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科學界最著名的幾大駁論,妳能解釋嗎

科學界最著名的幾大駁論,妳能解釋嗎

(壹)電車難題(The Trolley Problem)

引用:

壹、“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壹,其內容大致是:壹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壹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妳可以拉壹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壹條軌道上。但是還有壹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壹條軌道上也綁了壹個人。考慮以上狀況,妳應該拉拉桿嗎?

解讀: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壹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桿,拯救五個人只殺死壹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壹旦拉了拉桿,妳就成為壹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妳要為另壹條軌道上單獨的壹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妳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妳要有所作為,妳的不作為將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狀況經常強迫壹個人違背他自己的道德準則,並且還存在著沒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況。

引用完畢。

Das曰:

人,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裏的“行為”是什麽意思?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理論依據是什麽?

承認人具有自由意識——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礎。不承認自由意識存在,也就否認了壹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如果壹個人殺人放火是由於童年的遭遇、社會的影響、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觀因素所決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決定性因素——我們就沒有權利依據任何法律對這個人進行懲罰。他殺人放火是由於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變的,懲罰這個人顯然是不合理的,懲罰他也於事無補、毫無用處。

人具有自由意識,可以做出自由選擇,並且他應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這是壹切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最根本基礎。

那麽,我們現在可以解釋“行為”是什麽意思:行為,是人在所有可能性中做出的壹個唯壹的選擇。

今天早晨妳可以選擇吃包子,也可以選擇吃油條。結果妳吃了包子,這是妳的行為、妳選擇的結果。問題是吃包子或者吃油條,這並不是“所有可能性”,妳也可以選擇什麽也不吃,選擇餓肚子減肥。作為壹個理性人,妳應當預見到餓肚子減肥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妳選擇了餓肚子減肥這種行為,就應當為這種行為負責。

行為並不是行動,妳什麽也不幹也是壹種選擇,因而也是壹種行為。

我們將這個思想實驗稍作修改,就可以看到什麽也不幹確實是壹種實實在在的行為:

加入電車的前方幫著5個人,妳拉動壹下拉桿就能使將電車駛向岔道——而岔道上什麽也沒有,不會造成任何危害。這時候妳動不動拉桿呢?如果妳不拉,妳什麽也不幹,眼睜睜看著五個人被軋死,這顯然是不道德行為——妳本來有選擇的余地,軋死五個人並不是唯壹可能的結果,妳只要舉手之勞就能挽救五個人的生命,但是妳選擇了什麽也不幹,妳就應當為妳的行為負責任,即使法律不去懲罰妳,妳的行為最起碼也是不道德的。

現在我們可以理清這個悖論的條理了:

壹、對於這壹事件,妳只有兩種選擇的可能性:動拉桿或者不動拉桿。妳必須在這兩種行為中選擇壹個,妳能夠預料到不同的行為會有不同的後果:

二、妳選擇“不動拉桿”這種行為,會造成五個人死亡;妳選擇“動拉桿”這種行為,會造成壹個人死亡。

這個悖論的關鍵在於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在兩種不道德的行為中選擇其壹,因而是個難題——這是真正的腦袋被驢踢了。Das說那麽多年那麽多大牌高手腦袋都被驢踢了壹遍,妳可能有點不大相信,可事實就是這樣。事實上當妳必須二者之中選擇其壹的時候,這兩種行為絕對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

只有壹種選擇的時候,就等於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行為,沒有行為就沒有責任——也就無所謂道德不道德。

在這個悖論中如果沒有拉桿,妳無法改變電車的方向,妳對軋死五個人的結果根本就無能為力,無論妳幹什麽事兒對這壹結果都沒有影響,這時候無論妳幹什麽,都等於什麽也不幹——妳唯壹的選擇就是什麽也不幹,妳就等於沒有選擇、沒有行為,因而這這壹事件中妳也談不上什麽道德不道德。

當妳只有兩種選擇(或者100種選擇,道理是壹樣的),妳除此之外就沒有選擇。假如這兩種選擇都是不道德的,這就等於說無論妳怎樣選擇都是不道德的,就等於說這種不道德竟然不是由於妳的自由選擇造成的,而是外界強加給妳的。這顯然是胡說八道。根據我們前面的論證:如果壹種行為是不道德的,那必然是由於妳自由選擇造成的。當妳無可選擇的時候,那根本就無所謂道德不道德。

