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蛋糕:含義是“甜蜜的愛情”。
卡布奇諾:等待
瑪奇朵:印記 拿破侖蛋糕 < Napoleon cake >拿破侖蛋糕跟拿破侖其實沒有關系,說法之壹是由於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實是Napolitain的誤傳,指壹種來自意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寫作Napoleon而已。我倒覺得它比較像壹首歌曲,把叉子壹舀下去,酥餅便應聲裂開,發出清脆的聲音,每吃壹口,都像敲響壹個音符。
拿破侖蛋糕的法文名為Mille feuille,即有壹百萬層酥皮的意思,所以它又被稱為千層酥,它由三層啡色的千層酥皮,夾兩層吉士醬制成,材料雖然簡單,但酥皮的制作過程卻極繁復,師傅要把搓好的面皮不斷重復對摺,這樣焗出來的酥皮才夠松化。
拿破侖蛋糕配上鮮果是最理想的組合,不少師傅愛在酥皮之間加上新鮮的士多啤梨或芒果,令味道更加豐富而清甜,甚至有人會用忌廉代替吉士醬,口感同樣不俗。
吉士蛋糕
Cheesecake
吉士蛋糕,或起司蛋糕、芝士蛋糕,是西方甜點的壹種。有著柔軟的上層,混合了特殊的吉士,如 ricotta cheese,或是 cream cheese,再加上糖和其它的配料,如雞蛋、奶油和水果等。吉士蛋糕通常都以餅幹做為底層,有固定的幾種口味,如香草吉士蛋糕,巧克力吉士蛋糕等,至於表層加上的裝飾,常常是草莓或藍莓。
有時吉士蛋糕看起來不太像壹般蛋糕,反而比較像派的壹種。
簡史
吉士蛋糕據知是源於古早的希臘,在前 776 年時,為了供應雅典奧運所做出來的甜點。接著由羅馬人將吉士蛋糕從希臘傳播到整個歐洲。在 19 世紀跟著移民們,傳到了美洲。
名店
在美國紐約市,公認最好吃的吉士蛋糕店叫做「Juniors'」,位於布魯克林。在臺灣臺北市,公認最好吃的吉士蛋糕店則位於天母「吃吃看」。
另壹種吉士蛋糕
在英語中,cheesecake也常用來形容清涼的海報女郎(pin-up girls)。
黑森林蛋糕
其實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若翻譯成“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應該是較恰當吧。因為德文全名裏的Schwarzwaelder即為黑森林,而Kirschtorte也就是櫻桃奶油蛋糕的意思。仔細研究研究,黑森林說穿了,真的只是壹種“沒有巧克力的櫻桃奶油蛋糕”。
相傳古早以前,每當黑森林區的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制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非常大方地將櫻桃塞在蛋糕的夾層裏,或是壹顆顆細心地裝飾在蛋糕上。而在打制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不少櫻桃汁~而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
雖然目前德國大部份的糕餅師傅在制做黑森林時,也會使用了不少巧克力,不過黑森林蛋糕真正的主角,還是那鮮美豐富的櫻桃哦!以前德國曾出現消費者因某家黑森林蛋糕的櫻桃含量太少而提出控告的案例~也因此德國政府對這種國寶級黑森林,也作出了相關的規定,像是黑森林蛋糕的鮮奶油部份,就至少得含有80克的櫻桃汁才行喔!
所以黑森林呀,真的不是代表黑黑的意思啦。而黑森林蛋糕,更不是巧克力蛋糕的代名詞喔!黑森林是位於德國西南的壹個山區,從巴登巴登Baden Baden往南壹直到佛來堡Freiburg這帶,都屬黑森林區。今天即使來到黑森林,並不見得到處都能幸運地嘗到沒有巧克力的黑森林蛋糕,不過有機會在此地享受黑森林時,不妨細心留意蛋糕裏的小櫻桃,讓自己重新認識黑森林外,別忘了也感受壹下那份藏於味蕾深處的新鮮感哦!
