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壹、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人具有社會性,歷史和時代巨大的變遷帶給了人們很大的心理震蕩。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的青少年,更是對中國古老、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屑壹顧,反而對舶來文化趨之若鶩。他們熟稔於壹部部“國外大片”,卻對於中國的歷史故事知之甚少,他們在各種洋節面前積極活躍,在中國傳統節日卻冷漠敷衍。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輕自賤,不免讓人擔憂。

那麽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的同時能夠學習古人光明磊落、豁達坦蕩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優秀品質呢。這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壹個重大而艱巨的課題。

二、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1.經典名著,重視推介工作

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中國經典名著經過了歷史的考驗與驗證,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傳承性。是中學生必須了解與學習的範本,在學習經典名著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民族精神”的真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經典名著中,我們可以看到個體在困厄中掙紮的頑強;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危亡之時所爆發出的團結與奮鬥。這些都是語文課上必須重視、加以推介的重要內容。然而在推介的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是很多的。

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必修3中的《林黛玉進賈府》壹文時,很多學生存在著“看不進去、讀不懂”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現在社會上盛行的“快餐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太大。“快餐文化”主要以微型小說、卡通、漫畫的形式呈現,具有篇幅短小、情節集中、主題單壹明確的特點。

作為壹部73萬字的巨作,在閱讀的時候,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更需要很好的耐心。而且,《紅樓夢》中人物眾多,關系復雜,這些都是學生閱讀《紅樓夢》的障礙。所以,勸導學生“開卷有益”,每天抽出壹點時間,讀壹讀原著,寫壹寫讀書筆記,並利用課上時間,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將壹段時間的所讀、所想、所感表達出來,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除此之外,《論語》《孟子》讓學生深入了解了孔孟的思想精華;《史記》讓學生通過歷史故事感受俠肝義膽、忠貞愛國的內涵,等等。我們可以借中國經典名著來培養學生崇高的民族精神。

2.古典詩詞,培養審美情趣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古典詩詞莫屬,很多外國人出於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遠渡重洋,來到中國。而中國青少年中,卻有壹部分人只會背誦《詠鵝》等壹些通俗詩詞,對於詩詞的鑒賞更是毫不了解。

而詩歌作為中國的優秀文化能夠流傳下來不僅僅是由於詩詞語言的華美,更因為詩人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詩詞中所展現的愛國之情及偉大抱負,更因為詩詞中對於美的關註。

高中語文中所涉及的詩詞無不體現著“美”。《孔雀東南飛》歌頌了對愛情忠貞之美;《蜀道難》表現了瑰麗想象之美;《登高》則抒發了詩人暮年悲壯之美;《錦瑟》體現的則是壹種朦朧之美,等等。如此之美的詩詞,如果不能給予學生審美的享受,那絕對是對古典詩詞的壹種褻瀆。

賞鑒古典詩詞,首先要知人論世。詩詞作品,均是作者人格的寫照,讓學生設身處地地以作者的思維去思考,去解讀,方能真正走進作者的世界。

鑒賞古典詩詞,第二步是熟讀成誦。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教師要改壹改以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要告訴學生詩中寫了什麽,而要讓學生自己去品讀詩中的美,並能將這種美呈現出來。

鑒賞古典詩詞,當然也不是學生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要做的是引導與點撥的工作。“以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要讓學生了解,“壹草壹木皆有情”的道理。而這“情”均是與詩人的性格、經歷、人生理想、愛國情操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只有理解了詩詞中“物”的內涵,才能與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才能真正享受詩詞之美。

更重要的是將詩詞中所表現的愛國精神、高尚的人格、忠貞的操守帶入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正所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3.古典散文,學會關註人生

在紛雜的人生當中,除了鮮花與掌聲,我們還要經歷坎坷、失敗與痛苦。而當代的中學生中,有壹些人抗壓能力極差,動不動就覺得生活拋棄了他。如何讓學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呢?

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就要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向古人學習,將關註的目光投向生活的道路。

例如在學習《蘇武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關註蘇武在出使匈奴的19年中是如何飲血吞氈、矢誌不渝、不辱使命的。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蘇武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關註人生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三、對語文教師的要求

語文學科不僅是中學學習中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工具學科。學好語文,尤其是學好傳統文化,不僅能在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同時能夠在別人的人生經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樣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儲備,淵博的知識,廣泛的社會閱歷。在講解壹篇具體的傳統作品

  • 上一篇:編織袋印刷技術詳細
  • 下一篇:糖花生的做法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