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社會風氣,不但女兒過去了還得陪壹大筆嫁妝為了僅僅是女兒去夫家有地位,不會受排擠,真受不了,經濟這麽發達的地方思想如此落後,真替她們及父母不值..有錢人家想門當戶對更有錢,所謂的為了家族有更好的發展,沒錢人家更想賺壹筆老婆本,純粹的愛情在現實面前不堪壹擊...
晉江男人選擇找個愛的女人戀愛,僅僅只是戀愛,愛情和婚姻是兩碼事,在婚姻面前純粹的愛情不堪壹擊,因為婚姻有太多附加條件,而女人也只有有這些附加條件墊腳才能夠得著敲開婚姻的大門,這是婚姻的悲哀也是女人的悲哀,現實殘忍.
為“高嫁妝”號脈
昨日,在本報舉行的“講文明倡新風”讀者座談會上,來自社會各界的有關人士紛紛就高嫁妝這種婚俗現象的成因和危害,以及怎樣遏制愈演愈烈的嫁妝攀比之風發表了看法。
現象篇
女兒繼承權的變通
晉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延藝:民間有個說法,娶媳婦要娶陳埭鎮的,因為那裏嫁妝高。但這要壹分為二,經濟發達地區給女兒高嫁妝,是男女不平等的壹個表現。因為在整個閩南地區,男性有繼承權,而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因此現在嫁女兒給高嫁妝甚至給企業股份的做法,實際上是女兒繼承權的壹種變通形式,這從情理上是說得過去的。
高嫁妝現象有三個層次:第壹層次就是經濟實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妝;第二層次是不考慮自身條件,盲目跟風;第三層次是較為理性的層次,主要在晉江安海、池店等地,采用集體婚禮等形式,婚事簡辦,不盲目跟風。
重男輕女思想作祟
豐澤婦聯副主席楊新輝:“女兒越大父母越操心,兒子越大父母越放心”的俗話,還有“寡婦門前是非多”,而鰥夫家中有女子出入卻受到人們恭喜的風俗,折射出幾千年的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女兒出嫁沒有高嫁妝,父母就擔心女兒以後會沒地位;男人找妻子也希望女方的家庭經濟條件好,以此證明自己有實力有地位。許多人希望女兒不要嫁晉江人,但希望兒媳是晉江人,無非是沖著高嫁妝來的。
聘金返還易出悲劇
晉江陳埭丁桐誌:陳埭曾經發生兩起高嫁妝引發的悲劇事件。
有壹戶人家娶媳婦,訂婚時靠借高利貸送了幾十萬元的聘金給女方,可到結婚時,女方沒有按婚俗如數返還聘金作為嫁妝。就在婚禮上,男方母親知情時,當場昏倒在地。
另壹起是,女方把男方數十萬元的聘金用於發放家族工廠工人的工資,也就無法有高嫁妝陪嫁到男方。這兩樁婚姻最終都不歡而散。
高嫁妝、高聘金確實危害很大,嚴重時會鬧得妻離子散,激化社會矛盾。《泉州晚報》關註這壹現象,意義重大,能促使政府整頓這種陋習。而政府應該用引導說服結合行政幹預的方式,進行整頓。
■成因篇
多種習俗沿海糅合
華僑大學陳少牧教授:高嫁妝現象產生有歷史文化原因。泉州屬於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從沿海地帶婚嫁中盛行的“三書”、“六禮”就可看出。
晉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為西晉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載了大量中華文化傳統。晉朝人好攀比愛鬥富的習俗,使其後裔———晉江人在潛意識中受到壹定影響;另壹方面,泉州古時為閩越之地,有不少土著習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異國風俗影響。種種習俗糅合之後,使沿海地帶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為復雜和隆重。
從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帶物產豐饒,氣候宜人,傳統上就是經濟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後,泉州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總量躍居全省第壹,為高嫁妝現象的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從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國國民性中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愛面子,導致撐場面的現象非常普遍,高嫁妝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還有,中國人自小就習慣於生活在家族關系的呵護之下,處處彌漫著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樣崇尚獨立,以至於父母要為孩子操心到老,因為擔心女兒婚後受氣而給高嫁妝就是壹種表現。
