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寧河臉譜概說

寧河臉譜概說

寧河戲是壹個綜合性很強的大型古老劇種,融會了文學、音樂、舞蹈、武術、雜技、特技、美術等多種因素,從舞臺上給觀眾呈現壹個完美的視覺形象。其中人物造型就包括兩大重要部分:面部化妝和服飾,其中臉譜就是屬於面部化妝的範疇。寧河戲中宮廷戲比較多,人物的造型變化也就相對復雜多了,所以人物造型占有很重要地位。

臉譜是中國戲劇獨有的屬於舞臺演出化妝造型藝術。從戲劇的角度來講在舞臺上體現美與醜的特定表現,是性格化的;從舞臺美術角度講是圖案式的,配上服飾就是壹個完整的舞臺人物造型藝術。寧河戲的臉譜比較古老,在漫長的歲月裏隨著戲曲的孕育成熟逐漸形成,並以譜式的方法在劇種中固定下來,更不同於其他劇種,寧河戲的臉譜有它獨特的美學魅力。

寧河戲的角色行當分得較細,每個行當都能表現人物社會地位、身份和職業,表現人物品德、性格、氣質等方面,角行當具有類型化特征,能區分帶有明顯善惡、褒貶的道德評價,使觀眾能窺其外表知其心胸。

寧河戲行當劃分比較細,分為:壹末、二凈、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外三個貼補:貼補生、貼補凈、貼補旦,***計十三個行當。每壹個行當都能表現不同的人物,由於不同的行當臉譜情況也不壹。“生”(壹末(老生)、三生(正生)、六外(武生)、七小(小生)、貼補生)、“旦”(四旦(青衣)、八貼(花旦、武旦)、九夫(老旦)、貼補旦)這些行當面部化妝比較簡單、略施脂粉,叫“潔面”或“素面”。而“凈行”(二凈(大花臉)十雜(架子花臉)貼補花面)與“醜行”面部化妝比較復雜,特別是“凈行”都重施色彩,圖案也很復雜,因此稱之為“大花臉”。大花臉主要指“凈行”,而“醜行”在鼻梁眼窩之間勾點白塊,眼、眉、嘴略有變化,不像“凈行”那樣復雜,故稱“小花臉”。“凈行”以誇張強烈的色彩、變化無窮的紋體改變演員的本面目,是因人設譜,“壹人壹譜”“壹人多譜”角色有多少,就有多少譜樣,不雷同。“凈行”的臉譜特征是“千變萬化”的,以各種圖案表現不同性格,突出標誌。

寧河戲從章法構圖看,各類型人物的譜式分為:“三塊瓦”、“雞爪臉”、“雜臉”、“僧、道臉”、“太監臉”、“仙、神、妖、鬼臉”、“變臉”、“特技臉”等。

“三塊臉”先用黑色揉眉、眼、鼻三窩,分出額,左右兩頰分成三塊(還有壹些紋體在三塊增加變化,京劇叫花三塊瓦,寧河戲沒有這個叫法)。如徐延照圖101、姚期圖102、尉遲公圖103等均叫“三塊瓦”。

“雞爪臉”先抹上白底色,用黑色勾出眼、鼻、眉窩,再在額上兩頰加變化的紋體,形似“雞爪”,故稱“雞爪臉”,重在於白色,有元雜劇昆山腔勾臉的遺跡。“雞爪臉”分老、中、青三個年齡勾譜,老、中年不抹白底,就皮膚色,老年用白色勾紋體、中年用黑色勾,再加白色紋體。多用於奸詐人,如曹操圖104、董卓圖105、秦檜圖106等人。

“雜臉”色彩較多,紋體復雜而細致,但偏重黑色、有元雜劇戈陽腔的遺跡,並有三剛(薛剛、李剛、姚剛)不見紅之說。如張飛圖107、李逵圖108、周倉圖109等。

“僧道臉”“僧”壹般均用濃眉大眼表示佛門,運用白、黑底胡須灰白加點、額有九個戒點表示佛門。如:魯智深圖110、楊五郎圖111。“道臉”多用紅、白底色,眼、眉不如僧的大,比較自然,在額加太極圖、八卦、七星等以示道人身份。如:公孫勝圖112、龐統圖113等。

