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分析哲學占據著20世紀美國哲學的主導地位,但美國本土的實用主義並沒有因此完全退出哲學舞臺,而是作為壹種哲學精神體現在不同哲學家的思想中。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用主義作為壹種哲學理論重新回到了美國哲學舞臺,這主要是因為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壹方面由於歐洲的衰落和美國取而代之成為西方文化的中心,美國哲學家有壹種尋找家園的文化情結;另壹方面,由於後現代主義對基礎主義的破除,要求對文化重新加以審視,不再強調客觀的邏輯分析而是強調人的尊嚴,而這些在實用主義思想中都可以得到滿足。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實用主義逐漸恢復了往日的輝煌,開始以美國特有的哲學形象在自己的國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當然,由於分析哲學的強大影響,實用主義的復興首先是從分析哲學的陣營開始的,代表人物包括了蒯因、普特南、戴維森以及羅蒂等這些在當代美國哲學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哲學家。羅蒂的著作《哲學和自然之鏡》被看作是這種新實用主義的代表之作。雖然他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分析哲學家,但他發起的新實用主義卻是從剖析分析哲學的缺陷開刀的。與古典實用主義相比,這種新實用主義並沒有統壹的目標或學術觀點,但他們卻***同繼承了古典實用主義的精神,即關註認知過程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的作用,把生活作為談論問題的出發點,否認有所謂建立在“對應世界”基礎上的純客觀真理,如蒯因就否認可以超越我們的語言和信念找到中立客觀的知識標準;普特南則明確指出,沒有任何所謂的中性的與人的參與無關的“客觀事實”,壹切認知活動都滲透了人的價值觀念;羅蒂更是從根本上以人的社會特性解釋並取代認知活動中非人的客觀特性,從而把認識論化解為倫理學,取消了傳統哲學中認知活動的客觀性問題。同時,他們還不同程度地從古典實用主義者那裏吸取了思想營養,比如蒯因直接師從於劉易斯,並從詹姆士和杜威那裏得到了經驗整體論的觀念;同樣,普特南對詹姆士情有獨鐘,而羅蒂則對杜威厚愛有加。這些都反映了實用主義傳統在當代美國哲學中的深厚影響。
據說富蘭克林在向歐洲人描述美國時曾勸告他們說,如果他們僅僅是出身高貴而別無所長的話,就千萬別去美國,因為美國人對壹個陌生人從來不問他是何等人,而是問他能幹些什麽。富蘭克林說這番話時大約是在1872年,遠在詹姆士1898年正式提出“實用主義”這個概念之前。這表明,實用主義的出現不過是從哲學上反映了美國人奮發圖強、與自然環境相抗爭的奮鬥精神,而行動第壹的指導思想也使得哲學家們把思維的興奮點集中在使用、效果之上,從而使古希臘的審美性世界觀讓位於現代美國的實用性世界觀。正是這種世界觀指引著美國人在二百多年的奮鬥史中不斷取得驚人的成績,而作為世界觀理論體現的美國哲學也就深深地烙上了實用主義傳統的痕跡。
在當代美國哲學中,除了理論化的實用主義體系之外,這種傳統痕跡明顯地表現在:壹方面,哲學家們特別註重對理論的實踐層面的說明,無論是何種理論出現在美國哲學界,馬上就會有人對這種理論做出“導論式”的說明,類似產品的“說明書”壹樣,告訴人們這個理論究竟是說些什麽、它為什麽會這麽說以及我們應當對它說些什麽等等。與其他國家的哲學著作相比,這種帶有教科書性質的哲學著作是美國哲學中最豐厚的部分。同時,哲學家們還能夠把那些連產生地國家的人們都難以理解的哲學觀念或主張,用較為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讀者能夠基本上理解它們,當然這種表達究竟是否準確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在當代美國哲學中,比較有市場的往往是那些能夠說清楚的哲學觀念,比如分析哲學、科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當然還有實用主義,而像人格主義哲學、過程哲學等帶有濃厚形而上學色彩的哲學理念則很難得到人們的***鳴。
