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和材料工具:
剪子 繡花針
材料:
備紅布33厘米 白布20厘米黑 藍 黃 綠粉紅色布頭各壹小塊 淺色畫布頭少許 各色花絲線各壹小把 200250克紙板壹塊1.5厘米見方鍍銀鏡片兩塊 蕎麥皮或鋸木屑適量 漿糊適量
圖1 可愛的虎頭枕人見人愛
制作方法與步驟:
1,剪紙樣(圖2)
布老虎的樣子都是老輩們傳下來的,藝人們都藏有各種各樣的虎枕樣子,對於熟練的藝人,會將這些樣子記在心裏,制作時可以隨手剪出樣。
虎枕樣子壹般由身、腹、眼、鼻、嘴等件構成,具體為:虎身兩片、虎腹壹片、虎眼每只三層(片)、虎鼻壹片、虎眉二片、虎嘴壹片。
圖2
2,裱布(圖3,圖4) 裱布就是在剪好的紙樣上貼上所需的各色布。 其方法是:先將布平鋪在桌面上,在紙樣上抹上漿糊,將有漿糊的壹面對粘在布上,壓實,使布面平整無褶皺。接著順樣剪開不料,須在邊沿留出寬於紙樣壹厘米左右的邊,再在寬出部分每隔二至三厘米剪開開口,然後在剪開的布牙上抹上漿糊,這貼於紙樣上,貼定後,可用剪刀背順邊沿刮壓壹遍,保證邊沿齊整。
用以上方法完成以下部分:
(1)取紅布裱糊虎身二片;
(2)取白布裱虎腹壹片;
(3)虎眼三層,分別用白、紅、黑三色布裱出(黑色當中掏空壹圓圈);
(4)取白布裱出虎鼻子;
(5)虎嘴用粉紅色裱出;
(6)虎眉用藍色布裱出。
圖3
圖4
3,繡制部件
繡制刺繡各個部件,包括裱過布的各部件和虎身上的蟲子、蝴蝶、盤長、花紋等。 “五毒”的制作方法: “五毒”通常有壁虎、蠍子、蜈蚣、蛇、蜘蛛,雖然造型各有不同,但基本制作方法大同小異。下面就以壁虎制作為例。(圖4,圖5,圖6)
圖5
圖6 取白布壹塊、紅布壹小塊、棉花少許待用。
(1)根據壁虎的長度,將白布剪成長三角形。
(2)將兩角折進對齊,使頂部呈尖形。
(3)做壁虎舌。取紅布壹小塊,對折成三角形,夾於壁虎頭部重合,尖部對齊。
(4)取棉花壹小團,搓成棒狀,夾於白布之中。
(5)用白線對針將左右兩邊自上而下縫合。
(6)用紅線墜針繡出眼睛,用藍線繡出眉毛,用黑線繡出背部花紋。
(7)做壁虎腿,壁虎的腿是用布條縫制的圓形帶子做成的。用約壹厘米寬的布條折疊,縫合即可。
(8)將做好的壁虎身子放在虎枕適當位置,擺出扭動姿態,將頭、尾固定好。
(9)將做腿的白色帶子穿過壁虎前腹,固定好位置,用黑線縫穩,用紫線繡出爪。
(10)用綠線平針繡出身邊的花草。其他四種蟲子,按壁虎制作方法依次做出,縫在虎身適當位置。然後再虎屁股兩側繡上旋渦紋,在虎尾巴上用綠線繡上樹枝紋。
圖7
4,做虎眼睛和眉:(圖8,圖9) 將事先裱好的白、紅、黑布片和鏡片備好。
(1)先用金黃線沿黑色眼圈繡上狗牙紋。
(2)將黑眼圈放在紅色園中央位置,縫合壹半時,塞入鏡片,接著縫合完畢。
(3)再將縫好的紅、黑布片重合在白色圓中央。
(4)在裱好布丁虎眉上,用黃線繡出眉毛。
圖8
圖9
5,做盤長:(圖10)
