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西關大屋

西關大屋

走進壹個地方,頗有閑心地逛走壹圈;末了,回到居住的地方。若是往後談起這段旅程,沒有壹處讓人印象深刻的,那恐怕確實是白走了壹遭。

聊起廣州的西關,其他的妳若記不得,那也該知道這是過去西關小姐生活成長的地方。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實際上是門當戶對現象在廣州地區的壹種體現。兩房均是當地名門望族或殷商富戶,以古代的觀點來看,自然是百般般配的。在那時候的東山,要想知道壹戶人家的地位高地,看小洋樓的高矮與豪華與否便可了然。而在西關,則需要查看的是西關大屋的狀況。故而,關於西關大屋,有人作了如下的定義:“廣州西關大屋盛於清代後期,是名門望族、殷商富戶在廣州“西關角”壹代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1]

西關大屋的出現於兩次鴉片戰爭有關。

清末以前的西關是廣州近郊的魚米之鄉,因水系發達,當地以水生農作物種植及魚塘養殖為主,商業街市沿“永安圍—西樂圍—帶河基—荷基—蓬萊基—黎基—陳基—冼基”分布。道光三年,西關地區發生火災,部分商人離開沿江商業區,遷居至現在寶華坊以西的地方。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第壹次鴉片戰爭爆發。次年,英軍占領廣州城,洗劫十三行,民眾外逃至佛山等地。鹹豐元年,太平軍多次逼近廣州,治安不靖的情況下,大批官紳富商外逃至香港等地。戰後,西關地區的官紳富豪多遠離十三行進行定居,至此,十八甫商業區以北、寶華坊以西的西關地區開始大規模建設街區規模較大,建設標準較高,擁有規整的正交街巷系統新的居住街區,建設的居住建築便是西關大屋。[2]

在《廣東民居》中,記載有竹筒屋與明字屋的民居形式。竹筒屋為單開間民居,其平面特點在於每戶面寬較窄,常為四米,進深視地形長短而定,平面布局猶如壹節節的竹子,故稱之為“竹筒屋”。(圖1)明字屋平面為雙開間,由廳、房、廚房與天井等組成。廣州西關的明字屋民居壹般是比較富裕的住戶所有,布局與竹筒屋基本相同,不過房間多壹些。(圖2)西關大屋在《廣東民居》壹書中沒有記載,據筆者推測,可能是由官紳富豪在明字屋的基礎上擴建而形成。(圖3)

西關大屋壹般有兩層,平面特點表現為為三開間與大進深的形式。底層以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趟龍門、門官廳、轎廳、正廳、頭房、二廳、二房等,利用天井進行分隔與采光;其構造做法與竹筒屋相似。兩側主要為房間和樓梯,尺度較中間廳堂小。整體外觀表現為壹主二次的布局形式。

西關大屋的裝飾主要有神龕、書畫、木雕、對聯、掛落以及滿洲窗等。整體而言,較為素雅。神龕、書畫、木雕、對聯、掛落均位於轎廳內部。神龕在轎廳的上方,正對著趟龍門。書畫、對聯與掛落位於轎廳兩側的墻上,精湛的木雕則防止在轎廳,成為壹種藝術品的擺設。滿洲窗是房間的窗戶,反射天窗光線,使室內產生柔和的光環境。

參考文獻:

[1]曹誌教.廣州西關大屋建築特色[J].南方建築,2002(03):43.

[2]黃巧雲. 廣州西關大屋民居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

  • 上一篇:融資租賃合同和傳統租賃合同的區別
  • 下一篇:西藏自治區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