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雜說古玉(二)板指

雜說古玉(二)板指

奧運當前,有朋友聊起想弄個板指去玩兒射箭,覺得有意思,就整理了壹篇細說下。不少人認為板指是扳弓弦的時候,為了不勒手的壹個工具。從源流功能上來說沒錯,但現在常看到的扳指,都是“文扳指”,妳想想戴這麽個東西,手指頭彎壹下都費勁,怎麽去扳弓箭呀?早年的那個扳弓弦的扳指,叫“武扳指”,無論是材質,還是造型,都很不壹樣。

扳指緣起於射箭工具,戴拇指,正下方有槽,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時,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因功能類似扳機,故又稱為“機”。《說文·韋部》載:“韘,射決也。韋系,箸右巨指。”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多為象骨、玉制。

發現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於殷墟婦好墓。到春秋戰國時期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到明代,名將戚繼光,曾明確以“機”作為扳指的稱呼。因為扳指的效用,與古代弩機的作用是相似的。二者都是扣弦,積蓄弓體的力量,而後解脫弓(弩)弦,發射箭枝。

傳統的漢族扳指從側面觀是梯形,即壹邊高壹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壹般為圓柱體。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在我國,漢族的坡形扳指壹直使用到明代。

清朝帝王重視騎射,尤其清早期,八旗尚武之風蔚然。八旗子弟在20歲之前,按例要到本旗的弓房鍛煉拉弓射箭。

因為拉弓時需要佩戴扳指,所以當時的滿族八旗子弟,基本都是人手壹枚須彌不離身,在滿語中叫“憨得憨”。

早期扳指功能多為駝鹿角制作。由於駝鹿角中有許多細小的中空孔洞,輕便透氣。這種用於挽弓射箭的實用扳指,也就是我們今天俗稱的“武扳指”。

不過到中後期,承平日久,曾經與武為伴的扳指,轉為飾品。成為八旗上層子弟競相誇耀的玩意兒,統稱為“文扳指”。

影視劇中,雍正爺手裏撫摸著玉扳指,笑盈盈的看著覲見的大臣,已經不是彎弓搭箭的功能了,而是壹種身份和威嚴的提現。

由最初的實用工具,逐漸演變為飾品,同清代社會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側面反映了清王朝的發展軌跡。也正因為飾品文氣的特性,得到了普及,畢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謂貝勒爺三件寶,板指核桃籠中鳥,風行壹時。

從考古出土資料研判,實用的韘逐漸演變為裝飾用的玉佩,是符合規律的。婦好墓出土的玉韘不僅可以套在拇指上,而且可用於勾弦,應為實用品或者原大仿實用器雕成。到周代,開始流行用於裝飾的韘形玉器,延續到兩漢,進入全盛。但魏晉以降則鮮見,直到清中晚期,回歸為短管狀板指。從玉韘到韘形佩,再到玉板指,有壹個明確的輪廓,交代來龍去脈,也呈現了成長、繁榮與式微的歷程。

商代重實用,西周器形開始變化,雖然外觀相似,但整體高度銳減,約為商器的壹半。

春秋戰國的器形與商周有類似點,從上端看橫截面為雞心形,下端為圓形。整器更矮,從上端中部呈明顯尖狀凸起,並且壹側有傾斜向上的柄狀突塊,偶爾會被雕成鳳頭形。戰國相對春秋而言,趨於扁平,也是演化的趨勢。

西漢早期,已經扁平如片狀,左右兩側都有凸飾,雕飾鳳鳥或者簡化鳳鳥,偶爾出現螭紋或透雕的紋飾。很顯然是壹種裝飾佩掛玉器,而且中孔也很小,因為不再需要套指。到中期兩側凸飾更加繁縟,視覺效果驚艷。晚期器身顯得狹長,有時中孔也做成橢圓形,凸飾發展為全包。

東漢以後,韘形玉器趨於式微,間歇有後世仿作,如宋、明,也幾乎都是片狀平面物。直到清中後期再度興起。

推薦楊建芳師生的壹張表,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出演化軌跡。

歷史和演變沿襲都講完了,大致可以明白,現在常見的板指都屬於“文板指”壹路,把玩欣賞。這兩天也和玩兒射箭的朋友聊聊,驚喜地發現,原來他們還在用,器形應該類似於戰漢的坡型,也有圓筒形,但兩端會微微外凸。也就是說,無論是漢傳的傳統型,還是騎射民族的套型,是有現代延續的。但壹般材質不會使用玉器,畢竟貴重,斷裂或者崩飛,壹箭穿心……

至於文板指的佩戴,很多古玩店的老板也是稀裏糊塗,不少戴反的。板指的兩端壹凸壹凹,凸端朝向指根,凹端重上。至於說為什麽?還是要談及歷史沿襲,發端是實用器,射箭用的。凹端在上,拇指才能舒服地彎曲勾弦;凸端沖內,射擊瞬間弦順著斜面滑出。

戴的時候也不要到底,拇指根部要留空隙,畢竟還得想著有個勾弦的空間不是?

聊了這麽多,歇壹歇,整理了部分館藏的板指,壹起過過眼癮吧!

全文完,謝謝大家!

  • 上一篇:有部電視劇 主人公賣了壹幅畫,賺錢了,開始玩古玩 ,是什麽電視劇
  • 下一篇:上虞屬於哪個城市?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