取已經做好的圓形白布帶,裁成17厘米長的四根,先用兩根,按圖中方法做出盤長狀,然後用同樣方法盤初第二個,再用花線做絮,最後用剪刀將絮子剪齊。
圖10
6,做蝴蝶:(圖11,圖12,圖13)
(1)做蝴蝶身。取綠布壹小塊,剪成三角形,剪去兩角,將棉花團搓成棒狀對折,放在布丁中間,在從上而下對針縫合。呈上圓下尖狀,然後繡上眼睛與身上的關節。
(2)做翅膀。翅膀分大、小兩對4片,先取5厘米見方小花布壹塊,分別對折兩次,使其呈三角形,於虛邊處縫合後將線拉緊使其呈雞心形。用同樣方法做出另壹大翅和兩個小翅,並將其對接在蝴蝶身子上。
圖11
圖12
7,組合縫制:
(1)將兩片虎身的頭部對齊後對針自上而下縫合在壹起。兩耳及前額部分需要縫制包邊。其方法是:取黑布條,長度略長於兩耳與前額的長度,平針縫過壹面,然後反包到另壹面,紮針縫合。
(2)將虎眼睛用紮針縫在合適位置,待縫至2/3處時,取壹小團棉花塞入眼底,再將眼睛全部縫合,這樣可使眼睛更為立體。
(3)將鼻子放在兩眼之間固定好。將眉毛放在眼睛上方,對好位置用紮針沿邊縫合。用紮針法將嘴縫在鼻子下適當部位。
(4)將盤長連在臉旁。
(5)縫耳,耳朵未裱布的壹邊在縫脊之後就會翻向前邊,因此需要用同耳朵等大的壹塊布折進毛邊紮針縫合,最後塞入棉花。
(6)將蝴蝶縫在頭頂兩耳之間。
(7)逢腹夾爪,將裱好的白色腹樣與虎身下沿對齊,從虎嘴下開始縫合,每縫到爪部,順便夾上爪,縫至尾部需留約7厘米長的開口,以備塞進填充物。
(8)裝填充物,虎枕的填充物,壹般用蕎麥皮、秕糠、鋸末等,將選好的填充物從留出的開口處填入,邊填邊用小木棍搗實。最後縫合開口,整理虎枕上的折紋使其平整飽滿。(圖14)
圖14
這樣,壹個老虎枕就全部做成了。(圖15)
圖15
附:獨山刺繡
獨山刺繡始於明清,工藝分為刺繡、絨繡、貼繡、抽紗,十字、馬尾繡等,繡品色彩調和、紋飾大方,有人物、花草、鳥獸等圖案,體現的是布依族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好向往,多用於衣帽、服飾、兒童肚兜、龍鳳背扇(背帶)等物件上。貼繡“祥雲神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壹種。其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漿將布料“漿”成“布殼”,然後以布殼做成虎的模型,再把不同顏色的布料剪成雲狀,纏繞貼為虎身,稱“雲套雲”,又在點睛之處加以“撒金”,用纏繞式的間隙針法加以固定。其神態誇張、威猛,惹人喜愛。虎是鎮邪招財之物,雲則是吉祥平安的象征,“祥雲神虎”佩戴在小孩身上,既寓意像虎壹樣勇敢強健,又能表達對小孩的期望與祝福,因此很受歡迎。最近,獨山“祥雲神虎”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寶典名錄,被評為“傑出手工藝品”並頒給徽章,這是我國刺繡行業中唯壹獲此殊榮的作品。現在這門手藝已經接近失傳啦~已經很難找了,這都是老輩子人的手藝了,想想別的辦法吧!