此外,城市化進程緩慢,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大多數沿海人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下,受到落後、保守的觀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禮按照繁瑣禮俗來,缺乏個性、品位的現象變得很普遍。
邊緣性遠儒性所致
泉州師院陳桂炳教授: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總體布局中,民俗文化應該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閩南沿海高嫁妝婚俗,是長期形成的。古代的婚事並不像現在這樣,即使現在的惠安縣,古時也有移風易俗的好現象。
高嫁妝的婚俗並不符合儒家“禮”的規定。遠古時期婚俗有“六禮”之說,到宋代至明清時期,就簡化到了“三禮”甚至“壹禮”,並未主張鋪張浪費。這壹風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邊緣性(即泉州地處沿海地帶)和文化上的遠儒性(即遠離傳統文化中心)的原因。
受到文化水平影響
豐澤婦聯副主席楊新輝:高嫁妝現象的成因,與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開的。如今社會上受教育水平較高,有文化、高素質的群體,婚事就不會大操大辦,而是註重個性和品位。
與媒婆促成有關系
本報法律顧問林曉陽:根據我接手的離婚案來看,高嫁妝、高聘金現象與媒婆的極力促成有很大關系,媒婆牽線成功壹樁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妝總和10%的紅包,因此,媒婆會極盡三寸不爛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這邊說女方會有多少嫁妝、在女方那邊說男方會有多少聘金。男女雙方、親家間互不了解,在短時間內包裝出來的婚姻和親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還環節出現矛盾,離婚率很高。
■危害篇
帶來諸多社會問題
華僑大學陳少牧教授:講豪華講氣派、高彩禮厚嫁妝近年來有水漲船高的趨勢,不應該孤立地分析這壹現象的影響。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多數人剛剛告別溫飽,步上小康之路,無法承受高嫁妝的重負。“打腫臉充胖子”,往往會債臺高築,帶來壹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到企業產品創新和市場開拓,影響到家庭生活質量。有些人甚至為此不惜幹出偷雞摸狗之事,影響到精神文明建設。
兩股“龍卷風”刮得兇
晉江陳埭回族委員會主任丁顯操:沿海壹帶的婚俗,有兩股“龍卷風”給社會造成很大危害,陳埭特別厲害。
第壹股“龍卷風”是男方重高嫁妝,女方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經從200元、400元上升到現在的20萬元、40萬元、80萬元甚至更多。嫁妝由自行車、14英寸電視機到現在的高檔進口車、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壹到子女談婚論嫁時,就犯愁了。因家庭經濟承受不起高嫁妝、高聘金,有些人選擇偷、盜、搶、騙等行為;有些人因沒錢而無法結婚。這些都嚴重危害社會,存在各種犯罪隱患。
第二股“龍卷風”是講排場。很多人為了講排場,設立很多名目,訂婚宴、女婿宴、結婚宴、還親宴,每壹場宴席都鋪張浪費,幾十桌、上百桌的大場面比比皆是,並且攀比嚴重,規模不斷擴大,宴席的規格也不斷提升。晉江目前的酒席價格,高、中、低三檔分別是壹桌1000元、800元、600元,這使壹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閹雞跟鳳飛”,硬撐著。
往往是花錢買痛苦
晉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吳明哲:晉江先富起來的壹部分人,其炫耀性消費令人感到可惜。消費本來可以增加社會的快樂總量,但受高嫁妝之風影響,有時男女雙方都鬧得不開心。這種消費其實成為花錢買痛苦。
■對策篇
政府進行幹預引導
晉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延藝:晉江方面將通過媒體的正確引導、政府加大幹預力度、發動老人會等民間組織制止大操大辦婚事的行為、鼓勵把高嫁妝、高聘金節省下來捐給慈善總會等措施,來緩解高嫁妝、高聘金盛行的現象。另外,還將舉行“建現代城市、立現代新風、做現代新人”的“三個現代”教育,引導市民轉變觀念。
