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鴨肉醒脾
俗話說,“鴨香醒脾,苦夏不苦”,端午節處於農歷五月,春夏雨水過多會導致濕氣過盛,天氣表象很熱。中醫認為,鴨肉性寒,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清熱健脾,可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可去暑濕之氣。
2、紀念寓意
另外,有市民猜想,大概是鴨子象征水上龍舟,也與劃龍舟是同樣的紀念寓意。又有人說鴨子會遊泳,可以把祭祀的物品帶給屈原,迷信說法當然不可信。
老壹輩的永州市民表示,端午節之所以要吃鴨子,是因為在永州農村種稻谷前,每戶人家都會買上壹些鴨子回來養,到端午就是盛產鴨子的季節,恰巧此時仔姜和青豆都已經成熟,農民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習慣在這天吃鴨子了。
3、傳統習俗
還有壹說,因為端午節正值鴨子當季,永州大部分是水鄉,養鴨多。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鴨子養殖快,只有天氣暖和才能孵出鴨苗,二至三個月後,也就是端午節這段時間,鴨子長大了。由於過去人們生活比較貧苦,只有到節日才舍得殺鴨子吃,所以,壹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就殺鴨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
擴展資料:
在永州,有個很特別的現象,永州各縣區人民端午節不吃粽子,這和全國大部分地端午節的習俗不壹樣。從課本和生活中我們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普遍的現象,永州境內寧遠、新田、道縣等地傳統端午節都沒有吃粽子的習慣,即使在在永州中心城區零陵區也是如此,零陵區自古作為永州府治、零陵郡治,深受貶官文化影響。
按理說很多習俗同全國潮流,然而並非如此,如今零陵大部分人民端午節也並不吃粽子,如今,經濟發展,信息傳遞迅速,很多永州本地習俗難以保留,城區市民受電視、報紙等媒體反復報道端午吃粽子,永州人民也開始在端午節吃起粽子來了。
永州人民為何端午節不吃粽子呢?猜想有二,其壹,永州古稱南蠻之地,地處南嶺山脈南麓,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古木參天,猛獸遍地,人跡罕至,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從湘北的汨羅到湘南的永州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當屈原投江的消息傳來時,已經是到八月中秋節了,為了紀念屈原,就只好在中秋節這壹天包粽子來紀念了(也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其二,古人在中秋吃粽子是為了慶祝壹年的豐收。南方很早就已種兩季水稻,到了中秋前後,二季新鮮糯米熟了,人們有了悠閑時間,也有了新鮮桿草灰可以做包粽子的堿劑。
有了這些包粽子的材料,人們便聚在壹起,施展各自手藝,慶賀中秋,順便還慶祝下秋收。相比月餅,粽子需要的原材料更少,而且都可以自家生產。
這樣準備起來容易些,完全符合我們“永州之地”地偏物稀的特點。於是,永州就形成了八月中秋包粽子的習俗。不管怎麽說,正八月中秋包粽子已成為我們家鄉最有特色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永州包粽子又與別的地方不同。先是要選取幹凈的稻草,用火燒盡取灰,待稻草剛剛燃盡時放入水缸中,水缸裏裝壹半的水,用力攪拌,直到草灰充分溶解。
接著把籮筐下面鋪滿稻草,再把泡水後的稻草灰放在籮筐的稻草上面,然後把稻草灰泡過的水慢慢地過濾,經過五六次的過濾,最後變成了幹凈的堿水。
有了幹凈的稻草水後,開始浸泡糯米,用稻草水淘米兩三次,然後用稻草水浸泡三四個小時,待糯米變成金黃色後就可以包粽子了。
永州的粽子除了普通的羊角粽子,還有鮮見的枕頭粑粑。包紮枕頭粑粑的葉子要選上等的粑粑葉,包紮成尺把長、兩三寸直徑的圓柱後,形同枕頭,大的枕頭粑粑有3斤左右。民間有壹種說法,小孩若把枕頭粑粑當著枕頭睡上壹夜,能夠祛病強身,出入平安。
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