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廟會之所以得以流傳,是因為它的存在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廟會也稱廟市,它的形成發展與寺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廟會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附設壹些商業活動。久而久之,廟會期間的宗教活動便是次要的了,而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購貨市場,以滿足壹般市民的生活需要。
(壹)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市場
北京的大街上雖然林立著大商場和百貨公司,但是老北京"過日子"的家庭主婦們都不願光顧。他們到廟市上去買東西,挑選方便,價錢又便宜,廟會的商販們盡量地滿足她們的需求。首先貨物種類齊全,鍋盆碗箸,日用百貨,衣帽鞋襪等應有盡有。貨物質量不要求多麽精致,只要結實、便宜。主婦們選購了必需品之後,壹般能滿足數天的需求,所以,同壹個地區不必天天有廟會。廟會的商販們,在壹個廟會結束前,又把全部家當搬到另壹個廟會。因此北京的廟會雖然地方不同,內容卻又大同小異,經常逛廟會者都知道,走到哪裏全都是這些人。
(二)舉行宗教活動
壹般說來,廟會期間,都是該廟舉行宗教活動的時間,但由於特色不濃,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在北京的廟宇中,有幾處的宗教活動是極富特色的。
比如:喇嘛打鬼:這是喇嘛廟宗教儀式。由喇嘛們扮演鬼怪;長教喇嘛手執法器,遊轉之後,將"鬼"除之。打鬼的廟宇有: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日的黃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日的雍和宮等。再如城隍廟的"城隍出巡"也是單純的宗教活動,每年五月初壹,東城的大興縣城隍廟和四月二十二西城的宛平縣城隍廟都有"城隍出巡"活動。屆時,將廟內城隍的塑像擡出,不但有前呼後擁的儀仗執事,還有若幹"馬童"和裝扮成各式模樣的善男信女們,壹直走到都城隍廟。出巡之時,大街上觀看者如潮似海。每年十月二十五的白塔燃燈、七月十五中元日的燒法船、正月初八的星燈等,宗教氣氛極為濃烈,但有些活動只屬宗教範疇,並無廟會市場伴隨。
(三)花會表演
花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以精湛的武術為特長的如少林、五虎、開路等;有以技巧高超取勝的如高蹺、中幡、太獅、少獅、杠子等,有以舞蹈俏麗而引人入勝的如小車、旱船、秧歌、花鈸、跨鼓等。這些花會多為民間自娛組織,城市和鄉村中都有,而且極具地方色彩,往往方圓數十裏同類花會只有壹家,很有權威性。壹般說來,農村的花會活動時間都在冬季,而城內花會平時均可有活動。諸如廟宇開光典禮、廟會期間及重大喜慶日等,深受民眾歡迎,每逢花會表演觀眾人山人海。花會轉移場地時,沿街隨路表演,往往圍街堵巷,妨礙交通。
專赴廟會上表演的花會叫香道會。每逢進香之時,各路花會雲集,蔚為壯觀。北京最大的進香花會莫過於妙峰山廟會。屆時天津、河北等周邊地區的花會必來朝山,同類花會爭相獻技,各有絕招,令人咋舌。據說朝山花會路過頤和園北墻外,園內慈禧聽見鑼鼓聲極想看會,但不能隨意出園,於是在園內臨墻建眺遠齋,居高臨下隔墻而望。園外的花會知太後在看表演,便在廣場上特意演出,久之形成慣例,花會過此,必在場上獻出絕技。
老北京過去幾個典型的廟會
(壹)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中供奉著守護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爺。在今成方街壹帶。清末壹場大火,將廟燒毀。然而這座古廟於老北京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北京廟會的誕生地。在明代都城隍廟的廟會規模相當可觀。明代的《燕都遊覽誌》說:"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裏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壹、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壹日耳。"明代壹年壹度的燈市,可轟動九城,能與燈市相比的都城隍廟廟會,其盛況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廟會外,每年農歷五月十壹日還由太常寺官員在此舉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動。屆時,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小商小販雲集此地,高聲叫賣,熱鬧非凡。"鬧市口"即是記載當時廟會盛況的地名。由於廟會上"遊上填塞,故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鬥毆事件的發生,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廟會上不僅吃穿用的商品無所不有,而且還有珍奇異寶,連壹些外國客商也趕廟會,做生意。明代有這樣的記載:"碧眼胡商,飄洋香客,腰纏百萬,列肆高談。" 隨著社會的發達,都城隍廟的廟會逐漸衰落,被廣安門裏的報國寺廟會取代。不久琉璃廠市場又取代了報國寺廟會。
(二)土地廟
土地廟也叫"都土地廟",在宣武門外下斜街路西,廟的規模不大,廟會的規模可不小。每月逢三有廟會,以商業活動為主。《光緒順天府誌》說:"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能與號稱"東西二廟"的廟會"並稱勝",足見其盛況不壹般。商販貨攤和文藝演出場地多在廟的四周,春秋旺季攤位可擺到廣安門大街上。
土地廟周圍多是普通城市勞動人民和菜農、花農,因此土地廟的廟會上,多是壹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鍋碗瓢盆,中小農具,種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寶翠鉆、古玩字畫等有錢人喜歡的東西。廟會上的鮮花買賣,是土地廟廟會的壹項主要特色,因其於花鄉--豐臺十八村毗鄰,所以這裏的鮮花遠勝其他廟會。鮮花的品種又多又鮮,而且還不乏奇花異草。土地廟的廟會上還有壹種商品特別多,這就是雞毛撣子。舊北京老百姓用它們打掃衛生,還是室內不可缺少的擺設。尤其是春節前,雞毛撣子是各家各戶不可缺少的工具。
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廟的廟會還興旺過壹個時期,現在廟會不多了,但是廟的建築還在,不過已作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正名妙應寺,是北京名剎,因寺內有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寺,而正名妙應卻鮮為人知。 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每月五、六兩日舉行,是北京主要廟會之壹。清末《舊京瑣記》雲:"…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白塔寺的廟會與護國寺廟會基本相同,因白塔寺與護國寺不但位置相鄰,而且廟會的日期也相近。 廟會期間,除與其他廟會類似的山貨、百貨、食品、玩具和農副產品等貨攤外,木碗貨攤是其特色。《舊都文物略》中說:"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廟木器竹器,皆屬特有。"賣蛐蛐罐、蟈蟈葫蘆、鳥籠子市場也是白塔寺廟會的特有市場。這些東西不但有它的實用性,而且由於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很多都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新中國成立後,公私合營之後白塔寺廟會停止了。
