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緬甸阿迎舞是何時起源的?

緬甸阿迎舞是何時起源的?

阿迎舞起源於阿瓦王朝,原是來自宮廷的壹種歌舞表演。阿迎,緬語意為“悠揚嫻雅”。阿迎舞流傳於民間,經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了壹種以女子獨舞為主,配有男子逗樂的說唱舞蹈。阿迎舞無固定的劇情,內容活泛自由,短小精悍,表演形式多樣,廣受歡迎,是緬甸民間各種祭祀、嫁娶活動中最常見的藝術表演形式。

據《東南亞傳統舞蹈述要》記述:緬甸傳統舞蹈是從古典劇、羅摩劇、阿迎戲中派生出的新葩。阿迎戲從《宮廷坐唱阿迎》發展到當代,已加進四五個男子說唱,其間穿插著女子的優美舞段。舞者說唱並行,需掌握傳統舞蹈從基礎到技能的技藝。這是緬人十分喜愛的藝術形式,在節日期間,人們常常觀賞多時不願離去。仰光電視臺每天晚上黃金時段的歌舞節目中經常出現《阿迎戲》。許多大學生和著名的電影女明星都擅長表演《阿迎》。

18世紀緬甸王朝覆滅,藝術隨之衰敗,壹些藝術工作者流落民間。阿迎舞也得以大眾化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迎舞的舞臺采用了景片、燈光,服飾華麗;演奏器樂方面,緬樂西樂兼有;女演員五到六人,兼飾劇中男女角色,醜角二三人;劇目都是壹些自編短小喜劇,或在故事情節中貫穿演出舞蹈,以動作表述角色,或演出某些古典名劇的片斷。有時也表演時下流行的歌曲,也跳現代舞。阿迎劇團小巧靈活,到處皆可搭臺演出。到20世紀60年代,全緬此類劇團有六七十個,因此阿迎舞才能在緬甸廣為流傳並發揚光大。

阿迎舞中運用的音樂堪稱經典,緬甸舞蹈音樂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樂器和器樂。緬甸最主要的民族樂器是彎琴(緬語為桑柯),這是緬甸特有的弓形豎琴,我國唐朝時稱它為風首箜篌。彎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聳起的彎曲琴頸頂端的金葉是菩提樹葉的象征,它的***鳴體是用壹塊木頭雕成的,形狀像壹條船,上面蒙上壹塊紅色的鹿皮,四周飾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紋,再加上飄舞在琴頸上的紅色飾帶和穗子,使這件樂器顯得十分雍容華貴,精致典雅。這是傳統舞蹈中必不可少的演奏樂器。因緬甸舞蹈中出現的樂器種類繁多,因此舞蹈的節奏因樂器的節奏而變化,也有很鮮明的風格特征。

  • 上一篇:液體是什麽?
  • 下一篇:蝴蝶剪紙怎麽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