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直面錢學森之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直面錢學森之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麽現在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拷問著我們壹線教學的老師。學生是創新教育的承擔者與體現者,是創新教育的主體,作為壹名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掌握知識。

壹、構建和諧氛圍,樹立學生的創新思想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壹種真誠的理想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壹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傳統的教學普遍存在著“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壹節課裏,老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沈悶地聽,反復機械地練習,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地影響著老師們的教學觀,也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觀念,樹立創新思想,在教學中把學生當作研究者、合作者,真正將教學的重心從“教”轉到“學”上來。要善於“用熱心去鼓勵學生,用愛心去感化學生,用耐心去幫助學生”,以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喜愛與信任,從而創造出壹種民主、平等、親切、合作的教學氛圍,這種氛圍有利於消除學生膽怯和依賴心理,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充分表現自己,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點燃渴望求知和善於表現的星星之火,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師還要善於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隨時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了解並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註重民主教學方式的應用,如討論法、交流法、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學習,這些方法能集思廣益,既有利於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又能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求再獲成功的強烈願望,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品質的形成。

二、巧妙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師巧妙設置疑問,能激發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學生有了疑問後才能引起他們尋找問題的動機,才會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從而開闊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領域,並激發起學生認知、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教學時,教師要根據課的實際,鼓勵學生勇於思考、敢於疑問、善於回答,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如:進行《運動的相對性》教學時,教師可設置疑問:“我們的教室是運動還是靜止?”“在講臺上走動的我身上的鈕扣是運動還是靜止?”等問題。這時,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這樣判定,有的那樣說法,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程度可想而知。然後,教師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進壹步提出問題:教室相對地面來說好像壹動不動,其實它隨著地球“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身上的鈕扣相對地面是運動的,相對身上的衣服是靜止的。可見,靜止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通過教師的巧妙設問,學生眾說紛紜,相互啟發,學生明白了這樣的道理,要描述物體的運動,必須先選定參考系,而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描述就可能不同。

當然,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保護其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則應當堂巡視指導解決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將討論引向深入,從而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良好學習習慣,激活學生的創造靈感,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保證。如學完“超重與失重”這壹節後,有壹個學生提出疑問:處於失重狀態人造地球衛星中的宇航員用測力計稱物體,物重為零,而在月球表面用測力計稱量物體時,其物重是地球表面稱的六分之壹,眾所周知,月球也是地球的壹顆衛星,也處於完全失重狀態呀?為什麽會有不同的情況呢?提出這個問題,說明這些學生善於前後聯想,勇於動腦筋。教師要給予熱情的肯定,並啟發學生進行分析、交流、討論,讓他們也有壹種愉快的心情,享受獲得成功後的歡樂,以激勵其學習物理的情感,創造最佳求知情境。

三、創設學習情境,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認為,發散性思維是指“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壹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在構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占據著核心地位。發散性思維強調通過聯想和遷移對同壹個問題形成盡可能多的答案並尋找多種正確途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加強發散式思維訓練,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中學生思維敏捷、有強烈的求知欲。當他們圍繞著壹個中心問題不斷進行連貫構思時,創造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就會處於優勢地位。學生就能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深層次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發展學生的思維。如:在進行“動量”教學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容易碎,這是為什麽呢?這些現象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但要解釋這些現象卻有壹定的困難。通過創設這種啟發式的、輻射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期待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保持強烈的學習欲望與興趣。

又如,我在講“牛頓運動定律”時,我讓學生做這樣壹個實驗:找壹瓶礦泉水,瓶內有壹個空氣泡,讓學生突然使瓶加速向前運動,請觀察空氣泡相對瓶的運動方向。開始學生壹致認為應向瓶的後方運動,但結果學生卻發現空氣泡向瓶前運動了。於是有個學生馬上提出:為什麽空氣泡向瓶的前方運動了?如果空氣泡換成木塊或鐵塊,結果將怎麽樣呢?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讓人驚喜,我真慶幸我創設了很好的探究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引燃了學生創新火花。