另壹方面,當代美國哲學家們在處理比較棘手的哲學問題時往往采取寬容和解的態度,並不深究各種不同觀點的差異,而是竭力在它們之間尋求某種平衡,這特別體現在對待分析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之間的分歧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的哲學出版物中,關於分析哲學和歐洲大陸哲學的論著都占有很大的比例,隨便翻閱壹下美國的哲學雜誌,就會看到關於分析哲學和大陸哲學的文章幾乎占有相同的比例,而且,還有不少的哲學家喜歡把大陸哲學中的壹些概念術語用於解釋分析哲學,或者相反。
美國哲學家對各種哲學理論的處理上采用實用主義態度還表現在,他們通常並不固守某壹種哲學觀念,而是不斷根據理論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這當然不是由於他們的思想總是隨風倒,而是因為美國哲學沒有沈重的傳統負擔,他們不需要為了回應傳統而給自己加上某種歷史的責任。他們只需要能夠自己自圓其說就行,不用考慮是否符合某種傳統的要求。所以,在當代西方哲學家中,美國哲學家最善於修正自己的理論並註意隨時改變自己的立場。普特南就是最好的例子。
普特南被看作是當今美國哲學中執牛耳的人物,他的思想影響遍及分析哲學、科學哲學、邏輯哲學、數學哲學以及人工智能等不同領域。但他的哲學立場卻不斷變化,從60年代起就出現過幾次重要的轉折。他先是放棄了自己從任教普林斯頓大學開始就堅持的科學實在論立場,轉向了以蒯因、古德曼等為代表的邏輯實用主義,隨後又提出了“內在的實在論”觀點去批判“形而上學的實在論”,並反對羅蒂的“相對主義”,最後又提出“實用主義的實在論”,並批判分析哲學對事實與價值的割裂。但在最近的文章中,他又對自己在70年代否定“健全的形而上學實在論”感到後悔,對分析哲學的否定也不像以前那樣堅決了。
目前,普特南的思想仍然在發展過程中。他在與羅蒂的辯論中又不斷引入羅蒂的實用主義思想,使得羅蒂不得不明確指出他與普特南之間的五個***同點,並對普特南繼續指責他為“文化相對主義”而感到不解。羅蒂指出的五個***同點是,(1)他們都認為,我們稱做“語言”或“心靈”的要素深深地滲入我們所謂的“實在”,使得那種認為我們是在描繪獨立於語言的東西這種觀念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2)他們都認為,我們是註定要接受這樣的立場,即我們的世界觀不僅要反映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而且承認某些世界觀或某些利益和價值要比其他的更好些。(3)蒯因的“翻譯的不確定性”應當看作是與絕對性相反的而不是與客觀性相反的“翻譯的旨趣相對性”。任何假定的旨趣都與語境相關。(4)實用主義的核心就是堅持認為參與者觀點的優先性。如果我們發現在從事實踐活動時必須采取某種觀點,使用某種概念系統,那麽我們同時就會認為,這種觀點或系統實際上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或使用的那個樣子。(5)倫理知識無法斷言絕對性,但這是因為絕對性概念是不壹致的。 而實際上,普特南在不同的地方也同樣表明了自己與羅蒂思想之間的相似之處。例如他在1994年所做的“杜威講座”“意義、無意義和含義:對人類心靈能力的探究”中,就把拋棄實在論作為他與羅蒂的***同事業; 此外,他在1997年發表的回憶中,也把反對事實與價值的二元論作為他與蒯因、羅蒂等人的***同旨趣。盡管普特南始終不願承認自己是羅蒂的同路人,但從以上種種證據中可以看出,把他們聯系起來的東西正是他們***同采納的實用主義精神。
如果說羅蒂的新實用主義是對傳統哲學的徹底反叛,那麽普特南的實用主義實在論則是把實用主義精神真正貫穿到整個哲學研究之中,以實用主義態度對待壹切哲學問題和理論觀點。由於普特南、羅蒂以及蒯因、戴維森等人在當代美國哲學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在他們的思想中所體現的實用主義必將在新的世紀繼續對美國哲學產生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