“太監臉”專用來表現那些壞的宦官,尖眉、刀眼寓其奸詐百姓。光嘴、光腦門以示閹割凈身,自認佛門弟子。加之胖紋以示養尊處優,如劉瑾圖114、伊立圖115等。

“仙、神臉”多用紅色底、以示吉利降福,如:二郎神、太上老君、佛祖等。

“妖、鬼臉”多白黑為底以示虛幻之感。“妖臉”偏白,如大鵬鳥等。“鬼臉”偏黑,如“碰碑”之後的楊令公圖116等。

“變臉”,如楊戩下山變紅臉、令公碰碑死後變黑臉,火燒赤壁曹操變壹邊黑壹邊白,等等。

“特技臉”“堵色”也叫“堵狗血”,把氣堵在頭部,臉部馬上變紅。“抖臉”是臉部兩頰的肌肉上下左右抽抖的技巧。這些技巧用於生氣、發怒、受驚等。

寧河戲的臉譜不僅外形很講究,還有壹譜壹個故事之說。按其性質而分:壹、指事性的臉譜,如關羽圖117原是大紅色,因殺了人,官府問罪通緝、遇神仙點化,變為棗紅面,並送蝙蝠又點七痣,以示福星降臨,官府也認不出了,鄭子明圖118為了救人被猩猩抓了,所以他的臉是歪的。二、形象性譜,如王彥章圖119額上壹個青蛙,有人說他是水獸轉世,也說他在水邊長大、水性很好,李逵圖120額勾雙手,說是貧窮出身,靠雙手造出的英雄。包拯圖121日斷陽,晚斷陽,所以額上出現太陽、月亮圖案。三、會意性的臉譜如孟良圖122愛喝酒,額畫壹個酒葫蘆,王伯黨圖123忠於李密、忠心投唐,所以額上勾壹“忠”字。趙匡胤額上青龍,傳說他青龍下凡定登龍位。四、遺傳性的臉譜:如尉遲寶林圖124、張苞圖125、焦玉圖126、孟強圖127等人父輩什麽臉子也是什麽臉,有父是什麽色來子也什麽色,父子相逢不認得之說。五、判斷性的臉譜。如霸王項羽圖128頭上七星,能稱王稱霸立帝。但雙眼雙眉下垂,壹個哭相壹張喪臉,說明他下場可惡,晚景不好。曹操為人奸詐、多心多疑,沒有主見,亂害好人,所以他的臉上紋體多,亂套的紋體像雞爪壹樣的“雞爪臉”。六、形聲臉。按姓氏出身定臉,如焦贊圖129,姓“焦”就額上勾壹個“胡椒樹”,李元霸圖130霸氣盛名,額上壹個獅面,還有壹個獅爪,楊七郎圖131出身將門,在額勾壹個虎字,以示將門虎子。

寧河戲“醜行”比“凈行”要簡單,在鼻梁眼窩之間勾畫,在壹些無名人氏只是藥中的甘性引笑人物,均勾小白塊略加眼、眉、嘴形,以“醜行”為主角的角色也很講究,取意象的手法較多。“瓦崗寨”的程咬金圖132,勾上壹塊像龍頭壹樣的大白塊有龍須龍眼,寓意他是壹個土皇帝。“舟海關”的海舟圖133,為人正義善良,在小白中形似蝴蝶。“楊三笑代嫁”中的楊三笑圖134助人為樂、不畏權勢,所以在其臉上勾了蜜蜂似的小白塊。蔣幹圖135、何葉保圖136他們均是文化人,所以他們的小白塊像書,寧河戲稱之為壹封書,施不全圖137臉上歪嘴、歪鼻、歪眼、白塊方圓壹張小笑臉,為人正直寓意人醜心不醜。時遷圖138勾了壹個跳蚤,眉下添了兩個白翅,象征他行動神速如飛。“醜”的眼、眉、嘴的勾法是“取形”而又“離形”多樣,是無窮的活力美。“不要開口唱開口就發笑”之說因為“醜行”大多數人物都是喜劇人物。寧河戲勾畫“醜行”的小白塊有特殊要求,皺著鼻子來畫白塊,還要因人物性格不同的幾種畫法,愁眉皺、喜眉皺、怒眉皺、哀眉皺,皺好之後抹上白塊,使白色和皮膚色分開,形成對比,現出各種不同的自然紋體和圖案,有壹種神奇的自然美。寧河戲“醜行”既演文又演武,還兼演“搽旦”、聲腔“醜行”最為豐富,唯壹的保持高、昆、亂、加小調演唱的行當。

寧河戲“旦行”也“潔面”“花面”之分,為了對壹些能文能武的巾幗女性和壹般純女性分別開根據其本人的特點用“花面”來表現。如鐘無艷圖139臉上勾有桑葉、銅錢、三支箭寓意生長在桑園,幼習百步穿楊,樊梨花圖140滿面兵器,寓意她武藝高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蘇艷莊圖141額蓮花,以道習武,並非凡人,陶三春圖142姓陶(桃)所以額上勾壹桃子,藝技過人,非壹般婦女,這些人物人不貌人、技藝服人均有偏褒之意。還有妖女,如雙下山中青蛇勾出壹個開口的蛇臉圖143,五花洞青鼠精圖144勾出壹個老鼠,大補缸的缸精圖145勾壹太極臉,還有壹些妓女戲用墨點來破臉,這些均有元雜劇的存跡所在.把他們與良家婦女分開。“旦行”的臉譜也別生情趣。

寧河戲臉譜的取形於自然形態的東西,來象征寓意,有勾畫動植物、自然現象、兵器,也把人物生理形態、長相特征勾畫出來,大體分為:額頭圖、眉形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型圖、嘴下圖幾個部位圖案變化,有規律而無定論。