四、優化教學方法,插上學生的想象翅膀

創造想象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應貫穿於教學的始終。想象是發現、發明等壹系列創造活動思維的翅膀。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大膽想象,保護、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讓學生感到進行大膽想象,智力冒險是合理的,創設各種形式的課堂形式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如以討論、辯論等形式,使學生各抒己見,想人之所不想,見人之所不見,做人之所不做。從而優化學生的創新心理環境,激發他們想象的沖動,聯想的新穎,思路的開闊。每壹堂課,都給學生壹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大膽的想、問、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創造潛能。如:直觀教學法,物理情景通常是通過實物、圖形、模型等形象化的東西創設的,在物理教學中,特別應當重視掛圖、課本插圖和教學簡筆畫的應用。掛圖和課本插圖中有原理示意圖,如力的合成圖示、繩波的形成等;有情景示意圖,如水波的幹涉圖樣、運載火箭升空、布朗運動現象、失重等。這些掛圖和插圖集趣味性、科學性、形象性於壹體,它們所描述的物理現象和原理對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學生認真看後,結合他在這方面的生活積累,會產生聯想和遐想。又如,實踐操作法。在學完《電磁振蕩、電磁波》這壹章後,我利用學科活動時間,舉辦半導體收音機原理及電路結構專題講座,許多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發生了濃厚興趣,主動到無線電商讓購買有關元件,按照電路圖自己組裝簡易收音機,教師則給以引導、輔導、指導,學生在最佳的情景中,壹起主動地學習,積極地研究,既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起到了***同參與的特殊作用,而且有效地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能力也得到進壹步的發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在光學習題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出壹道題目:為了從坦克內部觀察外界情況,在坦克壁上開壹個小圓孔。將壹塊圓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圓柱體軸線與坦克壁垂直等厚。已知玻璃的折射率為n,坦克壁厚為d,圓孔半徑為r,坦克內的人通過這塊玻璃能看到外界的角度範圍是多大?當學生思考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把眼睛放到玻璃中間觀察,視線範圍最廣,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那麽,如何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呢?我列舉了這樣壹個例子:看!窗外有什麽東西?這時候,他們都把目光轉到窗戶上,我示意他們隨意走動,並選擇好觀察角度。然後,我就跑到教室外面,站在正對著窗戶的走廊上,同學們都很好奇,不知道我要做什麽?然後我開始往左移,並讓學生隨著我身影的移動而觀察其中的變化,此時站在窗戶中間的同學慢慢的看不見我的身影了,若要看到我就得往右移,且頭部要靠在窗欞,眼睛貼著玻璃上。後來,我又跑到最右邊,他們得跑到左邊才能看到我,此時他們很快明白了壹個道理:要想看得最廣、最多,人應站在兩邊緣處的位置,而不是站在正中間位置。

這種創新因素的設置,不僅激發了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學習的樂趣,克服物理課堂的枯燥無味,也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創新思維,為學生創新學習註入了活力,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五、改進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課堂演示實驗壹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被動地觀察著實驗現象,在學生分組實驗中,學生也經常是“照單抓藥”,局限於書本的實驗器材,按部就班於書本規定的實驗步驟,在上述實驗教學模式培養下,學生往往會失去了探究欲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也無從談起。多些隨堂或探究實驗,不是只讓學生的註意力停留在使他們感興趣的現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導他們逐步深入、擴散思維,增加學生動手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由原來的“觀眾”變為“導演或演員”,讓他們在探索與實際操作中品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遺憾,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如讓學生用身邊的簡單器材做實驗,容易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研究物理並不神秘,因此老師可以用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做物理實驗,而且壹個簡單的物品可以做多個實驗,激發學生創新熱情。如可樂瓶就可做多個實驗,就能詮釋多個實驗現象和原理。采用簡單的器材還容易突出實驗的物理原理,而不為器材復雜的結構所幹擾,因此能獲得更好的效果。麥克斯韋在評價簡單儀器時曾經說過:“這些實驗的教育價值往往與復雜程度成反比,學生用自制的儀器雖然經常出毛病,但他卻會比用需仔細調整的復雜儀器學到更多的東西,仔細調整的儀器學生易於依賴,而不敢拆成零件。”比如在驗證單擺擺動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的實驗中,如果用光電計時器來測量小球某個位置的瞬時速度,學生絕大多數時間用來熟悉儀器的安裝、使用,調整光電門的位置,而忽略我們實驗的目的是機械能守恒的驗證,采用剔須刀片在某位置緊貼小球割斷擺線的方法,器材雖簡單,但體現了拋體運動和單擺運動的整合思想,學生完全理解這種思想,很容易地就接受了這個實驗方法。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在湧動著創新源泉的氛圍下,要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要先創新自己,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努力創設使學生獨立探索、發散求異的教學情景,鼓勵學生自由發表獨創見解、熱烈討論的課堂氣氛,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創造時空,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陳巧雲)

  • 上一篇:電子交易與傳統交易的區別與聯系
  • 下一篇:秀禾服新娘造型圖片欣賞 中式婚禮新娘服飾怎麽搭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