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範寬《溪山行旅圖》賞析——何謂高山仰止

範寬《溪山行旅圖》賞析——何謂高山仰止

範寬簡介

範寬(950—1032),宋代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中立,漢族,陜西華原(今陜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壹。

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壹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範寬作品的的藝術特征

範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陜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嶺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

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為雨點皴),畫出巖石的形貌質感。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厚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

北宋後期畫家王詵將李成與範寬的山水畫相比較,喻為“壹文壹武”,說明範寬的山水形象與李成的煙林情曠、氣象蕭疏的情調體貌相反,而別具風格。

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也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裏之遠;範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並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範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陜西關中壹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註意寫生,多采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範寬山水,顯顯如恒岱”。

範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沈郁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範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範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但是這是範寬獨有的風格。

範寬還善畫雪景,是其壹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圖中描繪了壹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巖渚汀州,錯落有致。 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畫面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壹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範寬代表作

由於年代久遠,範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等等。

《雪山蕭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

《雪景寒林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也以沈穩老辣的筆墨,畫出雪後北方山川奇觀。山勢嵯峨,巖壑幽深,近處樹木形象甚有姿態,平遠處亦有峻嶺起伏,折落而有氣勢。範寬畫山峰善作冒雪出雲之勢,由此二圖中可見其面貌。

《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絹本,水墨,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畫中巨峰巍然聳矗,山澗中瀑布直瀉而下,峻厚的山巒長著茂密的林木,巖石皴紋歷歷可辨,顯示出壹種逼人的磅礴氣勢。

山腳下霧氣迷蒙,近處大石兀立,老樹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趕著馱隊走過,人畜雖皆畫得其小如蟻,然卻真實生動,使人仿佛能聽到驢蹄得得之聲。

《溪山行旅圖》堪稱臺北故宮三寶之首。它是存世系於範寬名下的山水畫中,最受肯定的真跡,被譽為“宋代繪畫第壹神品”,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自誕生以來影響了古今眾多畫家。

  • 上一篇:自制衣櫃最全教程
  • 下一篇:蝙蝠的象征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