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民族的喪葬音樂壹樣,白沙細樂也有壹套固定不變的儀式規範。樂隊由壹位年長的人負責組織領導,嚴格按照規定的儀式進行演奏,同時,每個儀式都配上了相應的樂曲。
納西族的喪事壹般分為3天。3天所演奏的順序和樂曲都有所不同。
第壹天為懸白。按納西族的風俗,家中有人去世的時候,將壹個白紙糊的燈籠懸掛在大門前,表示家中要辦喪事。第壹天的下午,要在死者靈前進獻3次貢品。第二次獻貢品時演奏《篤》。獻過祭品後,讀祭文,樂隊奏《壹封書》。親友吊唁時,再奏《篤》。
白沙細樂演奏主要集中在“正祭日”。正祭也叫祭奠,是喪事中最為重要的壹天。最開始是“奠主”,此項儀式進行時,樂隊演奏《幕鳴》,接著在舉行祭喪禮時奏《壹封書》,然後在孝子哭靈時奏《篤》。
是日下午,再將《篤》、《壹封書》、《三股水》、《美麗的白雲》連綴演奏。晚上,死者家屬及樂工皆面靈臺唱《幕布》。唱畢,即表演《赤足舞曲》和《弓矢舞曲》等,表演者手持松毛繞桌而舞,每舞壹周則停下來向死者歌唱。如此不斷反復。
按納西族的風俗,如果死者是男要跳9次,如果死者是女則只跳7次。在舞蹈之時,樂隊以《壹封書》伴奏。
第三天為“送靈”,即出殯。出殯之日,演奏者吹奏《篤》與《壹封書》,行走在送葬隊伍之前,當行至半道,樂隊的演奏即告結束,而送葬隊伍則繼續前進,直至墓地。
“白沙細樂”構思獨到,意境深寬,文學性高;器樂兼歌並舞,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強;曲調富於抒情性,委婉幽雅,柔中蓄健,起伏回旋;或傾懷細訴,思緒縈繞,或氣勢遼闊,憧憬遐想,或樂陶激蕩,浪漫悠然。
旋律流暢如溪,基調質樸健康,豐富優美至極。可見,這部納西族大型組合器樂曲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