這壹悖論的答案可以揭曉了:

壹、妳只有兩種選擇、兩種可能的行為:動拉桿或者不動拉桿,這必然造成兩種不同的結果:壹個人死亡或者五個人死亡。這兩種行為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

二、妳拉動拉桿,造成壹個人死亡的結果,妳不應當為此承擔道義上的責任,因為這個人的死亡,不是妳的行為造成的。外界條件決定必然會有人死亡,要麽壹個、要麽五個,至少要死壹個人——這是必然的結果,這是妳無法阻止的結果。

三、妳不拉動拉桿,造成五個人死亡,妳應當為此承擔道德的譴責。死亡五個人,不是必然的結果,而是妳的行為造成的。外界條件決定必然會有人死亡,要麽壹個、要麽五個,死壹個是必然的,死五個不是必然的,現在真的死了五個,那是妳的行為造成的。

在這裏,我們把六個人的生命當成同等價值的抽象個體,這樣做可能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每壹個人的生命都是唯壹的、無價的、至高無上的,das沒有理由為了挽救那五個人的生命犧牲者壹個人——das沒有剝奪這個人生命的權利,不管出於什麽高尚的理由。

Das這樣駁斥這種觀點:

妳仍然將“不動拉桿”這種行為不當做壹種行為看待,這是錯誤的。在前提條件下,這壹個人與另外五個人壹樣,面臨同樣的生命威脅。假如das沒有權力為了這五個人的生命犧牲這壹個人,同樣,我也沒有權力為了這壹個人的生命犧牲那五個人。即使這壹個人生命的價值與那五個人是對等的,他們在我選擇時考慮的權重也應當相互抵消。既然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至高無上的,那五個人的生命價值即使並不高於這壹個人,至少也並不低於這壹個人。既然沒有辦法比較每個人生命價值的大小,那麽我就不這樣考慮問題。這時候我將每壹個單個的生命當做同等價值的抽象個體,並且認為5大於1,這就是唯壹合理的選擇。

十個著名悖論的最終解答(二)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引用:

認知論領域的壹個最重要的思想實驗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壹個農民擔心自己的獲獎的奶牛走丟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他告訴農民不要擔心,因為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件的壹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還是親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間的形狀並感到很滿意。過了壹會,送奶工到那塊空地上再次確認。那頭奶牛確實在那,但它躲在樹林裏,而且空地上還有壹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很明顯,農民把這張紙錯當成自己的奶牛了。問題是出現了,雖然奶牛壹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

解讀: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來批判主流上作為知識的定義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論,即當人們相信壹件事時,它就成為了知識;這件事在事實上是真的,並且人們有可以驗證的理由相信它。在這個實驗中,農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證詞和他自己對於空地上的黑白相間物的觀察所證實。而且經過送奶工後來的證實,這件事也是真實的。盡管如此,農民並沒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兒,因為他認為奶牛在那兒的推導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這個實驗和其他壹些例子,解釋了將知識定義為JTB的理論需要修正。

引用完畢。

Das曰:

這其實就是蓋梯爾問題。蓋梯爾問題引起了長期大範圍的爭論,產生了無數個變種。蓋梯爾剛剛提出他的問題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確實是壹個問題,但是很容易解決——只要對JTB理論進行小的補充完善就會萬事大吉。但是隨著討論的深入,所有補充完善JTB理論的企圖都被進壹步變種的蓋梯爾問題擊潰,以至於有人懷疑真正完善的JTB理論是不是真的存在。

以下das給出自己的答案。這答案足以迎頭痛擊壹切現有的蓋梯爾問題的攻擊——我希望,不要被進壹步變種的蓋梯爾問題擊垮。如果本論壇能夠提出壹個擊垮das的蓋梯爾式的思想實驗的反例,das將無比欣慰。

柏拉圖認為知識是得到辯護和證明的真信念。這就是原始的JTB。

Das認為:

