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波普的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流行藝術 也就具備了通俗性 大眾性的特點 也出現在身邊很多東西上如漫畫、電影海報、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費品圖像通過解構、拼貼、重復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都可成為波普藝術的創作主題。反映了當時西方社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壹代的文化觀、消費觀及其反傳統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趣味。它受到美國20世紀50年代大眾文化和20世紀60年代波普美術的影響,認為藝術不應僅供少數人享用,而應走向普通大眾,進入每壹個人的生活。因此要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打破壹切傳統的審美觀念。波普設計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局限於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過於嚴肅、冷漠、單壹的面貌,代之以詼諧、富於人性和多元化的設計,它是對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具有戲謔性的挑戰。設計師在室內、日用品、家具、服飾和平面設計等方面的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形式:誇張、奇異、富於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單純、鮮艷;材料多選用塑料或廉價的纖維板、陶瓷等。其設計掙脫了壹切傳統束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市場目標是青少年群體,迎合了現代青年的桀驁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及其標新求異、用畢即棄的消費心態。波普設計運動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時裝界有:英國的瑪麗·奎特所設計的迷妳裙,在全世界風靡十幾年;法國的古亥熱的宇宙服,表現出最新科技觀念而使當代人驚喜。家具設計有:科蘭的廉價、鮮艷、奇異的家具,深受青少年歡迎;穆多什以英文字母為裝飾圖案的纖維板椅子和羅傑·丁的如玩具般的吹塑椅子,都極受歐洲消費者青睞。在包裝、書籍裝幀、廣告等平面設計上,也都出現了醒目的波普風格。
波普藝術的手法是利用現成的工業、商業產品。從飲料、化妝品的廣告、商標、電影宣傳畫,到汽車燈、車窗、家用電器,等等,把它們加以改造、加工,然後重新組合和拼貼,賦予壹定的社會思想意義,有此構成壹件新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