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紋飾的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紋飾的特點

1.獸面紋古稱饕餮紋,(饕餮為傳說中貪食猛獸之名),古人認為此獸有首無身極為恐怖,實際上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神獸的頭部正視圖案。後另名為獸面紋,比之饕餮紋更確切、明了。 獸面紋主要的裝飾對象是鼎,青銅鼎除了作為實用器之外,還有壹個重要用途,就是作禮器使用。獸面紋大都以誇張的獸面、簡潔的線條來修飾器物,相信這同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是研究古中國的社會、經濟與宗教的主要依據。 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梁為中線,突出正面造型,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壹道是角,角下有目,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側有有耳,多數有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少數簡略形式的則沒有獸體和尾部。可以說所有的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壹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同。 亦稱“獸面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之壹。紋樣象征古代傳說中壹種貪食的兇獸饕餮的面形,圖案多有變化。 饕餮壹詞見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商代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推動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裝飾。 自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後,歷代沿用這壹名稱。 2.3.龍紋包括夔紋和夔龍紋。這裏的"夔"古稱是壹角壹足的動物,實際上則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像。龍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紋飾也各有不同,按圖案結構分,有爬行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體龍紋、兩頭龍紋等。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壹。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壹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壹長體軀與壹爪。 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裏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 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西周多表現為幾條龍相互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 傳說龍的出現與水有關,《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是用龍的形象來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銅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 根據龍紋的結體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龍紋、交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表現為壹爪的這樣紋飾,又稱為“夔紋”或“夔龍紋”。 夔紋 圖案表現傳說中的壹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壹角壹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壹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壹足”的記載有關。《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壹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壹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4.鳳鳥紋 鳳凰始見於《詩經》,原為“鳳皇”,漢代毛亨解釋為“雄為鳳,雌為皇”。鳳和龍同為古代的祥瑞動物。“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明玄鳥就是商的圖騰,在古代,鳳鳥就是鳥圖騰的代表。 鳳鳥紋按照構圖形象分為長喙鳥紋,體軀是鳥,頭部有壹較長的喙;鴟梟紋,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紋,是鳥紋中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鳳鳥紋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彜、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壹。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裏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壹直到春秋時期。 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5. 蟠螭紋 民間有龍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龍子的說法,而蟠則指“盤曲而伏”。古代表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於商、明、周,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戰國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身上多為陰線勾勒,尾部呈膠絲狀陰刻線。漢代,眉上豎且內色,眼眶略有下墜,鼻梁出現了細線劃紋,身體與戰國時沒有差別,只是尾部出現由兩個卷紋只有三條腿。南北朝時期,眼睛稍長且有彎度,嘴邊兩腮多有凹槽,頭上有的長角,有的無角,腿短,壹般前腿只有壹個,所以也是三條腿,有時,前腿伸出壹點作為第四條腿,尾部的卷雲紋較以前寬了壹些。宋代,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壹條很寬的陰線,極富立體感。元代,頭額寬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個面部的下方,僅占面部的三分之壹,頸項低下,許多地方已被發毛掩住、上升、伏地、盤旋等形象,其氣勢磅礴,形態美觀。直至清代,則出現了以前各個時代均未有的獨特紋飾。 6.蟠虺紋 蛇紋 青銅器上的壹種紋飾。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壹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卷曲長條形,蛇的特征很明顯,往往作為附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蟠虺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壹。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於春秋戰國。 7.雲雷紋是變形線條紋的壹種,大都用作地紋,起陪襯主紋的作用。用柔和回旋線條組成的是雲紋,有方折角的回旋線條是雷紋,盛行於商中晚期。 8.渦紋 又稱火紋。顧名思義,近似水渦,故為渦紋。其特征是圓形,內圈沿邊飾有旋轉狀弧線,中間為壹小圓圈,似代表水隆起狀,圓形旁邊有五條半圓形的曲線,似水渦激起狀。有人認為,渦紋的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又故稱火紋,商代早期的渦紋是單個連續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壹般與龍紋、目紋、鳥紋、虎紋、蟬紋等相間排列。渦紋多用於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於商周時代。 9.重環紋 由略呈橢圓的環組成紋帶,環有壹重、二重、三重,環的壹側形成兩直角或銳角。有時也與其他紋飾相配出現。盛行於西周中、後期。 10.竊曲紋 是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圖案,中間常填目紋,盛行於春秋戰國。 夔紋:表現傳說中的壹種近似龍的動物,圖案多為壹角、壹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成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多作為器物上的主紋。 龍紋:圖案取傳說中龍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屈曲形態,幾條龍相互盤繞,頭在中間分出雙身。 蟠螭紋:形狀象夔,張口,卷尾,圖案以蟠屈的小蛇(虬)構成圖形。 鳥紋:圖案有的長翎垂尾,有的長尾上卷,頭前視或作回首狀。也有的鳥頭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這種形狀的鳥紋,也通稱為鳳鳥紋。鳥紋多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 蟬紋:圖案大多數在三角形中作蟬體,無前後足,四周填以雲雷紋。也有作長形,並有前後足的,中間再填以雲雷紋。 蠶紋:頭圓,兩眼突出,體屈曲狀。多飾於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紋:圖案表現象的形態,有長鼻構成明顯的特征,也有單以象頭、象鼻為圖案的。 魚紋:圖案表現為魚的形態,有的魚形象較為呆板,有的形象生動。脊鰭與腹鰭各壹個或兩個。魚紋常飾於盤內,反映器物裝飾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合的。魚紋也常施於銅洗和銅鏡上。 龜紋:其狀壹般是刻畫出龜的全形,在銅器中見到的不多,多施於盤內。 貝紋:形狀作貝殼狀,將單獨的貝殼連接起來組成圖案。 雲雷紋:青銅器上的壹種典型紋飾圖案。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連續的回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形。有的圖案作圓形的連續構圖,稱為雲紋;有的圖案作方形的連續構圖,稱為雷紋。雲雷紋常作青銅器的地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 勾連雷紋:由近似T形互相勾連的線條組成。 乳釘紋: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壹。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另有壹種圖案,乳釘各置於斜方格中,稱為斜方格乳釘紋

  • 上一篇:2018保定公租房入圍名單有哪些?
  • 下一篇:最受歡迎的古董人物畫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