蛋撻
Egg Tart
蛋撻,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壹種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凍,中國人稱其為蛋,tart則取其音。這種蛋撻早在中世紀就出現了,不過看上去跟現在的蛋撻會很不壹樣。按照現在的做法,皮會很軟;中世紀做蛋撻是既沒有蛋撻模又沒有齒輪切割器,蛋撻皮要用手捏起來,所以蛋撻皮發得很硬,吃中世紀的蛋撻其實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還有另外壹個原因,就是做蛋撻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紀糖很貴,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裏,至於外面的殼則給窮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國人知道蛋撻這個東西是在香港被割讓後,英國人的蛋撻傳到了香港,香港人便開始仿制,甚至比英國人做得更好。蛋撻店除了蛋撻外還賣另外兩樣東西:奶茶和咖啡。那時候的蛋撻要比現在的蛋撻大兩三倍,甚至有壹段時間,壹個大蛋撻壹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標準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漸富裕起來,香港人開始在蛋撻裏加燕窩鮑魚之類,“大補”;但過了幾年這種蛋撻又沒有了。有人說蛋撻可以反映香港的經濟。按照英國傳統做法,蛋撻皮和蛋汁裏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歡吃這種有點辛辣味的蛋撻,所以現在香港茶樓裏蛋撻都比較清淡。
蛋撻皮有兩種:壹種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壹種壹咬下去面渣四濺的蛋撻皮;另外壹種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黃油,因此有壹種曲奇的味道。壹開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後來泰昌餅店(壹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撻店)用曲奇面團做蛋撻皮,大成功。現在香港做蛋撻做得好的,壹家就是泰昌餅店,壹家是檀島餅店。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島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後壹任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別青睞泰昌蛋撻,所以泰昌蛋撻又被叫做肥彭蛋撻。檀島蛋撻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雞蛋為主,油皮則以牛油和豬油為主,蛋撻皮用兩層水皮包壹層油皮呈壹塊三明治,這樣烘焙起來更有層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發明的。香港人做蛋撻還有另外壹個特點是只用中國蛋不用美國蛋,他們認為美國蛋沒有中國蛋蛋味濃。
提拉米蘇
妳可以不懂意大利文,但壹定要記住『Tiramisu提拉米蘇』這個詞兒,因為這是目前各大咖啡廳、烘焙門市及西餐廳最IN的時髦甜點,以其爽俐醇郁的口感,與揉合起司、咖啡與酒香的成人級風味,狠狠搶去起司蛋糕的風頭。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有壹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壹個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裏已經什麽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準備幹糧,把家裏所有能吃的餅幹、面包全做進了壹個糕點裏,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提拉米蘇,Tiramisu,在意大利文裏,有 “ 帶我走 ” 的含義,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壹層浸透了Espresso咖啡與酒(Masala、Rum或Brandy)、質感和海綿蛋糕有點像的手指餅幹,壹層混合了Mascar鄄ponecheese(最適合專門用來做Tiramisu的芝士)、蛋、鮮奶油和糖的芝士糊,層層疊上去,上頭再撒壹層薄薄的可可粉……這就是提拉米蘇Tiramisu。
西式的甜品花團錦簇,尤以意、法為盛。提拉米蘇(Tiramisu)和薩芭雍(Sabayon)這種華麗的甜點壹出場,餐桌就變成了春裝發布會的天橋。作為意大利甜點的代表,外貌絢麗、姿態嬌媚的提拉米蘇已風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濃意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幹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幹爽,只用了不到十種材料,把 “ 甜 ” 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體驗,交糅著壹層層演繹到極致。
慕斯mousse ,特性:免煮、免調理,直接操作即可使用,溫水、冷水皆可使用,中性慕斯粉可配合果泥或濃縮果醬變化慕斯口味。品質安定可延長產品保存期限,作為鮮奶油安定劑成為慕斯奶油。
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法國巴黎,最初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使之外型,色澤,結構,口味變化豐富,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
慕斯與布丁壹樣屬於甜點的壹種,其性質較布丁更柔軟,入口即化。制作慕斯最重要的是膠凍原料如瓊脂、魚膠粉、果凍粉等,現在也有專門的慕斯粉了。另外制作時最大的特點是配方中的蛋白、蛋黃、鮮奶油都須單獨與糖打發,再混入壹起拌勻,所以質地較為松軟,有點像打發了的鮮奶油。慕斯使用的膠凍原料是動物膠,所以需要置於低溫處存放。
慕司蛋糕的制作方法:
把雞蛋清,奶油,煉乳放在容器裏加糖,(可以加水果,硬的切成特小的丁,桔子壹類的要去皮後再去皮,再切,比較麻煩)用打蛋器打勻,註意壹定是不能用筷子代替,打好的漿應該比較粘稠,之後準備妳喜歡的形狀的容器,容器邊要刷色拉油,方便取出,把打好的漿倒到容器裏,放到冰箱裏冷凍,大概要2個小時,拿出來,把慕司扣出來,再出上奶油,放上水果作裝飾,就好了。
西式糕點簡稱西點,是由國外引入的壹類糕點。制作西點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糖、黃油、牛奶、香草粉、椰子絲等。由於西點的脂肪、蛋白質含量較高,味道香甜而不膩口,且式樣美觀,因而近年來銷售量逐年上升。西式糕點主要分小點心、蛋糕、起酥、混酥和氣古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