“布老虎”歷史蹤源
據史料介紹,獨山刺繡工藝始於明清,盛於民國,發展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獨山刺繡工藝分為刺繡、絨繡、貼繡、抽紗、十字、馬尾繡等,屬傳統手工藝品,技藝精巧,色彩調和,紋飾大方,繡有人物、花草、鳥獸及其他圖案,體現依布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好向往,多用於布依族衣帽、服飾、兒童肚兜、童衣童帽、龍鳳背扇(背帶)、床上繡品、坐墊等有紀念意義的吉祥物,體現了當地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好向往。
發端於平民百姓家的獨山刺繡工藝,由解放前壹家壹戶的自產自用發展到解放後五十年代中期的合作化經營,1955年,獨山成立針織社(獨山民族刺繡工藝品廠的前身),改革開放後發展具有壹定規模,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為旺盛時期,享譽全國,遠銷東南亞各國。
檢閱獨山“布老虎”及各類繡品檔案,各種榮譽撲面而來:
1981年獲全省刺繡童裝評比第壹名。
1983年“龍鳳背扇(背帶)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用品優質產品。
1984年“緞貼豬貓童鞋”獲全國旅遊產品工藝品獎。
1990年獨山民族刺繡獲首屆全國輕工博覽會銅獎,同年“絨繡虎壁畫“獲全國輕工業部旅遊工藝品獎。
2007年參加“多彩貴州”能工巧匠大賽,撫琴侍女、八匹駿馬分別獲壹、二等獎,現收藏在貴州省博物館內。
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旅遊業的發展,現在獨山刺繡工藝由服飾制作轉向家庭裝飾和旅遊工藝品。貼繡“祥雲神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壹種。
貼繡是由布依刺繡演變而來,“祥雲神虎”即“布老虎”就是貼繡中最典型的壹種。“祥雲神虎”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漿將布料“漿”成“布殼”,然後以布殼做成虎的模型,再把不同顏色的布料剪成雲狀,緾繞貼為虎身稱“雲套雲”,又在點睛之處加以“撒金”,用緾繞式的間隙針法加以固定。其神態誇張、威猛,惹人喜愛。虎是鎮邪招財之物,雲則是吉祥平安的象征,“祥雲神虎”佩戴在小孩身上,既寓意著象虎壹樣勇敢強健,又能表達對小孩的期望與祝福。因此,“祥雲神虎”既具備了手工藝術的特點,又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
“布老虎”當前狀況
也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洋專家們做夢也沒有料到,擦亮他們藍色眼珠的“祥雲神虎”,競然出生在中國西部壹座小城市的壹條很不起眼的小巷裏。在獨山縣城這條叫做營上路的街道中段,壹幢水泥小平房下面,有壹個不到十平方米的門面,這就是記者探訪到的“燕麗手工藝品廠”,“祥雲神虎”正是出自54歲的布依族婦女鄧禮丹之手。
這個手藝品廠成立於1990年,鄧禮丹是該 廠的負責人,既進行布依族貼繡生產,又開設銷售門市銷售。簡陋的玻璃貨櫃上,各種布老虎、壁掛、坐墊、肚兜、背帶琳瑯滿目。這些產品,以街坊鄰舍、親戚朋友為銷售對象。鄧禮丹從藝30余年,壹人制作壹只“祥雲神虎”需要二至三天,而制作壹套(10只左右)“祥雲神虎”則需要近壹個月。壹只“祥雲神虎”可賣50-80元(大小不壹),除去材料,壹只“祥雲神虎”獲20元左右利潤。說是工廠,其實管理、設計、制作就她壹人,因此,生產和銷售都屬於極為“初級”的階段。
據了解,在獨山,象鄧禮丹這樣從事“布老虎”等刺繡手工藝品制作的有300多人,骨幹藝人30多個,大多是單打獨鬥,處於小作坊生產的粗放狀態。構成獨山“布老虎”生產、銷售兩大陣營的是民間個體戶和獨山民族刺繡工藝品廠。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如果招集這批能工巧匠進行集約化生產,每月可制作不同的“布老虎”3000多只。
獨山民族刺繡工藝品廠是上世紀50年代建立的集體制企業,主要從事民族刺繡工藝加工,曾經是獨山縣的龍頭企業,生意很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該廠的經營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特別是近年來復活的民間個體刺繡旅遊工藝品紛紛沖擊市場,該廠的刺繡工藝生產經營直線下滑,工人工資收入相應減少,部分技術過硬的熟練工人回家自立門戶,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加工制作“布老虎”等手工藝品。
