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壹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壹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 *** ,王權遭抑制。
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壹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壹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壹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體。
2.材料壹: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在近六千年的人類歷史上,出(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
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分)②史書典籍,是中華壹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2分)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還得益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
(2分)(2)①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做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②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處理好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關系。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④正確區分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鑒別能力。
⑤正確處理好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答出3點即可,滿分6分)。
3.英國歷史及其簡介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同體12個成員國之壹。
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壹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和國。
蘇格蘭西部沿海有壹個叫做赫布裏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
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裏(93600平方英裏),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裏(約600英裏),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裏(約300英裏)。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壹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裏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
"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
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壹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
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
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裏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壹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壹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
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壹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範圍之內,但壹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
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壹世發動了壹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壹點。
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壹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
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
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壹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壹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壹世)繼位。
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壹度被強行聯合在壹起,在17世紀它們壹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壹個單壹的大不列顛議會。
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壹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壹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
英格蘭籍教皇阿德裏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壹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壹系列戰役。
'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
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
18世紀末,英國 *** 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 *** ;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壹紐帶是王國 *** 。
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壹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壹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未期,壹股稱為愛爾蘭***和軍的遊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采取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