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歷史上很多本該屬於中國的領土被其他國家占領,包括很多名城。現在都成了外國城市,去那裏旅遊甚至都需要簽證。......
以下是曾經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故土。
壹、尼布楚(尼布楚)
在俄羅斯遠東重鎮赤塔以東305公裏,尼布甲尼撒是壹座平凡如塵的西伯利亞小城。恐怕這個俄羅斯地名對中國人來說很陌生。它位於俄羅斯的外貝加爾邊疆區,俄羅斯稱之為聶爾欽斯克,在涅爾恰河畔。
然而,300多年前,中國與西方正式簽訂的第壹個條約就誕生在這裏。這是尼布楚。
據《盛京通誌》記載,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裏”,原為蒙古茂名安等部在中國的遊牧區。
在清朝初期,它屬於中國的蒙古野生動物園。後來被俄羅斯入侵,建立據點,改名為“尼布楚斯克”。1689年,中俄使團在尼布甲尼撒簽訂條約,約定中俄以埃爾貢河和格爾比奇河為界,將尼布甲尼撒地區納入俄羅斯國家版圖。
尼布楚失守後,中國人民失去了南河兩岸乃至整個貝加爾湖以東的森林和礦產豐富的地區。從此,“蘇武牧羊的北海成了俄羅斯人的貝加爾湖”。
二、海參崴(海參崴)
位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和遠東最大的城市,也是跨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站,市區總面積600平方公裏。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
符拉迪沃斯托克曾經是中國的領土。17世紀中葉,俄羅斯王朝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開辟港口。
清朝康熙年間清政府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海參崴屬於清朝,清朝中後期全國局勢衰落。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和1858
俄國簽訂了不平等的《愛昏條約》,規定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內的烏蘇裏江以東地區歸中俄兩國控制。
1860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
大約4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包括海參崴。
俄羅斯將其命名為海參崴,俄語意為“統治東方”。後來成為俄羅斯在遠東的重要軍事基地,西伯利亞鐵路於1891年在此開通。
作為俄羅斯和蘇聯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海岸要塞之壹。
海參崴無疑是整個日本海沿岸和整個中國東北海岸線的最佳港口。它是壹個天然不凍港,也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
海參崴有壹座9288紀念碑作為城市的象征,用來顯示從這裏到莫斯科的距離——俄羅斯人為了這個“遠東的天堂”走訪了半個世界;
而我們是如此的接近,我們所做的就是失去了從蒙古高原到日本海幾乎所有的祖傳財產。
3.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
全稱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位於阿穆爾河(黑龍江)入海口,靠近鄂霍次克海。
是蘇聯遠東地區的港口城市和江海中轉站。中國的傳統名稱是廟街。城市依山傍水,沿河兩岸是山區。港口分為內港和外港,在* *有十多個碼頭。溯河而上,南至青城和哈巴羅夫斯克(勃利),沿河向東80公裏至江口,出韃靼海峽,連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是水路交通樞紐。
尼古拉耶夫斯克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清朝時隸屬吉林省管轄。1850年,沙皇尼古拉壹世派遣海軍上將ги Nevelskoi入侵黑龍江下遊時,在此設立了軍事哨所。1855年,鄂霍次克艦隊遷到這裏,成為海軍基地。成立於1856。1858年中俄回回條約簽訂後,正式被俄國占領。1871年,地區艦隊移師海參崴。
後來,俄羅斯對該地區進行殖民,修建了教堂、警察局、賭場等。早在1856年濱海邊疆區建立時,就被俄羅斯承認為城鎮,並沿用了現在的名稱。直到現在,它也是俄羅斯聯邦遠東地區的壹個重要港口。
動詞 (verb的縮寫)碎葉城(托克馬克)
位於吉爾吉斯斯坦* * *和國境內的斷葉河(又名楚河)河谷。碎葉城,又名蘇葉城、蘇葉水城,因靠近蘇葉水而得名。
701年(武則天稱帝後的長安元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壹李白誕生在碎葉城。
托克馬克位於。
絲綢之路
兩條幹線的交匯處,古代中西商人雲集於此,是東西方使者往來的必經之路。因為地處楚江流域中東部,靠附近雪山的雪水滋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對於中世紀那些強大的征服者來說,這片土地頗具吸引力。
喀喇汗國,西遼的首都。
碎葉城是唐代在西域設置的重鎮,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域設防最遠的邊城,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與龜茲、疏勒、玉田並稱唐代“安溪四鎮”。
考古學家在這座城市的寺廟廢墟中發現了四枚唐代硬幣,上面寫著“開元鮑彤”和“大理鮑彤”。
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壹個重要的商業城鎮。據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於碎葉城壹個富裕家庭。
李白在碎葉中長大,直到五歲。年輕時,他的父親教他閱讀司馬相如的詞,這表明碎葉文化與唐代大陸沒有什麽不同。
成吉思汗征服西遼時,伊斯蘭教徒殺了城中守軍,哲別不戰而進。
在20世紀30年代,19,這裏曾經是廣大汗國的軍事前哨。
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在1864年的《中俄劃定西北邊界》後落入俄羅斯帝國。
在俄國人手裏,堡壘被拆除了,現在的碎葉城早已成為壹片廢墟。至於詩人李白,他也有了新的戶籍。他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和托克馬克。
動詞 (verb的縮寫)樂浪縣(平壤)
它現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和朝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平壤歷史悠久,是朝鮮民族的發祥地,在朝鮮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平壤也是壹座風景優美的現代化城市。大通河穿城而過,兩岸綠柳成蔭。
平壤是壹座歷史古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3000年。相傳是公元前108年西漢武帝平定魏國朝鮮後,在現在朝鮮半島上設立的漢四郡之壹,後直接管轄朝鮮北部。公元1年,全郡管轄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部和中部,尉氏朝鮮首都王顯成,平壤大同江南岸,管轄朝鮮半島北部,對周邊部落有較大影響。東漢西晉時期,轄區發生變化。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原大亂,高句麗開始南取樂浪郡。
高麗時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後入侵,數次攻占西京(平壤)。到1269年,高麗西京首領崔坦、李艷玲全部投降蒙古,平壤被蒙古占領。後來成為元朝遼陽省東寧府,歸元朝直接管轄。1290年,在忠君韓的要求下,元朝將東寧府歸還給了朝鮮,當時朝鮮還是元朝的間接屬地(朝鮮是元朝的東進行省)。
明朝建立後,李成桂作為諸侯交出了“高麗”的古稱,朱元璋最終確認了這壹既成事實。也許朝鮮認為平壤的“丹貢”陵墓是鐵證如山,但不能否認平壤是周代壹個諸侯國的首都,是中國目前唯壹壹個生活在海外的古代諸侯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