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時期,服飾主要分為兩種:官服和民服。官服僅供官吏佩戴,而民服則是普通百姓所穿。
宋代官服采用較為簡約的設計,主要以黑色、紫色、紅色等深色為主。衣袍上有不同的朝珠、襟珠、肩裙等裝飾品,以彰顯官員的身份地位。官帽也是關鍵的壹部分,除了帶有官職標誌外,還有金絲繡花、玉佩等裝飾。
宋代民間服飾講求實用性,多以棉布、麻布等質地為主。女性常穿直裰、小襦裙,男性則喜歡穿短打衣和長衫。顏色方面以淺色系為主,如米黃、淺綠、淡紫等。此外,宋代服飾註重細節和裝飾,常在衣袖、領口等處加入刺繡、描金,使服飾更加美觀。
宋朝服飾端莊儒雅的審美特點
宋朝服飾的端莊主要表現在外顯的服飾形態上,可在壹定程度上反映典禮的莊重。我國作為禮儀之邦,禮服、作為“禮”的外顯形態也有其發展歷史。從西周開始,服飾等級制度逐步成熟起來,各類典禮制度也應運而生。
禮服是在隆重場所穿戴的服飾,在原始社會,人們敬鬼神時為表示隆重,會穿上顏色艷麗的服飾,這就是中國儀式的雛形。服飾儼然已經完成了實用功能向更高的精神文明層次的轉變,體現了人們的內在精神需求,服飾成為儀禮的載體,中國文明也通過燦爛而悠久的服飾文明得以彰顯。
服飾的嚴謹與完備表現了中國歷來對禮儀文明的重視,不管是在議政朝會、頒詔傳制或大型祭祀場典禮中,人們都要身穿禮服以示鄭重。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祭祀,祭祀又必穿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