程在竣(交)工驗收時要吸收公安、安全監管等部門人員參加,嚴格安全評價,交通安全設施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車運行”。因此,要本著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執行上述規定和制度,確保道路生產壹致性和竣交工時交通安全設施保障到位,方可通車運行。

對於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越嶺公路,建議由當地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安全評估,依法及時采取相應的限制通行措施,如“全線禁止7座(不含)以上載客汽車、中型以上貨車等車輛通行,夜間及冰雪等惡劣天氣時封閉道路”等措施。

2改良超極限值線形路段?確保車輛安全順暢通行

對於連續回頭彎路段,應滿足行車運動學要求,做好直線與圓曲線連接段緩和處理,在下坡接急彎處前增加限速標誌和減速設施,引導車輛以安全速度平順地進入彎道;回頭曲線處應滿足基本的行車幾何學要求,增加彎道路面寬度,確保可通行的所有車型在本車道內壹次性完成轉彎,不會占據對向車道或偏出路外。

對於連續陡坡路段,要合理設置爬坡車道、臨時停車帶和應急避險車道。同時,通過削減山體、清除障礙、增加輪廓標和視線誘導標等措施,消除彎道、坡道等處視線視距不良隱患。

3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切實加強安全設施建設

根據隱患排查情況,將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越嶺公路納入“生命安全防護工程”並掛牌督辦治理。進壹步加強越嶺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建設,特別是臨水臨崖、連續下坡、急彎陡坡等事故易發多發路段,嚴格按照標準安裝隔離柵、防護欄、防撞墻等安全設施,規範施劃標線,設置警示提示標誌。

4大力做好公路管理養護?提升和改善道路環境

越嶺公路斷面形式多采用半填半挖結構,易造成路基沈降、路面開裂等病害,因此要做好路基邊坡及路肩穩定性防護,防止山體碎石塌落灑向路面。還應定期巡查道路設施運行狀態,加固護欄和警示樁,正確處理護欄端頭,維護標誌標線、邊溝及排水設施,消除道路病害,保持路面幹凈、路況良好。

5嚴格執行安全性評價?從源頭上避免再現危路

按照《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規範(JTG?B05-2015)》要求,三級公路及以上公路應實施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交工及後評價五個階段。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應評價急彎陡坡、連續長下坡,路側懸崖、深溝等危險路段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在初步設計階段,應對設計要素進行評價,包括公路平面評價(圓曲線最小半徑、平曲線長度、回頭曲線間距等)、視距評價(停車視距、會車視距、超車視距)、公路縱斷面評價(連續上下坡等)、公路橫斷面評價(橫斷面過度漸變段、避險車道等)以及對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包括安全設施中標誌、標線、護欄、視線誘導設施、防眩設施等)進行評價;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根據公路等級、區域氣候條件對最大超高值、加寬值及加寬形式進行評價,對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包括交通標誌、標線、輪廓標、線型誘導標誌、護欄等)進行評價;在交工階段,應根據實地駕駛狀況,對平縱線形的連續性和協調性、橫斷面過渡順暢性、平縱斷面視距等進行評價。

通過逐個階段的安全評價,可以有效避免和終止不安全設計思想的蔓延和擴散,有效終止不科學和不規範設計,提出較好的改善措施和建議,從而保障最終公路項目的安全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電視機的發展史(從黑白到高清)
  • 下一篇:碣石山(山東省無棣縣山峰)詳細資料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