記者在位於縣城小十字的獨山民族刺繡工藝品廠采訪時,廠長黃源群介紹,目前該廠有工人200多人,可記者看到的卻是2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只有幾個工人在工作,並且沒有看到“布老虎”的生產。黃廠長說,目前企業處於無計劃、無安排的生產形式,沒有向外鏈接的市場營銷和手段。有了訂單就臨時招集工人突擊加工,或者向個體加工者轉手,沒有訂單就無生產。
獨山“布老虎”屬純手工藝品,只具觀賞性,實用功能不強,生產速度慢,工藝要求苛刻,售價高,決定了消費對象只能是少數人,小範圍,如果不能打開廣闊的外地市場,“布老虎”只能處於“有品牌,無規模、無效益”的尷尬境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去年來,隨著周邊縣市旅遊的發展,獨山依托大通道圍繞“吃、住、行、購”等發展旅遊產業,“布老虎”等民族旅遊工藝品市場逐漸復活,開始有客戶上門訂貨,壹些個體“布老虎”生產占有壹定市場;同時,近幾年通過組織獨山旅遊工藝品參加展銷會,特別是2006年至今開展“兩賽壹會”後,獨山“布老虎”更顯出了它的價值,成為貴州旅遊產品的壹個亮點,省工藝美術公司、貴陽的壹些旅遊公司前來民族刺繡廠訂貨,市場前景再次突現;隨著鄧禮丹、莫江鴻、熊春鳳、梁麗珍等優秀工藝創作人的作品在省、州、縣頻頻獲得大獎,尤其是最近“祥雲神虎”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寶典名錄,再次振奮了獨山眾多的手工藝品制作人,也昭示了未來的希望。
“布老虎”面臨的難題
獨山“布老虎”是布依族傳統手工藝術,有著壹定的特殊性,既是物質產品又是藝術產品,具有文化和經濟的雙重性,在進行經濟開發利用的同時,要做好保護、傳承、發展的工作。
目前,獨山“布老虎”大舉出山遇到難題:
壹是對“布老虎“的文化價值和開發利用認識不足,缺乏強勁的宣傳、保護、發展意識;
二是缺少客觀的協調管理,扶持力度,特別是經濟的扶持,長期停滯於民間藝人制作和小廠生產上的小打小鬧,無法整合資源做大市場。獨山民族刺繡工藝品廠的老藝人們說,他們廠有設備、有技術、有品牌,就是沒有資金和市場。比如“布老虎”這樣的手工藝品制作工藝要求高,生產速度慢,如果沒有相應的保護份額資金,全部放置到市場經濟中,就會處於邊緣和弱勢的地位。
第三是缺乏對外市場鏈接,開發和培育市場能力弱,只憑零星訂單和親戚朋友推介,難以做大規模。2005年,貴陽壹位旅遊產品開發商看準獨山“布老虎”,到獨山建廠,招集100多名藝人制作生產,但因為無市場,最後只得以產品抵工人工錢,撤廠停工。
第四是“布老虎”設計、制作後續無人,因為“布老虎”生產屬純手工,勞動生產率低,勞動條件差,從業人員待遇不高,所以形成了“青年人不願學,招工招不進”的怪圈。例如鄧禮丹壹心想培養兩個女兒從事手工刺繡,並以兩個女兒的名字為廠命名,希望她們繼承母業,結果事與願違,兩個女兒“逃之夭夭”,她擔心幾十年的手藝會自生自滅,無法傳承下去。據了解,目前獨山從事“布老虎”等工藝品制作的人,年齡都是40歲以上,有經驗,缺創新,更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的知識和進擊市場的能力。
“布老虎”如何出山
如何使獨山“布老虎”擺脫困境,強勢出山,全面破解“有品牌、無規模、小效益”的難題,讓虎虎生威的“祥雲神虎”變為滾滾財源?。
有關人士認為,獨山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在文化建設與發展上有優越的基礎和較好的經驗,保護、開發獨山“布老虎”,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這張名片打造獨山旅遊產品,應當站在保護與開發,傳承與創新,文化與經濟的高度來進行,按照州委提出的用大思路、大規劃、培育大產業,促進大發展的“四大”新要求謀劃,要把這置於全省的大文化、大旅遊中來運作。
獨山是貴州的南大門,是貴州南部旅遊重地,區位優勢明顯,旅遊文化大通道建設基本形成,抗日文化園、森林公園、奎文閣等景區景點正在發揮作用,旅遊商品購物中心等相應設施逐步完善,獨山近年結合實際,圍繞“吃、住、行、遊、購”加大旅遊文化商品開發初見成效,應當進壹步在“購”字上下功夫,著力打造特色產品,讓“布老虎”成為獨山旅遊文化產品的大品牌、大看點。
在文化潮流湧動,文化資本活躍,文化事業和產業迅速崛起的當今,作為擁有豐厚文化底蘊和資源的獨山,必須註重挖掘、整合、提升、開發和利用。對獨山“祥雲神虎”的國際名牌要加大宣傳,使之成為走向市場的標識和外界認可的符號,成為提升獨山“布老虎”文化價值和市場品牌的手段。加強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力度,在做好保護、傳承工作的同時,做好產品的創新、升級和改造,既保持手工藝傳統的精湛技藝,又要考慮加工企業與作坊的做大做強,以精品促產品,以產品促精品,實現產品的規模化、市場化。加大生產企業的改革力度,加強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為產品的創新和競爭增大後勁。加強向外交流,鏈接外界市場,拓展營銷渠道,實現文化與經濟效益雙豐收,使獨山“布老虎”真正強勢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