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神是壹位中國傳說中的神祇,相傳曾降臨濟南府用仙藥醫治百姓。通常專司人間男性與男性間的感情,出現在壹些文學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是袁枚的《子不語'卷十九'兔兒神》。
傳說
以下的傳說故事是根據袁枚《子不語》的記載。 清代初年,有壹位年輕的巡按禦史,被派到福建去。當地壹位名叫胡天保的人,很喜歡這位巡按禦史的美貌,每次巡按禦史升堂,壹定偷偷窺視他。巡按禦史巡至別的地方,胡天保也跟著去,後來他甚至還會在廁所偷窺巡按禦史的臀部。巡按禦史問他,他剛開始不肯說,後來被刑求之後才說:“實見大人美貌,心不能忘。明知天上桂豈為凡鳥所集,然神魂飄蕩,不覺無禮至此。”巡按禦史大怒,將他殺死。 過了壹個月,胡天保托夢給鄉親,說:“我以非禮之心,幹犯貴人,死固當然。畢竟是壹片愛心,壹時癡想,與尋常害人者不同,冥間官吏俱笑我、揶揄我,無怒我者。今陰官封我為兔兒神,專司人間男悅男之事,可為我立廟招香火。”
習俗
福建本有聘男子為契弟的風俗,鄉裏間人聽到這段托夢之語,爭相集資建廟。後來,只要有男求男而不可得者,都去求禱兔爺。
編輯本段玩具類
歷史
而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壹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 明《北京歲華》記載:“市中以黃土博成,曰兔兒爺,著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另外,濟南府也有壹種“兔爺”,外形、制作和北京的兔爺相仿,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濟南的兔爺是會動的,腦袋和身體連接地方內部有壹根彈簧,搖頭晃腦的更加可愛。
傳說
兔爺形象來源於月中的玉兔卻又不同,有這麽壹個傳說: 壹年,濟南城裏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裏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壹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麽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 兔爺
到壹處就換壹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壹會兒是男人裝束,壹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泉城內外。消除了泉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壹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兔奶奶”。 兔兒爺在濟南可謂是家喻戶曉,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許多與兔爺兒有關的俗語和歇後語,比如“兔兒爺的旗子——單挑 ”,這是因為兔爺兒的靠旗只有壹邊;還有“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因為兔兒爺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見到去年做的兔兒爺,那可就屬於老兔兒爺了。
記載
清末徐柯在《清稗類鈔·時令類》中說:“中秋日,京師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貼金泥,身施彩繪,巨者高三四尺,值近萬錢。貴家巨室多購歸,以香花餅果供養之,禁中亦然。” 但由於“男不祭月,女不祭竈”的風俗,小孩子經常在傍邊模仿母親祭祀的樣子,兔爺就慢慢交給小孩子祭祀了,再後來就演變成兒童玩具,並產生了好多能活動的形象。 例如在《春明采風誌》就曾記載記載:“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線。下扯其線,則唇亂搗。” 在北京還有壹種俗稱“叭噠嘴”的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 在清朝年間,上至北京東安市場的高級貨店,下至各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街攤都會有擺賣的“兔爺兒”。那時的兔爺兒,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頭頂上那對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巴露出兔子模樣外,“兔爺兒”的身體、臉形、姿態都是人的樣子。除源於清光緒年的壹種金甲紅袍、端坐於蓮花塘上的正統型兔兒爺外,常見的兔爺兒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兩類。前者臉譜穿戴、身段神氣。後者更加人化,也更趨社會時尚,如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鈍、賣茶湯的……社會群相應有盡有。
現代
兔爺燈
現如今,兔爺兒已成了稀罕物。在濟南、北京等地的工藝店裏還能偶見。在濟南的壹些人家裏,還保留著過年擺兔爺、拜兔爺的習俗。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中保存了壹些各種造型的兔爺兒玩具。雖然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大不如前,不過還是有壹些年輕人、外國遊客對這種民間味道很感興趣。
兔爺寓意
坐象兔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 麒麟兔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征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 坐葫蘆兔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征著福祿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