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上猶歷史

上猶歷史

1.上猶的歷史遺跡

上猶縣是江西旅遊開發重點縣之壹,境內有基本景點162處,三級景點31處。已開發的旅遊景點有陡水湖休閑旅遊區、桂竹山莊、京明度假村、五指峰探險獵奇旅遊區、五指峰客家第壹漂、仙人湖水上娛樂旅遊區、東山寺大雄寶殿、希橋酒店、嘉華商務酒店、油石董公廟旅遊點等景點。

陡水湖風景區陡水湖位於江西贛州西部的上猶縣,處於上猶江中遊。上猶江史稱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凈,全長198公裏。 陡水湖因建上猶江水力發電站而成湖,水域面積31平方公裏,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形成湖岸線長264公裏、湖灣427個、湖心島42個,湖面開闊處縱橫達500米以上,視野寬廣、波平如鏡;狹窄處不足10米,僅容壹舟通行。後來,國家又相繼在上猶江上建成羅邊、龍潭等發電站,形成了“壹線穿五珠、壹江連五湖”壯美景觀,高峽平湖,百裏煙波;島嶼港灣,鱗次櫛比;火樹銀花,滿江金龍,為猶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湖面岸上四周有瀑布、鐵扇關、獅象山、九曲攬勝、美女峰、客家民俗等三十余處風物景象。湖中有形態各異的湖灣427個,湖心島有40余座。陡水湖綠水長青,偌大水域無壹汙染,湖中藏灣,灣內套港;湖中有湖,島中 見島。湖中林地木本植物多達千余種,形成了壹個天然的南方樹木博物園。林中棲息有金錢豹、穿山甲、蟒蛇、金貓、白鶴、獐鹿、麂、麝等野生動物。而落地於湖中的座座島嶼.更是郁郁蔥蔥,如翡翠寶珠,光氣四達,沁人心脾。陡水湖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無汙染,加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人旅遊在這壹方碧水之中,更感十二分的愜意。

五指峰風景區五指峰景區位於贛州上猶縣陡水湖風景名勝區西部源頭,屬羅霄山脈的余脈山地。距上猶縣城70公裏,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區自然的形象標誌。

五指峰峰巒由東南至西北走向,綿亙數十公裏,氣勢磅礴,巍峨險峻,至今杳無人跡,是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兩邊巨峰對峙,中間壹條深谷,谷底為龍慶河,即井岡山河。半山腰有個“天軍洞”,相傳為當年太平天國軍駐地。與五指峰相望的還有“龍慶洞”。傳說此洞曾藏龍居仙,當年紅軍曾在此頂嚴寒、鬥冰雪,堅持了40多天遊擊戰,故名“遊擊洞”。五指峰已列為自然保護區範圍,景區內是壹座天然的動植物園,短尾猴、水鹿、白鷴、黃腹角雉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四周峰巒上長著紅豆杉、香花木等300多種植物。五指峰下的龍慶河盛產“井岡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整個保護區春季峰巒疊翠,鳥語花香;夏末蛙蟬齊鳴,悅耳動聽;秋日紅葉映日,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冰晶似玉。

全國唯壹的森林小火車贛南森林鐵路是我國南方林區目前惟壹保存完好的森林鐵路,被德國蒸汽機專家稱之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車和窄軌線路之壹”,被中科院旅遊資源評估小組專家譽為“世界級旅遊珍品”。該鐵路於1964年竣森林小火車工,全線上65公裏,途經章貢區、南康市、上猶縣,當時主要作為運送木材和旅客之用,於1998年停止運行,目前已經被改造成森林鐵路旅遊專線。上猶的森林小火車,是專門用來運輸木材的小型火車。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投資上千萬元在江西修建了壹條贛州至上猶縣、全長65公裏的森林運輸鐵路專線,為江西省森林資源運輸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強森林環境保護和人們綠化意識的提高,森林小火車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蒸汽機車要麽成了陳列品,要麽沈睡在雜草叢生的軌道上,機車司機和工人們也基本轉崗。

營前鎮客家民居提起客家民居,往往會想起“贛南客家圍屋”。實際上,在上猶縣營前附近還有另外壹種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規中矩對稱分布的特點,又有南方吊腳樓人字屋頂防潮防風的功能,還融入了江南園林建築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對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適性和使用的實用性。

上猶歷史悠久,在原社會晚期就有了人類活動。自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猶縣至今,留下不少歷史古跡和古建築,以及騷人墨客和遺墨。