眉形:雲眉、螳螂眉、蠶眉、柳葉眉、尖眉、刀眉等。

眼形:勾雲紋眼、蝴蝶翅眼、吊眼、烏眼、直眼、老眼、三角眼、圓眼等。

鼻形:獅虎鼻、翻鼻、直鼻、圓鼻、連眼鼻、尖鼻、花鼻等。

再從色彩看:顏色是臉譜另外壹個重要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顏色的理解和偏愛,尤其我們中華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的理解和偏愛,戲曲臉譜的顏色也就有我們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寧河戲的臉譜顏色都有特定的象征意義。

寧河戲臉譜還停留在雜劇時期的用色,用清油、蜂蜜調和墨煙子、朱砂、水粉,成為黑、紅、白三色,經調配有黑灰、紅灰、紫色六種顏色勾畫臉譜,但也同樣能表現出各種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態、基本特征的臉譜。能使整個臉譜色彩配合紋樣的綜合效果,充分發揚了六種色彩的表現力,同樣有生動迷人的功能和民族色彩的感覺。

紅色象征:忠義耿直、赤膽忠心、有血性的男人,如關羽、徐映照、趙匡胤圖146、王伯黨等人。

黑色象征:剛直勇猛、桀驁不馴、性格秉公,如姚剛圖147、薛剛圖148、包拯、尉遲公等人。

白色象征:陰險狡詐、善用心機、做事不露聲色,曹操、秦檜、董卓圖149、趙高圖150等人。

紫色象征:剛毅威武、穩重沈著、做事多謀,如魏延圖151、張合圖152、龐統圖153等人。

粉紅色象征:忠勇老者、年邁老將,如:袁紹圖154、蔡陽圖155、嚴顏圖156等人。

黑灰象征:俠骨義腸、英勇善戰、性格暴躁,如:牛臯圖157、高望圖158等人。

總之:寧河戲的臉譜色彩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及身份,烘托渲染戲劇氣氛,反映觀眾心理學等方面,起著巨大作用,使觀眾壹看就知,專心欣賞演藝,有助於觀眾演員之間的感情精神交流,深入妙遠意趣。

寧河戲勾臉的步驟:

1、 揉:用指頭把黑色在“眼窩”“鼻窩”揉底色;

2、 抹:把主要壹塊抹壹遍,反復抹勻,指掌均可;

3、 勻:用筆勾畫臉各種線條、紋體;

4、 塗:用色把大面積的細致的塗勻;

5、 破:在抹、塗的大色塊,用別色加上點、線、形破掉原先的色塊,勾別色小的圖案。此謂之破,與中國畫中“色破墨”“墨破色”“色破色”之破相同。

寧河戲臉譜淵源的傳說:我國南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歌(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的男子獨舞。據說蘭陵王英勇善戰、貌若婦人,他每出征均戴上兇猛的假面具屢戰屢勝,為了歌頌他的功績,當時就創造了男子獨舞,也戴上這種假面具(寧河戲保留下來的面具叫魁星)。後來傳到民間,供祭祀演出的儺舞、巫舞也用這種面具。

另有壹種說法:據老藝人傳說,寧河戲屬於梨園子弟的後脈,在宮廷演出甚多。有壹次唐明皇凱歌回朝,大慶三天,在梨園高搭彩樓演出慶賀,滿朝文武百官自然參與慶賀,明皇下旨,要魏征丞相帶領禦征將士自演戰績,誰也不敢抗旨,但誰也沒有勇氣敢登臺演出,魏征丞相戴了壹笑臉的面具穿著盛裝,漫步登臺演出,表彰了有戰功的官員將士,但又沒有人登臺,這是明皇懷抱太子,看了著急,於是把太子放在演出衣箱內,臉上抹了紅登臺敘說禦駕親征的經過,在明皇親自領了頭,全體官兵將士有的戴了面具,有的塗紅抹黑,壹臺戰鬥經過演的生龍活虎。據說從此之後就有了面具加面部化妝的演出。留待到今寧河戲每次演出之前也要戴著笑臉面具跳壹個加官,接著由“壹末”上臺唱壹出登場,奇怪的是寧河戲道具娃娃不能放在道具箱,要叫喜神太子,放在大衣箱內(蟒袍箱),更為出神的是寧河戲開臺演出老生不開頭抹紅化妝,誰也不能化妝的規矩。寧河戲至今還保留有這些面具演出,如“紂王臉”“土地臉”“加官臉”“雷公臉”“魁星臉”等等,這些跡象與當時的情景非常吻合。根據這些傳說和跡象,寧河戲卻有深遠的歷史淵源,但從沒有人去考究,只是壹個有趣的故事,如果真有此事,確實有它的研究價值,是壹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目前即將成為壹個化石,希望有誌人士參與研究寧河戲,救活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吧,收集整理資料不要讓他成為永久的化石。

  • 上一篇:端午節的民間傳說故事作文
  • 下一篇:紙雕詳細資料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