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又稱“銅胎景泰藍”,是壹種獨特的瓷銅結合的工藝品。制作景泰藍,首先要用紫銅做胎,然後工匠在上面繪畫,再根據所畫的圖案用銅絲在銅胎上粘上相應的圖案,再在圖案中鑲嵌不同顏色的琺瑯釉,最後經過反復燒結、拋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制作不僅使用青銅和瓷器工藝,還融入了傳統的手繪和雕刻工藝,是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這種銅琺瑯創始於明代景泰年間,因開始只有藍色而得名景泰藍。現代景泰藍已經成為工藝品名稱,而不是顏色。
景泰藍是中國重要的金屬工藝品品種。制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時期(1450 -1456)最為流行,因當時多為藍色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以銅為原料,制成各種形狀,再用金絲或銅絲捏成各種花,灌以琺瑯釉,經燒制、拋光、鍍金而成。景泰藍造型獨特,制作精美,圖案莊重,色彩豐富,金碧輝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工藝品。Xi安金屬工藝廠是西北地區著名的景泰藍制造商。該廠引進了北京景泰藍生產技術,現已能生產多種景泰藍工藝品,其中景泰藍犀牛塑像栩栩如生,制作精美,成為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中的珍貴展品。
景泰藍作為壹種藝術工藝品,是用各種顏色的琺瑯在青銅器表面繪制圖案,並在圖案周圍鑲嵌銅絲或金銀絲,然後用高溫燒制而成。這種工藝始於明代景泰,開始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雖然現在有各種顏色,但還是用以前的名字。因為景泰藍已經成為壹種工藝的名稱,而不是壹種顏色的名稱,據說景泰是宣德之子,非常重視青銅器和銅的鑄造冶煉。景泰幼年深陷其中,但在選角上,玄德已經到了極致,無法有所突破,於是試圖另辟蹊徑,出奇制勝。最後創造了景泰藍。因為事先的色彩規劃是極其煞費苦心的,成功之後,他們也是極其喜歡。皇室的陳擺件都是用景泰藍做的,瓷料更是不計其數。成化年間,他們繼承遺風,不改遺風。所以景泰藍器物在景泰、成化時期最為常見。後來經歷了弘治、鄭德、嘉靖、隆慶等朝代。雖然還是被炒了,但都是循規蹈矩,講的是假故事,質量上比不上景泰、成化年間。萬歷以後,雖然偶爾火壹下,但不像以前那樣把設官廠當成常規業務,所以以後的產品很少。明末未能復興。到清朝乾隆年間,又開始燒制,品類多,效果好。雖然不能與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也不遜於鄭弘之後生產的產品。雖然今天有來自康雍的文物,但它與乾隆制造的沒有什麽不同。事實上,它是乾隆造的,並刻有康雍的年份,但它不是康雍造的。
總的來說,明代景泰藍胎的銅質較好,多為銅胎,胎身略重,所以造型古色古香。用來仿青銅的主要色釉是天然礦物材料,顏色深而鮮明,如寶石紅、綠松石綠等。這時候的蠶絲比較厚,鍍金的部分也比較厚。大多數色釉都有砂眼。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既有底繳,也有邊繳。
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的好。胎薄,線細,琉璃比明代亮,無砂眼。圖案復雜多樣,但不如明代的飾品生動。鍍金的部分是薄薄的金子,但是金子很漂亮。
民國時期景泰藍整體水平不如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飄感,做工粗糙。這個時候只有“神益”和“德興成”,做出來的景泰藍做工精細,質量好。很多仿古青銅器都是仿的,或者模仿乾隆時期的精品和模型都是刻的。目前景泰藍的陳設很多,不實用。
如今景泰藍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種形狀和圖案,已經成為我們與國際友人和親友交流的最佳禮品。
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這項制作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確認崇文區的錢美華、張同祿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