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統風俗活動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下面壹起來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起源及食物,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端午節的來歷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歷的壹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壹年的這壹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壹。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壹個節日在古代,是壹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壹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壹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壹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系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和屈原有關,而其實壹些新壹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粽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壹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 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壹個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粽。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粽子中。
其實,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關於龍舟的競渡,文字的記載始於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吳均的的《續齊諧記》。較後,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誌中,***有227種方誌有龍舟競渡的記載。
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的說法,包括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壹吶喊鼓樂嚇退蛟龍。”。這些都讓人聯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國大江南北以及南洋壹帶的華族,都還會舉辦龍舟競渡,提倡端午龍舟賽。
端午節的食物
1、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粽子形狀很多,品種各異,壹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2、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壹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4、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壹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5、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壹年裏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壹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壹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6、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_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征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7、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面粉發酵與艾蒿壹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8、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裏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壹起煮,供壹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9、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10、面扇子
對於甘肅省民勤縣周邊來說,在端午節都有吃面扇子的習慣,這裏的面扇子主要的原料就是面粉,弄好之後進行蒸制而成的,蒸出來的外觀看上去非常像扇子,層數總***有五層,並且表面還有許多的花紋,加上顏色的點綴顯得更加漂亮,口感也挺不錯的。
端午節為什麽要吃粽子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過端午節都會賽龍舟、吃粽子、其實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民間壹直以這種方式去紀念他,壹直流傳至今,這種習俗文化甚至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了壹部分,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這時的楚國君王為楚懷王,在戰國七雄的局勢中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力大大增強,其它的大國也是不甘落後,紛紛變法圖強。楚國的國君楚懷王是非常信任屈原的,讓屈原主持國家政令的起草,而屈原的政治路線是主張變法,主張與其它的強國壹起防範和對抗秦國。在屈原的變法過程中楚國的國力也慢慢強大起來了,更受到楚懷王的賞識。只要是變法就會觸及部分舊貴族的利益,他的重用受到別人的嫉妒,就這樣舊貴族紛紛反對屈原的變法。壹些政客甚至在楚懷王面前誹謗屈原,就這樣屈原和楚懷王的關系慢慢疏遠了。
在當時除了秦國外,實力較強的兩個國家是楚國和齊國。張宜給秦王獻策,說只有破壞楚國和秦國的關系,他們六國聯盟的計劃就要落空,秦王覺得張宜說的很有道理,就讓他去做了。張宜帶著金銀珠寶到了楚國,馬上就收買了壹些重臣,之後就去見了楚懷王,說妳們楚國和齊國斷絕關系,秦國就會給妳們楚國600裏土地,那些受賄賂的重臣們紛紛贊同,這樣既和大國秦朝交了朋友,又白白得了土地,可謂是壹舉兩得。屈原得知後勸楚懷王不要這樣,最終還是跟齊國斷交。
會後秦國並沒有履行諾言,楚懷王咽不起這口惡氣,就獨自和秦國開戰,楚國勢力單薄沒有齊國的幫助是很難戰勝的,結果楚軍打敗,被秦國侵占了十多個城市。就這樣楚國壹直受到秦國的欺負,在秦襄王上位期間,給楚王寫了封信說是想見他,壹直糾結的他聽了兒子子蘭的話,不能得罪秦國,不然就沒有好日子過,去了之後就被請過關押起來了,壹年後死在了秦國。國不可壹日無君,頃襄王上位後,屈原是不主張抵抗秦國,以卵擊石只會自取滅亡,需保存實力把自己的實力變得強大起來才最重要。頃襄王聽了奸臣的流言,這樣不抵抗是對楚國的不忠,就撤除了屈原的官職,流放到了南方。
屈原壹直懷著報國的誌向,這樣的結局讓他非常傷心,於是在汨羅江跳河自盡了。當地的壹些漁夫發現後為紀念屈原,剛開始是往河裏投放五谷,發現都被壹些魚蝦吃掉了,之後就把葉子把這些五谷包起來投入河中,之後壹直演變成了端午節的由來,以吃粽子、鴨蛋、賽龍舟的形式去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