壹、 知識是真的信念。

二、這信念具有充分的理性基礎。(S具有充分的理性基礎是指:當且僅當P是人類公認的公理,Q是內部壹致的有效的邏輯系統,以P為前提,通過Q,可以合理導出S。)

三、 知識的主體對其理性基礎有充分的了解。

四、 充分的程度與該知識的重要性相當。

十個著名悖論的最終解答(三)定時炸彈(The Ticking Time Bomb)

引用:

如果妳關註近幾年的政治時事,或者看過動作電影,那麽妳對於“定時炸彈”思想實驗肯定很熟悉。它要求妳想象壹個炸彈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妳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在羈押中有壹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妳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

解讀:

與電車難題類似,定時炸彈情景也是強迫壹個人從兩個不道德行徑中選擇的倫理問題。它壹般被用作對那些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駁。它也被用作在極端形勢下法律——就像美國的嚴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歸功於像《24小時》的電視節目和各種政治辯論,定時炸彈情景已成為最常引用的思想實驗之壹。今年早些時候,壹份英國報紙提出了更為極端的看法。這份報紙提議說,如果那個恐怖分子對酷刑毫無反應,那麽當局者是否願意拷打他的妻子兒女來獲取情報。

引用完畢。

Das來講壹個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故事:

壹個朋友是相當壹級的領導,壹次他辦理壹個綁架小女孩的案件,罪犯送來小女孩的手指勒索錢財——影視劇中常見的情節。不過下面的故事卻很不常見。罪犯約定了無論錢是不是到手都要撕票,罪犯A去取錢,如果罪犯A在22時不回來集合,其他罪犯就撕票潛逃。

朋友只好把A抓回來——讓他拿錢回去就等於害死了小女孩。問題是時間緊迫,A這小子是知道壹點法律的,他認定說不說都是死刑,不如不說,說不定找不到證據,還能留條活路。所以審訊室裏出現了奇怪的場景:審訊員手腳冰涼、頭頂冒汗,罪犯卻神態自若,從容以對,時不時地露出猙獰的奸笑。

時間在流逝,每壹秒鐘都生死攸關。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朋友打法其他人離開,獨自負責審訊,並且聲明有其個人對結果負責。

朋友拎出壹把菜刀,按住A的壹個手指,微笑著說:“我只問妳壹遍:小女孩關在哪裏?”

A顯然對這種威脅不屑壹顧:“我真的不知道妳問什麽。”

哢嚓壹聲,手起刀落,壹根手指掉在地上。

在A的鬼嚎聲中,朋友按住他的另壹根手指,仍然微笑著說:“我只問妳壹遍:小女孩關在哪裏?”

A這壹次沒有回答。

哢嚓壹聲,手起刀落,地上現在有了兩根手指。

沒有等到朋友按住他的第三根手指,A交代了小女孩關押的位置。

小女孩解救出來以後,朋友用壹個塑料袋裝著菜刀和手指,到檢察院投案自首:“我刑訊逼供,我來投案自首。”

事情的發展更加富有戲劇性。朋友的行為顯然違法,顯然構成犯罪,但是檢察院就是不立案,說這行為有緊急避險的性質,最終定性還要研究,就是不給文字結論。公安局也不給他停職,說這是檢察院的事兒,檢察院沒有結論,我們不好說什麽。法院不聞不問,檢察院沒有起訴,我們根本不知道。就連無孔不入的律師也對這事兒只字不提,甚至A自己都認為這是合理的,既然沒人提,他幹脆就不承認被人剁了手指,法庭上他說他因為幹了這事兒後悔,自己剁的。甚至恬不知恥地說是他主動交代小孩的關押地點,主動配合公安解救了小女孩,有重大立功表現,要求給條生路。

生路是沒有,A很快就斃了。朋友的行為成了我們酒後談論的英雄壯舉,朋友自己的話,是這個故事最好的註腳:“即使是法律,也不能蒙蔽我的良心。”

我們把“定時炸彈問題”做壹些變形,讓我們的理性來為世界立法:

壹、假設罪犯隱藏的不是壹顆定時炸彈,而是壹千顆原子彈,時間壹到地球就玩完,只有剁他的手指頭才能阻止這壹切,現在決定權交給妳,妳剁還是不剁?

