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
用壹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壹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裏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壹體。比喻除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外,還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
如:“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壹樣出臨“漢塞”,象振翅北飛的“歸雁”壹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裏卻是比喻壹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壹筆兩到,貼切自然。
2、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壹聯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壹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壹反前人寫法,不以楊柳的細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條,而是用擬人的手法,讓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歌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春夜雨景,並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悅之情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