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西方經濟學中:簡述金融體系的演變

西方經濟學中:簡述金融體系的演變

壹 引 言

由於各國經濟規模、技術以及政治、文化習俗、歷史背景上的差異,不同國家的金融體系,或者說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存在形式及其對比(金融結構)可謂千差萬別。理論界為了探討金融體系設計對其功能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對金融體系進行了劃分。目前為學術界接受的是依據金融中介機構(銀行)和金融市場在金融體系中發揮作用的不同而劃分的以德、日為代表的“銀行主導型(bank\|based)”與以美、英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market\|based)”兩大模式在眾多學者的眼中,金融體系的這兩種制度設計理論上在資金集聚、風險配置、信息處理以及公司治理等(金融)功能實現機理與效率上存在顯著差異(Allen and Gale,1995、1997、2000;Thakor,1996;Levine,1997;Rajan and Zingales,2003a)。當然,對於金融體系的差異,在這類劃分之外,學術界還有很多其他類別之分。。

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金融體系壹般被認為是銀行主導型模式的典範。但這壹判斷目前似乎已不能準確描述歐洲金融的現實。在過去20年間,歐洲傳統的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經歷了壹場極為深刻的“結構性變革”,或者說相對於銀行等金融中介,歐洲金融市場作為壹個整體,無論是其市場規模(如市值、交易額等)還是其證券產品種類的多樣性、復雜性等方面都有了極為明顯的改變,導致歐洲企業出現了向“保持距離型模式”的轉變態勢,“市場化”成為歐洲金融體系演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那麽,歐洲金融體系在過去20年間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否意味著歐洲金融體系正在從傳統的“銀行主導模式”向美國“市場主導模式”轉變?對於歐洲而言,這場金融變革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本文試圖在回顧歐洲金融體系20年變革的基礎之上,對相關問題做壹個較為深入、系統的分析。

如果與美、英兩國相比,80年代初歐洲大陸金融體系表現出極為明顯的銀行主導型模式,或者說其金融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於銀行等金融中介的發展,除了支付體系有流動性提供功能之外,儲蓄動員、資金的配置與流動、風險的管理以及激勵問題的監控功能也主要圍繞著銀行等金融中介來實現,而其市場則由於規模、結構以及價格(信息)效率等因素的制約,其應有的經濟功能客觀上受到了極大抑制。

二 變革的起點:20世紀80年代初的歐洲金融體系

......

三 銀行與市場的動態演變:20年來歐洲金融變革的基本表現

(壹)歐洲金融體系變革後的市場與銀行

......

(二)歐洲銀行體系

......

(三)歐洲資本市場

......

(四)歐洲銀行與資本市場聯系的動態變化

......

四 歐洲金融體系結構性變革的動因分析

......

五 金融變革與歐洲經濟:效應分析

......

六 結 語

近20多年來,伴隨著歐洲金融市場的飛速擴張及其銀行地位的相對弱化,歐洲大陸金融體系經歷了壹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某種意義上說,歐洲金融體系這場變革的出現與持續是壹系列有利的國際條件、經濟條件以及政治條件疊加之後的必然結果。從現實來看,這場變革不僅僅是放松管制:新的金融工具被創造出來,新的金融市場增加了,而且人們在允許每壹個經紀人對沖他的金融風險的重要性上達成了***識。然而問題是,盡管歐洲金融變革現在仍在繼續,但由於目前變革積極效應在各國之間的分配可能存在不對稱現象,反對變革的聲音在歐洲內部壹直沒有平息,歐洲金融體系的未來變革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歐洲金融體系的演變將對全球金融體系的變革帶來不可忽略的影響,我們需要繼續跟蹤歐洲金融體系未來的變化才能真正了解當前這場變革的影響並對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 上一篇:果農種出的水果,是自己找渠道還是當地政府協助解決渠道,怎麽出售呢?
  • 下一篇:自主創業的優勢和劣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