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最早的眼鏡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眼鏡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眼鏡的發明:

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壹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壹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壹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壹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壹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壹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壹塊木片,挖出壹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壹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壹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壹位生活在比薩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但也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盡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明萬歷田藝蘅在《留青日劄》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是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壹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系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醜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壹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壹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

  • 上一篇:普陀區古玩店熱線
  • 下一篇:有關於購物的英語單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