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宗祠與祠堂的區別

宗祠與祠堂的區別

宗祠與祠堂沒有區別,宗祠別名祠堂、宗廟、祖廟等。

宗祠,即祠堂、宗廟、祖廟、祖祠,是供奉與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宗廟為天子專有,士大夫不得建宗廟。到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提倡家族祠堂,即每個家族建立壹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四龕祠堂。

宗祠,是族權與神權交織中心。宗祠中的主祭,又稱宗子,管理全族事務,因此稱宗長,還有宗正、宗直等職。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壹體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還註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歷史由來

宗祠,又稱宗廟、祖祠、祠堂。是儒教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事務活動的地方。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以追溯到唐、五代時期。福建省莆田市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於唐末;莆田市涵江區巷村黃氏宗祠,建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

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產”(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十二);福建建陽陳氏家族的祠堂,始築於元代。各地大規模營造祠堂,則在明清兩代,此時入閩各家族,經過長期發展和繁衍,族眾日益增多,家族為團結族人,大興土木,壹時建祠盛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宗祠

  • 上一篇:騰沖和順寸師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宜賓燃面非遺文化如何傳承和創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