鯉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建民:沿海高嫁妝現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措施、監督、宣傳、維權、教育等不到位,當然也是人們趨眾心理造成盲目攀比的現象,可能也有“人壹富臉就橫”的炫耀心理在作祟。對此,政府可以考慮出臺相關行政處罰措施,對聘金、嫁妝、宴席規模等設置壹個上限,超多少罰多少。各級黨政部門應重視,宣傳部、工會、婦聯、***青團應聯手樹新風、倡文明,以形成移風易俗的合力。
南安市文明辦副主任淩建勝:可以通過舉辦集體婚禮、倡導學習型家庭、加強政府監督力度等措施,移風易俗,轉變落後的婚俗觀念。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華僑大學陳少牧教授:遏制高嫁妝現象,要在宣傳教育上下功夫,利用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手段,移風易俗。要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促使不該保留的陋習退出民間。另外,要大力辦好文化教育,越有文化、有素質才越能夠理性消費,才能樹立新的觀念,辦出有個性、有品位卻不鋪張浪費的婚禮來。
泉州師院陳桂炳教授:在倡導移風易俗方面,泉州市委、市政府很重視,也做了很多努力,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這壹點很重要。
此外,在理論方面加強研究,促進民俗改革也很重要。但是,民俗改革要循序漸進,要有科學的態度。對舊婚俗不能先破後立、先立後破或者只破不立,而要雙管齊下,邊破邊立。
本報法律顧問林曉陽:要有效地遏止高嫁妝高聘金現象,有關方面可以考慮出臺相關“文明公約”,約束陋習,倡導文明。
這種公約會得到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歡迎,因為這類家庭是反對高奩資的,只是苦於沒有臺階下而不得不硬撐。應該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群眾省下婚事鋪張的錢,用於購買電腦、普及科技知識、加強產品研發、引進先進技術等對家族事業有利的消費。
高嫁妝之風該剎了
“三八”節來臨之際,女性的權益保護又成為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面對市場經濟浪潮,家庭的穩定更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在女性地位及市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如何讓我市廣大婦女同胞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呢?從“泉州灣新聞”這幾天推出的《關註沿海高嫁妝現象》系列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泉州灣畔的富庶地帶,愈刮愈烈的高嫁妝、高聘金之風,損害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危及眾多家庭的穩定。
男婚女嫁,是每個人都要關心的問題,婚姻幸福,是眾多年輕人的憧憬。隨著社會的變遷,婚嫁之風又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被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曾幾何時,經濟的落後和封建思想的束縛,造成包辦婚姻、早婚現象比比皆是,釀成了壹個個家庭悲劇。時至今日,當市民生活已邁上小康之路時,當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時,我們吃驚地發現,社會的日益富裕帶來了新的婚嫁問題:競相攀比的高嫁妝、高奩資,已在我們周圍催生了不少悲劇。表面的風光無限,常隱藏著深深的無奈。
確實,富裕的人多了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有錢了多消費也是對社會經濟的壹種推動,但我們不應該倡導“炫耀性消費”。壹部分人托良好的時代背景、經濟環境之福先富了起來,先富起來的人不僅有帶動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時代責任,更要有關註社會公益事業、道德風尚的良知意識。
在新時代中,我們更該關註實實在在的婚姻、生活質量,更該追求婚禮的個性和品位。那種壹味追求面子、排場,把婚姻的風光乃至基石建築在金錢之上的高嫁妝之風,是到該懸崖勒馬的時候了。□布衣相關鏈接 嫁妝是這樣高起來的
