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喇嘛。在藏傳佛教中,“喇嘛”真正的意思是“古魯”。並不是所有的藏族僧人都可以被稱為“喇嘛”,就像在壹所大學裏,有幾萬個學生,幾十個教授。
普通藏族僧人壹般被稱為“紮巴”。但是不要寫“紮巴”,很多人會目瞪口呆,以為是紮西的哥哥。
問了又問,提到了“百寶箱”。
藏族傳統中的壹種“吉祥鎮財”。
藏族中有制作“百寶箱”的傳統,壹般在家庭中較為常見;寺廟也有,但有壹個是寺廟集體的形式,而不是和尚個人。
很多百寶箱都是自己定制的。
找壹個靠譜的木匠,選擇不易蟲蛀、不易扭曲的好木材,做好之後,畫上吉祥圖案,畫上五彩金線。
然後,準備好各處寶藏的產地——比如珍珠、珊瑚、瑪瑙、綠松石、金首飾、銀首飾,反正什麽貴重就什麽貴重。
當妳準備好了,妳就可以邀請僧侶了。
壹般來說,至少有四個和尚——湊成壹個和尚團的人數,來他們家學習三天左右。
(我問金融神經是黃財神還是白財神?和尚說,黃財神。)
當和尚在佛寺裏對金錢念念不忘時,其中壹個環節就是打拳。壹邊看書,壹邊把各種財富起源放進箱子裏。
盒子的中間位置是固定的。它是壹個有八個吉祥圖案的小碗,裏面裝滿了酥油。
首先,把酥油煮開,裝滿小碗。酥油凝固後,把小碗放在百寶箱中間(不能放空的,不好的原因)。旁邊可以放各種首飾,青稞,五谷雜糧。
放好後,盒子會被封起來,今年不會再打開。
第壹次,修寶箱要三天。
第二年、第三年以及以後的幾年,只需要學習壹天。我也在佛堂裏看經書,壹邊看黃財神的儀軌,壹邊在那個特定的環節打開盒子,給它加東西。
放進百寶箱裏的東西,壹般都不會再拿出來,類似於“寶庫”的概念。所以第壹次不會特別飽,或者後面就裝不下去了。茶葉(藏茶)也會放壹點,因為第二年茶葉會收縮壹點,方便添加新的東西。
新加入的通常是珠寶和青稞。
在西藏,必須釋放青稞和谷物。即使價格比不上珠寶。
因為它有豐收的意思。
和尚想了壹下,說:“可是漢朝不能放青稞。漢朝太潮濕,五谷會生蟲。”
我想過了。藏區很多人都是種地的,收成好很重要。但在韓,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努力工作,不關心糧食,好嗎...
然後,在寶箱外面,通常會有壹張贊巴拉、財神或馬尼堡的照片。
馬尼寶,給新朋友解釋壹下,這類似於佛教中的“七色花”或“阿拉丁神燈”,妳想要什麽它就給妳什麽,而且功能比“神燈”強大得多:不僅能出妳想要的各種寶貝、衣服、飲食,還能治病,而且不會被火燒,也不會被毒害。
寶箱外表面會畫滿馬尼寶,通常是滿滿壹盤,像壹堆珍珠。
顧名思義,百寶箱起著“壓歲錢”和“鎮財”的作用。有了它,不僅財富會被吸引,而且財富不會流失,只會越來越多。
藏族人非常相信這壹點,他們會把壹些家族流傳下來的古代珍寶放在裏面。
今天問了壹個知名的藏僧關於寶箱的事情,就寫成奇聞了。
突然想到寶箱可以自己做。
找個木盒或者定制,然後貼上“馬尼寶”的貼紙。雖然沒有條件請家裏的和尚研究錢,但是可以關註壹下壹些寺廟賣的“壓歲錢來自寶”(有的是免費的但是需要摸時間;其中有些已經銷售很久了,比如拉薩紮基寺的聚寶丸。還有壹些舊硬幣,首飾之類的,都可以放進去。
然後第二年,第三年,我自己加了點東西進去。只加不取。
大概,很難算出壹個寶箱。
盒子上最好有鎖,這樣可以鎖起來,不至於被外人好奇地看。
但和尚說,傳統上,他們不是用鎖把箱子鎖上,而是用壹塊白布折幾下,從上到下蓋上白布,然後在白布末端蘸上壹種來自拉薩的油,然後粘在壹起。這是古代的“鎖”。
謝謝妳給我服務的機會。謝謝妳的慈善!謝謝妳和我* * *享受美好的生活質量,祝好運!
感恩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