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主要有什麽風俗,節日?拜托了各位 謝謝

苗族主要有什麽風俗,節日?拜托了各位 謝謝

苗族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竈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壹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壹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壹月的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竈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壹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繡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註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鐘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繡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壹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幹年舉行壹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餵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鬥。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壹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余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遊的苗族節日之壹。沒有統壹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裏,找壹塊稻谷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裏歡慶“吃新節”。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國有谷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谷子國換了九鬥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裏,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壹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裏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壹條計策:等谷子成熟的時候,派壹只狗到稻田裏打幾個滾,讓谷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谷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壹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裏,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壹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裏,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壹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遊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壹串狗尾巴壹樣的谷穗,壹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壹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谷子,煮了壹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壹直傳下來。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壹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壹位的唇邊,老人壹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壹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回蕩,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沈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壹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壹派歡樂景象。 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舟溪蘆笙節 居住在凱裏舟溪壹帶的苗族。在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後倒出葫蘆裏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壹大口,吹響了第壹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夥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谷歸倉,農歷“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龍舟節 龍舟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裏、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註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壹,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采集樹葉作“鬧藥”,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壹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信”(戊)日(根據幹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鬥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鐘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裏,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 "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節前,幾個苗寨聯合產生花山會的三人領導小組,連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場在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

  • 上一篇:舞獅的起源與發展
  • 下一篇:黃醬做菜菜譜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