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壹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壹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3、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醒脾、辟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壹定作用。
4、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壹種普遍的工藝品。壹般香包或五彩線從端午那天開始帶帶到端午後的第壹場雨然後取下丟掉。寓意是讓大雨沖走晦氣和疾病。在中國南方壹些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5、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壹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
6、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壹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