即使完全從維護這個罪犯權利的角度考慮問題,完全不管全人類的生死,妳不剁,他別說手指頭,連小命也要嗚呼,妳剁了,他無非少幾個手指頭,小命至少保得住,妳憑什麽不剁?為什麽不剁?

二、假設罪犯隱藏的不是壹顆定時炸彈,而是壹千顆原子彈,時間壹到地球就玩完,全人類都玩完,只有這個罪犯有特異功能能夠幸免遇難。只有剁他的手指頭才能阻止這壹切,現在決定權交給妳,妳剁還是不剁?

妳不剁,妳就成了他的同謀,das肯定剁了妳沒商量。

三、假設罪犯隱藏的不是壹顆定時炸彈,而是壹千顆原子彈,時間壹到地球就玩完,全人類都玩完,只有這個罪犯和其他20名地球人有特異功能能夠幸免遇難。只有剁他的手指頭才能阻止這壹切,現在決定權交給妳,妳剁還是不剁?

這與(二)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四、假設罪犯隱藏的不是壹顆定時炸彈,而是壹百顆原子彈,時間壹到地球就玩完壹半,人類玩完壹半,這個罪犯能夠幸免遇難。只有剁他的手指頭才能阻止這壹切,現在決定權交給妳,妳剁還是不剁?

這與(二、三)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五、假設罪犯隱藏的就是壹顆定時炸彈,時間壹到半個城市的人就玩完,只有剁他的手指頭才能阻止這壹切,現在決定權交給妳,妳剁還是不剁?

這與(二、三、四)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最後壹個假設,其實就是“定時炸彈問題”。

我們不反對羅爾斯,也很欣賞程序正義。我們自願遵守法律程序,我們對正當的程序表示真心的尊重,但是,指導我們行動的,永遠是心靈深處的道德法則!當程序正義或者其他任何正義與我們心靈深處的道德法則發生沖突時,我們毫不猶豫地捍衛道德的尊嚴;同時,壹個理性的人不應當傷害程序的正義,我的朋友和蘇格拉底壹起做出了表率:我不逃避、不隱瞞、不後悔、不改變,我自願接受程序的處罰。我用行動維護道德的尊嚴,同時甘願用壹個人的苦難維護程序的尊嚴。

十個著名悖論的最終解答(四)愛因斯坦的光線(Einstein’s Light Beam)

引用:

愛因斯坦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是受啟於他16歲做的思想實驗。在他的自傳中,愛因斯坦回憶道他當時幻想在宇宙中追尋壹道光線。他推理說,如果他能夠以光速在光線旁邊運動,那麽他應該能夠看到光線成為“在空間上不斷振蕩但停滯不前的電磁場”。對於愛因斯坦,這個思想實驗證明了對於這個虛擬的觀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應該和壹個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觀察者觀察到的壹樣。

解讀:

事實上,沒人確切知道這意味著什麽。科學家壹直都在爭論壹個如此簡單的思想實驗是如此幫助愛因斯坦完成到狹義相對論這如此巨大的飛躍的。在當時,這個實驗中的想法與現在已被拋棄的“以太”理論相違背。但他經過了好多年才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

引用完畢。

Das曰:

愛因斯坦的夢想具有象征性的意義。他不可能以光速去旅行,因為那需要無窮大的能量——宇宙中根本沒有這麽多的能量。

假如愛因斯坦以光速旅行,他會看到什麽呢?

他什麽都看不見。因為這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時間不再流動。他的手表、電子鐘、機械中壹起停止運轉,不是因為出了故障,而是時間在這裏靜止了。愛因斯坦的壹根頭發變得比泰山重得多,我懷疑他的體力能否承受任何壹根頭發。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壹根頭發想壓死愛因斯坦也做不到——壓死他需要時間,但是這裏沒有時間。我們站在地球上看著愛因斯坦以光速旅行壹年,但是愛因斯坦卻沒有經歷這壹年,開始和結束都在同壹時刻,這中間時間絲毫沒有流動,絲毫沒有變化;這中間沒有發生任何事,沒有任何運動和變化,他當然也不曾在這期間“看見”任何東西。