石獅市永寧鎮的老施在上世紀70年代結婚,當時按照習俗操辦下來,花費了3000多元,在當時已經算是奢侈了。今年正月,老施兒子結婚時,他操辦兒子婚事的費用已經漲到了27萬元左右。而且這還只算是當地的普通標準。老施說,花錢還好說,就是這繁瑣的禮數,真搞得人暈頭轉向———
古婚俗沿留至今日
據了解,沿海地帶高嫁妝婚俗可謂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納采:男方家長請媒婆向女方家長提親。
問名:女方答應議婚後,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問清女方當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與“命”有關的具體情況,並到祖廟占蔔以定兇吉。
納吉:即訂婚。儀式可簡可繁,但交換訂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節目”,壹般由男方當事人在其堂親若幹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雙方當事人親手為對方戴上。
納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實際成立。
請期:納征後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與女方商定舉辦結婚儀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數要算命,選定黃道吉日。
親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規定,加上隨從,必須單數去雙數回。晚上壹般要舉行結婚儀式,宴請親朋好友。
這種婚俗就是這樣沿襲下來,即使有小小變動,卻“萬變不離其宗”。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各種傳統的風俗禮儀保存得較為完備,其中當然包括這壹項重要的風俗。
奩資近年節節攀升
唐朝時的聘禮通常是綢緞之類,數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內。在沿襲傳統的同時,沿海人又給這種風俗壹些時代色彩。
宋代的妝奩內容豐富多彩,金銀首飾、布匹衣裳、燈火竈臺、被帳枕箱、巾帽鞋襪、器具杯盤、珠玉珍寶、梳妝鏡臺、洗滌器皿、文房四寶、古玩珍器等,壹應俱全。
上世紀50年代:新郎穿西裝,新娘穿旗袍是時尚打扮;“婚車”是雇來的花轎子;鼓樂是腰鼓隊的吹吹打打;壹般不辦酒席,只開壹個簡單的會充當婚禮。
上世紀60年代:壹張結婚照,加上雙方家長聚餐壹次,就是婚禮的全過程。送的禮有毛主席語錄、像章,也送臉盆、熱水瓶、毛巾;禮金最少2元,8元算是“厚禮”。嫁妝最重的,自然是要憑票供應的衣物,有當時“尼龍襪要四雙,四件襯衫的確良”的唱詞為證。
上世紀70年代:聘金600多元,嫁妝是縫紉機、自行車,再請上20來桌酒席,總花費3000元,在當時算是豪華婚禮。
上世紀80年代:屬於變化最快的時期。“婚車”先是自行車,後來是摩托車,再後來出現了小車。至於嫁妝,先是流行“三轉壹響”,即縫紉機、自行車、手表和收音機,後來是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再後來則是存折、房子、小車。
上世紀90年代:陪嫁送的存折越來越“貴”,房子越來越大,摩托車越來越豪華,酒席規模也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以晉江陳埭四境為例,“婚車”先是普通摩托,後來是2萬多元的大黑鯊,再後來是4萬-5萬元甚至7萬多元的太子車,最後是小轎車取而代之。
新世紀:隨著經濟發展,嫁妝檔次更進壹步,最高紀錄為:壹輛奔馳320,壹輛寶馬725,六間臨街透頂店面,現金人民幣150萬元、美金15萬元,其他壹整套最豪華時尚的家具家電忽略不計———據說女方是按照1000萬元的標準置辦的。
還是以晉江陳埭四境為例,嫁妝3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以上分別是低、中、高檔婚禮的“行情”。首飾不以“克”為計量單位,而以“斤”計量,壹般壹場婚禮需花費黃金2斤-3斤。客人送上的禮金,“行情”底價是200元,上不封頂,500元或1000元甚至幾千元都不鮮見。
聘禮主要由首飾、現金和食品三部分組成。首飾包括戒指、項鏈、耳環、手鐲、手鏈、腳鏈等若幹套,以黃金為主,隨著時尚變化,珠寶、鉆石和白金已經成為“新寵”。
現金包括聘金、禮金和布錢,聘金是給女方當事人的,幾萬元到幾百萬元量力而行,作為女方嫁妝的組成部分將被全額返還;布錢相當於古時的綢緞,壹般花費萬把塊錢。食品可以簡單到只有壹桶食用油外加壹盒精美餅幹,也可以復雜到糖果、罐頭、水果、海鮮幹貨等各幾色。單糖果這壹項,約需花費8萬-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