(四)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廟會定在農歷每月七、八兩日。護國寺廟會上貨攤多,貨物齊,在這裏不僅買貨,還可以聽聽相聲,看看雜耍,真是吃、穿、用、玩應有盡有。《京都竹枝詞》中雲:"東西兩廟貨真全,壹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間至此,衣香猶帶禦爐煙。"
護國寺廟會上玉器攤很盛。北京是數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顯貴多愛逛玉器攤。餑餑鋪和扇子鋪在廟會上也是個大行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折扇和團扇。折扇和團扇上不僅雕刻花紋圖案,還鑲嵌珠玉寶石。扇面還有畫師作畫,書法家題字。往往壹把扇子就是壹件珍貴的藝術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之西,是北京名剎之壹,當初廟裏的香火十分興旺,是"東西兩廟"之東廟。每旬九、十有廟會。因此地繁華,遊人眾多,有的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後不走,繼續營業壹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壹、二這4天了。
隆福寺廟會的規模居京城廟會之首位。《日下舊聞考》中?說:"……?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燕京歲時記》雲:"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蔔、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壹大市會也"。該廟會上珠寶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買賣在這裏也很興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種多樣,隨季變換。至今這裏的小吃店還頗有名氣,保留著壹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廟會上洋煙畫攤前也常常是擠滿了人,過去有搜集洋畫片的,和現在集郵相似,因此產生了交換洋煙畫的"自由市場"。隆福寺後門通錢糧胡同,兩側聚集著很多乞丐,等候逛廟的人給他們壹些施舍。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將各種攤販集中在廟前的大棚內,固定攤位,獨自經營。名曰"東四人民市場",後改為國營百貨商場。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壹層的營業大棚拆掉,換了壹座高八層,設備先進的商業大廈,改名為"隆福大廈"。原隆福寺廟的建築已蕩然無存。
(六)廠甸
廠甸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壹帶。每年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遊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
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壹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於此,暇時多願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會上壹些暴發戶附庸風雅,不讀書也大量購買書籍,放在家裏擺樣子。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和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的古籍、文物行業的興盛。
廠甸廟會是由看燈逐漸形成廟會的,從乾隆年間就規模相當可觀了。廟會上幾乎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各色貨物五花八門,逛廟會的人是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無論男女老少到廠甸都能各有所獲。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聯營合並,琉璃廠的店鋪所余無幾。三中全會後,政府投資恢復琉璃廠文化街。1985年國慶節起很多店鋪相繼開張,以嶄新的面貌接待中外賓客,琉璃廠又成了名符其實的文化街。
(七)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壹叢林"。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傳說正月十九日丘處機要降臨人間超度有緣者。廟會期間以出售香燭紙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種食品、兒童玩具等,日用百貨為數不多。會期還有各處民間花會獅子、高蹺、旱船都來進香表演,鑼鼓不斷,熱鬧異常。
逛白雲觀還有壹個很愜意的活動,就是騎小毛驢。1987年起,在白雲觀"春節民俗廟會"上又恢復了騎小毛驢的活動。目前白雲觀是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恢復了宗教活動,並對外開放。
除上述著名廟會外,老北京還有五顯財神廟廟會,朝外東嶽廟廟會,蟠桃宮廟會也都有名。北京郊區縣的廟會亦極富特色,除前述的妙峰山外,Y吉山碧霞元君祠、白龍潭的"開潭"、戒臺寺的晾經、天臺山"魔王"、西頂娘娘廟"七十二司"等處廟會都很出名。
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的廟會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已近尾聲。因為宗教迷信之人越來越少;多種文娛形式百花齊放,花會相對遜色;市民購物更不以廟會為主要市場,所以廟會有自然淘汰的趨勢。到"文化大革命"時期,把廟會當作"四舊"徹底"橫掃"了,於是廟會絕跡。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豐富多彩,為了宏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經濟,北京地區恢復了春節廟會活動,使中斷了數十年的民間活動得以復蘇。規模較大的屬地壇廟會,其他還有龍潭廟會,白雲觀廟會等,廟會上有風味小吃,民間花會,技藝表演等等。小吃中很多都是斷檔多年的北京風味食品,如扒糕,煎燜子,八寶茶湯等等。民間花會有耍獅子、踩高蹺、小車會、旱船等,技藝中有耍中幡、拉洋片、雙簧等等。真是豐富多彩,眼花繚亂,令人大開眼界。大鐘寺廟會恢復了"打金錢眼"的習俗。各公園、廟宇的活動均在春節前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