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地質歷史時期(48億~ 100萬年前)通過大自然的作用而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跡、遺物及其活體。大部分是莖、葉、殼、骨等硬的部分。,它們被礦物質填充和交替,形成保持其原始形狀和結構的生物遺跡和遺物,或者只是被印模鈣化、矽化、黃鐵礦化和碳化。也有少數完好的遺跡由於特殊的保存條件沒有被改變,比如凍土中的猛獁象和琥珀中的昆蟲。有時,古老生物活動的遺跡,如腳印、爬行、洞穴等,被保存在巖層中。如果說地球的歷史是壹本書,那麽化石就是嵌在文字裏的圖片。它們不僅能生動詮釋神秘的史前世界,更是地球歷史的見證者。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早在五六世紀,我國古籍中就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唐代顏真卿對螺蚌化石的性質和來源有正確的認識和解釋,宋代沈括對植物化石有正確的認識,萬度對魚類化石有正確的認識。
化石通常稱為古無脊椎動物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古植物化石,根據不同的生物類別統稱為珊瑚化石、海龜化石、松柏化石。同時,根據生物的大小不同,可用於研究的化石稱為大化石,如腕足動物、三葉蟲、高等植物、脊椎動物等;然而,仍然需要顯微鏡來研究這些生物的微觀結構,如珊瑚化石和甲殼類動物的外殼結構。微體化石,如有孔蟲、介形蟲、矽藻等。,必須用顯微鏡觀察和研究。壹些大型生物的小部分,如輪藻門的儲卵器、植物孢子、花粉、蝸齒(蝸頜)、牙形刺,甚至小的魚鱗和魚齒,往往屬於微體化石。這個術語的使用沒有嚴格的限制。比如苔蘚蟲、昆布、竹節石、軟舌螺等壹些類群的生物,有的學者認為是微體化石,有的則仍然認為是巨型化石。近年來,隨著石油地質勘探和海洋地質調查的發展以及電子顯微鏡的應用,在地層中發現了許多微小的化石,其直徑為30 ~ 10?m以下的,叫nannofossil。納米化石包括鎢鉻鈷礦、盤長石和微錐。
將古生物遺骸或遺跡保存為化石的各種功能稱為化石化。化石形成的條件:①古生物只有具備可以作為化石保存的硬件,才能作為化石保存。沒有硬件的古生物學在特殊條件下也能形成壹個化石,但機會很少。②死亡生物的遺體應保存在無氧環境中,不能被機械作用破壞。(3)在沈積物成巖過程中和成巖後,應有足夠的時間使古生物遺骸具有更硬的物理特性和更強的化學穩定性。(4)以後在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沒有再被破壞,最終保存下來。壹個動物群體死亡,首先形成壹個死亡群體。死群中的部分或大部分屍體被運走或仍就地堆放,形成屍群。掩埋體是那些硬件沒有被有機和無機條件破壞而是被沈積物掩埋的,從原來的生活區搬走的叫異地掩埋,否則叫就地掩埋。埋藏的生物遺跡或遺跡在成巖過程中和成巖後未被破壞而保存下來,構成壹個化石群。由此可見,當時的生物群只有壹小部分可以形成化石,而每壹個化石群的組成可能都非常復雜。
化石的基本解釋是,化石是生物的遺骸、遺物或生命痕跡,由於某種原因埋藏在地層中,經過幾萬年的復雜變化而形成的。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科學家發現魚類化石出現在相對古老的地層中,而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依次出現在更近的地層中。通過用蛋白質(如細胞色素C)比較不同種類生物的基因,可以知道這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fossil這個詞來自拉丁語fossillis,意思是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研究地質時期動植物的生活史提供證據。我國古籍中已經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期的計然、三國時期的吳晉,都提到了陜西的出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化石;山海經也有?石鍋魚?(即魚類化石的描述);南朝齊梁時期的陶弘景琥珀中有古昆蟲的描述。宋代沈括對螺蚌化石和萬度魚化石的起源有正確的認識。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細菌化石是35億年前澳大利亞Walla Onna群中的絲狀細菌化石。所謂化石,是指地質歷史時期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和生命的遺跡以及生物起源的殘余有機分子。
地球上的化石相關研究?年齡?大約46億年。寒武紀是5.4億年到5.1億年前。比我們更熟悉的恐龍時代?侏羅紀?4億年前。1909年期間,加拿大發現的中寒武世布爾吉斯動物群化石轟動了全世界,現在這個化石群已經被聯合國列為科學遺址。1947年,澳大利亞發現了晚前寒武紀埃迪卡拉動物群。兩個化石群的時間間隔為1.1億年,兩個物種之間的突變很難用實物證明。澄江動物化石群正好處於上述兩個化石群時間跨度的中間,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最重要的壹環。雲南澄江發現生化石始末。或許,世界上還沒有壹個古生物化石群的發現過程,像雲南澄江生化化石群壹樣具有傳奇色彩。1984年6月中旬,剛從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畢業的侯先光來到雲南澄江縣毛天山,尋找曾經生活在寒武紀的高肌蟲化石。他住在野外地質勘探人員的工棚裏,每天早出晚歸,爬崎嶇的山路,在選定的地點搜尋古生物化石。每天砍下的石頭往往有兩三噸重。然而,努力工作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獲。工作了壹個多星期,侯先光還是兩手空空,難免有些失望。7月1日下午3點左右,正在緊張挖掘的侯先光擡腳,不小心削掉了壹塊松動的巖層。壹個奇怪但保存完好的化石暴露了出來。他欣喜若狂,用自己的知識判斷這是寒武紀早期的無脊椎動物化石。他再接再厲,在同壹天發現了三塊重要的化石。後來,他進壹步鑒定,發現化石是羅娜蟲、鰓蝦蟲和穗蟲。這就像打開了古生物學寶庫的大門。在隨後的日子裏,侯先光發現了許多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如節肢動物、水母、蠕蟲等。回到南京後,他和導師張文堂教授撰寫了《亞洲大陸發現牛羚》,並將澄江的動物化石命名為?澄江動物群?。此後,在茅田山,許多科學家從未見過的奇怪的古代生物相繼被重新發現。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陳教授、西北大學舒德幹教授先後加入研究行列。《自然》《科學》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的壹系列文章向世人描述了5.3億年前地球生命在雲南澄江集體爆發的壯觀景象。1992年,澄江動物化石群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球地址舍利東亞優先A級4號?。11 2005年6月底,澄江化石群申報世界遺產的申請正式遞交到建設部。
欣賞化石圖片1化石圖片2化石圖片3化石圖片4化石圖片5化石圖片6化石圖片7猜妳喜歡:
1.關於達芬奇的信息
2.化石形成的條件
3.李四光簡介
4.臺灣省簡介。
5.關於元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