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的拼音是:mùjī。詞性是:名詞。結構是:木(獨體結構)屐(半包圍結構)。註音是:ㄇㄨ_ㄐ壹。
木屐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木屐mùjī。(1)亦稱“呱噠板兒”。木底鞋。
二、引證解釋
⒈木底鞋。或有齒,或無齒。引《後漢書·五行誌壹》:“延熹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前蜀貫休《思匡山賈匡》詩:“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元宋無《詠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_滑怯苔_。”《紅樓夢》第四五回:“黛玉道:‘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妳又穿不慣木屐子。’”冰心《寄小讀者》十八:“甲板上獨坐,無頭緒的想起昨天車站上的繁雜的木屐聲。”
三、國語詞典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詞語翻譯英語woodenclogs德語Pantoffel(S)_法語sabotsdebois
四、網絡解釋
木屐木屐,簡稱屐,是壹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為帛制成,則稱為帛屐。牛皮制作則稱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個鐵釘,耐磨、防滑。木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木屐在中國,是漢服足衣的壹種,是最古老的足衣。堯舜禹以後始服木屐。晉朝時,木屐有男方女圓的區別。漢晉隋唐時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漢代,女性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南朝梁的貴族也常著高齒屐。南朝宋之時,貴族為了節儉也著木屐。杜牧詩雲:“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由木板與木屐帶結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兩條突起的“齒”,目的是為了雨天便於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齒者,又稱木屐。江南以桐木為底,用蒲為鞋,麻穿其鼻。除了兩齒木屐以外,古代行軍打仗時也會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腳部被帶刺雜草劃傷。不僅僅軍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著木屐,防止腳被帶刺植物劃傷。”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因此日本稱謝公屐為“山屐”。八月十五夜詩(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遊天。”《宇治拾遺物語·壹四·三》:“開レ門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見へて山屐の_には、泥が事外ついたぞ”。《中華若木詩抄·下》:“下踏の_の誰ころや橋の霜”。
關於木屐的詩詞
《嶺南雜錄·吉貝衣單木屐輕》
關於木屐的詩句
去雲黏木屐閑拖木屐重如車木屐市郎輕
關於木屐的單詞
clog
關於木屐的成語
草木皆兵登木求魚裙屐少年墓木已拱水木清華削木為吏木頭木腦草木俱朽
關於木屐的詞語
草木俱朽削木為吏水木清華墓木已拱石心木腸草木皆兵裙屐少年屐齒之折鳴於喬木風木嘆
關於木屐的造句
1、至於日本男女穿的“木屐”,也是中國傳入,在莊子書中稱為“木履”,有古圖為證。
2、他卻吊兒郎當的垮著肩膀在我面前走來走去,腳下的木屐壹樣的呱嗒板發出“踢嗒”聲他也不時的拿眼角瞟我壹眼
3、人要學會自律,輕松脫去腳上的“木屐”,也就是拋棄心中的奢欲和貪念,遠離誘餌,這才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光明坦蕩的人生之路。
4、大古道巷舊時最多的店鋪是木屐、油鞋、古玩、字畫店。
5、據範銀河介紹,這種作為防雨鞋具的木屐構造比較特別,大致由底板、屐齒和鞋面三部分組成。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木屐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