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西藏的特色美食是什麽?

西藏的特色美食是什麽?

1、藏族酥酪糕

藏族酥酪糕將提取過奶油的澱粉涼幹,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黃油、白糖、人參果、桃仁、葡萄幹等,做成圓形或方形,表面有紅絲綠絲的表現吉祥、長壽圖案的醍面胚,放入籠屜內蒸熟,奶味甜點,有滋補強身功效,為藏胞待客糕點。

2、藏族血腸

藏族地區的每宰壹只羊,羊血通常不單獨食用,而是灌入小腸內煮熟吃,從羊腔中舀在盆裏的羊血,壹般正好灌滿它自己的腸肚。把羊肉剁碎加入調味料均勻攪拌後灌入腸內,用線系成小段(制作方法與制作香腸壹樣),然後將灌好的血腸放開湯中煮,煮到血腸浮起來,腸成白色,大約八成熟時起鍋,裝入盤內便可以吃了。吃時不碎不渣不脫皮,口感清香軟嫩。

3、藏式面條

藏式面條使用比較濃的堿水和面,讓和出來的面發黃,然後壓成面條,煮熟之後加入適量的骨湯、熟菜油和牛肉或羊肉丁,拌勻之後就可以食用了。口感清淡、味道清香、制作方式簡單,適合各年齡層的人食用。

4、白腸

白腸是把大米煮熟之後與羊血、羊油、羊肉絲(牛肉絲)加調味料後均勻攪拌,然後裝進洗凈的羊(牛)腸內,用棉線紮緊兩端,放進鍋裏煮,煮熟之後切成片,煎後就可以食用了。

5、風幹牛(羊)肉

藏族喜歡吃風幹的牛(羊)肉,風幹肉壹般在冬天,壹般在十壹月低做。這時候的氣溫都比較低,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來,掛在陰涼的地方,讓其風幹,去出水份。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塊串上,或用竹籠掛在帳房、屋檐下的陰涼處,第二年的三月之後,將早已風幹的肉取來烤食或者直接生食,咀嚼時無渣塞牙。在西藏高寒地區,食品不易黴爛變質,去水又保鮮,故時至今日,吃風幹牛肉之風仍極盛行。肉質松脆,口味獨特,令人回味無窮。

6、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國西藏的特色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壹起食用,有禦寒提神醒腦、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鹽,再註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壹體,呈乳狀即成。與藏族毗鄰的壹些民族,亦有飲用酥油茶習俗。

7、糌粑

把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後磨成面粉,食用的時候和酥油茶拌和,用手捏成團就可以吃了,也可以用鹽茶、酸奶或青稞酒拌著吃。吃法簡單,營養豐富,攜帶方便,充饑禦寒。藏民吃糌粑首先在碗裏放上三分之壹多的酥油茶,然後放上適當的糌粑,用手不斷攪勻後捏成糌粑團,即可食之。

8、奶渣包子

新鮮的牦牛奶煮沸以後被藏族人用傳統而獨特的方式分解,最貴重、最精華的是酥油,其次是奶渣,也就是提煉了酥油以後剩下的渣子。新鮮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來做餡,奶渣包子由此而來。奶渣曬幹以後,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湯裏面做佐料,幹奶渣漢族人不太吃的慣,不過奶渣包子到是藏漢、老少皆宜。

9、麻森

麻森在盤子裏放上適量的糌粑、酥油、碎奶渣及碎紅糖,攪混揉合,盛入壹方形小木盒內,用手塞滿、壓實,即可制成麻森方形糕,其味香甜可口。

10、幹酪

幹酪,又名奶酪、乳酪,或譯稱芝士、起司、起士,是乳制食品的通稱,有各式各樣的味道、口感和形式。奶酪以奶類為原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質,乳源包括家牛、水牛、家山羊或綿羊等。制作過程中通常加入凝乳酶,造成其中的酪蛋白凝結,使乳品酸化,再將固體分離、壓制為成品。大多奶酪呈乳白色到金黃色。傳統的幹酪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維生素A,鈣和磷。現代也有用脫脂牛奶作的低脂肪幹酪。而中國的奶酪品種除了西方的傳統幹酪制品,還有廣東地區的大良牛乳少數民族的各種非乳酸菌制成的幹酪。西藏幹酪也有兩種,壹種是乳汁提取酥油後剩下的物質,經燒煮,水分蒸發後凝結成塊,然後將它壓成餅狀,或切成條塊狀晾幹食用;還有壹種,用酪漿燒煮,晾幹後結絲狀或粒狀,有甜酪幹、酸酪幹、白酪幹、青酪幹等。

  • 上一篇: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傳統工藝有哪些
  • 下一篇:論商務談判的策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