十個著名悖論的最終解答(五)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引用:

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壹。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壹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壹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壹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麽在什麽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後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壹艘新的船,那麽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讀:

對於哲學家,特修斯之船被用來研究身份的本質。特別是討論壹個物體是否僅僅等於其組成部件之和。壹個更現代的例子就是壹個不斷發展的樂隊,直到某壹階段樂隊成員中沒有任何壹個原始成員。這個問題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對於企業,在不斷並購和更換東家後仍然保持原來的名字。對於人體,人體不間斷的進行著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這個實驗的核心思想在於強迫人們去反思身份僅僅局限在實際物體和現象中這壹常識。

引用完畢。

Das曰:

現在要探討“同壹性”問題。

量子力學裏頭有壹個“全同原理”,說的是同類的粒子之間本質上是不可區分的。兩個氫原子之間沒有性質的區別。妳用這個氫原子代替水分子中的那個氫原子,這個水分子的性質沒有任何改變。

那麽,問題就來了:我們的身體都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而且從我們誕生那壹天起,壹刻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速度遠比我們壹般人想象的快的多。科學家用‘示蹤元素’參與新陳代謝的實驗證明,新陳代謝速度比科學家以前想象的速度也要快的多。今天組成妳身體的元素,與昨天有很大不同,與幾年以前幾乎完全不同。但是我們仍然認為妳還是妳,現在的妳和幾年前的妳是同壹個人,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全同原理”存在,組成妳的身體的元素雖然被替換了壹遍,但是同類粒子之間是完全壹樣的,沒有性質的區別。用這個氫原子代替妳身體裏的那個氫原子,妳身體的性質不發生任何改變。

當然,現在妳比幾年前長大了壹些或者變老了壹些,這是由於妳身體的結構發生了壹點細微的變化——組成妳身體的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發生了壹點改變,而不是由於替換了元素的關系。

我們認定同壹性——認定壹個事物是它本身的依據不是組成這壹事物的元素,而是這壹事物的內部結構——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這壹事物的時空連續性。

僅僅結構相同,並不表明他們就是同壹事物,還必須同時具備時空連續性才行。

我們可以按照壹張圖紙建造兩座大樓,我們假設建築工人都是絕頂高手,兩個大樓的任何壹個分子、原子都完全壹樣,這兩座大樓具有壹模壹樣的結構,但他們顯然是兩個事物。兩座大樓同時處於空間的不同位置,它們當然不可能是壹個東西。我從來沒有見過妳的身體同時在兩個地方,即使幾十年來我壹刻不停地盯著妳看,也是如此。如果我在兩個地方見過妳——壹次在家裏、壹次在學校,那肯定不是同時,壹定是不同的時間。而且我可以肯定:妳壹定有壹個從家裏到學校的連續的運動過程,雖然妳在不同的時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任何壹個特定的時刻,妳肯定在壹個唯壹的地方。

同樣道理,僅僅具有時空連續性,結構完全不同也不成:

我們把壹輛汽車砸碎了煉成鐵塊,用這鐵塊制成壹座金屬雕像,雖然它具有時空的連續性,但是它的結構徹底改變了,我們不能說雕像就是原來的汽車。它們不具有同壹性。

好了,現在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不斷更換部件,最後所有的部件都換了壹遍。在整個過程中,它顯然具有時空連續性,就好像妳的身體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但絲毫不影響其時空連續性;更換的船板和以前的船板有點區別,但差別不大,功能完全壹樣,和整個船的復雜性比起來,這點差別可以忽略不計,整個船的結構基本沒有改變,即使有壹些改變,也像妳比幾年前變老了壹點壹樣,這點差別完全不影響同壹性。因此特修斯之船還是特修斯之船,妳就是把船板更換壹千遍,它還是它自己——這根本不影響同壹性。

妳用換下來的船板和部件再組裝壹艘船,結構壹樣不壹樣我不管,它和特修斯之船沒有時空連續,因而那是另外壹艘船。妳叫它什麽都行,它不是特修斯之船

  • 上一篇:大鼓怎麽敲?
  • 下一篇:端午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