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伯不知道,正是那個時候,位於東西村的明代吏部郎中陳參墓,墓前壹對有著400年歷史的石羊被盜走了。
經過3個星期的縝密偵查,玉環警方破獲了這起文物盜竊案,5名文物大盜和2名收贓嫌疑人被抓獲歸案。1月19日,被盜近1個月的明代石羊回到玉環楚門。
石羊不翼而飛
2013年12月23日清晨,晨練的村民發現那對明代石羊不見了。陳大伯聯想到半夜裏的那兩輛可疑面包車,趕緊把這壹情況告訴前來勘查現場的民警。
被盜的這對石羊高75厘米、身長90厘米,接近於真羊大小,每尊重400多斤,是明代萬歷辛卯年之物,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石羊各用壹塊整石雕成,造型樸拙有力,線條粗獷,刻工精美,顯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石羊雖然年深日久置於戶外,但至今仍完整無缺,是縣級文保文物。
楚門派出所立即成立專案組,聯合玉環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反盜搶特戰隊,對案件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調查。
鎖定嫌疑車輛
由於陳參墓在玉環楚門壹帶頗具名氣,周邊村民聽聞石羊被盜後紛紛趕來看熱鬧,且上山的小路均為砂石路,現場很難提取到有效足跡及痕跡。最重要的線索,就是陳大伯看見的那兩輛面包車了。
民警查看了路面監控後發現,狡猾的嫌疑人壹出村口就更換了汽車牌照。看來,這個團夥不僅盜竊技術“高超”,而且具有極強的反偵查意識。
偵查人員兵分兩路,壹路繼續查看周邊縣市進入玉環的道路監控,另壹路圍繞案發地周邊展開輻射式走訪排查。
2013年12月24日中午,壹條線索令辦案民警精神為之壹振。路橋某汽車修理廠的老板反映:12月22日淩晨,有壹輛面包車送到廠裏來維修,當時開過來的壹***有兩輛面包車,都沒有牌照,車上坐了六七個人。修理廠老板回憶,車上的人談話時,流露出他們將前往溫州的信息。這幾個人管其中壹人叫“飛龍”,而這個“飛龍”則是壹口溫州腔。12月23日晚10時,他們從修理廠取走了修好的車輛。而石羊盜竊案,正是發生在2個小時之後!
兩地同時抓捕
民警根據得到的信息分析,涉及此案的面包車走的是楚門、路橋、溫州這樣壹條路線。“飛龍”是溫州人,而溫州瑞安壹帶的地下文物交易市場較為活躍。種種跡象表明,被盜石羊很可能已經被銷往溫州。2013年12月27日深夜,專案組民警趕往溫州。壹張無形的大網悄悄地撒開了。
2014年元旦剛過,正在溫州偵查的辦案民警獲悉,瑞安壹古玩店老板買了壹對明代石羊,並將其轉贈給當地壹家私人博物館。經確認,這對石羊正是楚門被盜文物。
根據這條線索,辦案民警順藤摸瓜。盜竊團夥的基本情況越來越明晰:此團夥***8人,分工明確,壹組人專門負責選點、盜竊,大本營在臺州路橋;另壹組負責尋找買家出手,大本營在溫州。
1月16日,收網時機已趨成熟。為了不打草蛇驚,兩地抓捕必須同時進行。專案組民警兵分兩路,壹組去溫州跟蹤銷贓的“飛龍”等人,另壹組去路橋跟蹤盜竊的龍大(化名)等人。1月17日,兩組抓捕人馬壹舉將5名團夥成員抓獲,並追回了被盜的明代石羊。在逃的3名團夥成員,警方也在追捕中。
處心積慮盜寶
龍大,30歲,湖南鳳凰人,16歲開始就在臺州打工。他認識溫州人“飛龍”之後,兩人沆瀣壹氣,幹起了偷盜文物的勾當。
2013年12月初,龍大通過多方打聽,得知楚門鎮東西村有個明代的古墓,墓前有造型精美的石羊,便密謀盜取。身在溫州的“龍飛”也趕來“助陣”。
考慮到石羊重達到400多斤,要把兩尊這麽重的石像從半山腰搬到山腳,可不是壹件容易的事。為此,龍大找來了自己的弟弟和表弟,還找了幾個老鄉,壹起當幫手。
2013年12月21日晚,他們分乘兩輛面包車從路橋開往玉環楚門。當開到楚門附近時,其中壹輛面包車的水箱漏水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把車子送往修理廠。但這次意外並沒有影響他們的計劃,第二天,從修理廠取回車後,他們就按計劃來到事先踏看好的東西村的陳參墓前。龍大用撬棍把石羊底座撬松,然後用繩子綁上竹竿,讓團夥成員擡下山,搬進面包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12月23日,在“飛龍”和許某的牽線下,石羊以4.5萬元的價格被轉賣到溫州瑞安開古玩店的吳某手中。
目前,落網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正在進壹步偵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