東山寺:位於縣城東山半腰,下臨仙人湖,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於宋代,元代禦史哈麻有詩刻於懸崖。明代建書院於此。清代鹹豐年間重修至今。現在長年香火不斷,每逢初壹、十五,遊人如織。在寺中有壹棵百年之久的黃梔子樹,四季花開,花顏各異。

登龍塔:在縣城東郊,塔高26米,為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建造,清光緒年重修。

文興塔:位於縣城南山上,塔高26米,為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年)建造。

2.上猶雲峰山歷史

上猶雲峰山有悠久的歷史,山頂上有寺廟,寺廟在97年夏季進行了重修,據說當時吸引了南康,遂川,桂東等多個縣市上萬的人來參觀。該寺廟在解放前被土匪長期占領。在天氣好時,早上登峰遠望可以看見贛州。在鋒頂稍下,有壹形如缺損牛鼻的大巖洞。稱為牛鼻巖,據說是在唐朝時,風水先生楊救貧牽壹仙牛路過此地,仙牛戀上了這裏的山水,不願走,鼻子被拉壞,於是在這裏留下了牛鼻巖。牛鼻巖下有壹非常甜的山泉,凡來這裏求仙拜佛的人都會帶回壹瓶回家去,能給家人帶來平安。是個登山旅遊好地方。山上漫山遍野的茅栗,在寒露和霜降期間有非常多的鄉民去采茅栗。山上多松杉、竹,產杜仲、沙參、黃姜,九節蓮(草珊瑚)等經濟作物和野牛、獐等野生動物及鎢礦。還有山上的的草木非常的清秀。源溪、店背、勝利壹帶的村民的牛長年在此牧養。

相傳古時候贛南風水大師楊救貧準備在虔州(今贛州)建京都之地,虔州東北方向儲潭是個缺口,楊救貧便從湖南用鐵索牽壹牛神前往把水口。牛神途經現在上猶 *** 境內時,因累了準備停下來休息,楊救貧用手杖催打,因用力過猛,失手將牛神的腰打斷了。牛神走不動了,就化成了現在的 *** 雲峰山,處於雲峰山主峰半腰的牛鼻崖就是當年鐵索穿鼻所留。牛鼻崖內有壹股長年不斷的泉水,聽說是牛神的淚水和血水化成的,這股泉水成了章江的源頭之壹,它使荒野的 *** 成為了風調雨順的世外桃源。壹千多年前, *** 源溪廖姓祖先發現雲峰山下這個世外桃源就在這裏居住下來繁衍後代,(《上猶縣誌》)記載 *** 源溪廖姓是上猶最早定居的姓氏之壹)。雲峰山北漉攔腰有壹裂谷,傳說就是當年牛神斷腰之處。因楊救貧這壹失手,贛州也遺憾地未成為京都之地。

3.上猶縣營前鎮的歷史(記住是營前鎮的歷史,不是上猶)

位於贛南西部的營前古鎮----

宋代是“峒寇”出沒之地。通過官方的教化和地方勢力自身努力,明代開始出現與官府關系密切、以士紳為主導的宗族組織。隨著清初動亂和流民的進入,營前土著宗族受到沈重打擊,不得不和日益壯大並被官方承認的流民***處壹地。清代中期以後,營前不再有大規模的土客沖突,呈現出更為復雜的社會結構和矛盾,並形成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營前由南宋的“峒”轉變成明代的“蔡家城”所在地,是官方“教化”推廣的結果。清代土、客兩大族群產生沖突則是以大量流民進入山區和接受官府招撫為背景的。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營前“土”與“客”兩大族群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因此,可以說,營前至今可見的地域文化,也就是壹般意義上所稱“客家”文化,乃是宋以來國家認同意識推廣和山區開發的產物,而動亂則是地域社會力量重組的表現。營前所揭示出來的“客家”文化形成過程,在廣大的、宋至清初才得以開發的閩、粵、贛邊界山區應當有壹定的普遍性。

4.上猶雲峰山歷史

上猶雲峰山有悠久的歷史,山頂上有寺廟,寺廟在97年夏季進行了重修,據說當時吸引了南康,遂川,桂東等多個縣市上萬的人來參觀。

該寺廟在解放前被土匪長期占領。在天氣好時,早上登峰遠望可以看見贛州。

在鋒頂稍下,有壹形如缺損牛鼻的大巖洞。稱為牛鼻巖,據說是在唐朝時,風水先生楊救貧牽壹仙牛路過此地,仙牛戀上了這裏的山水,不願走,鼻子被拉壞,於是在這裏留下了牛鼻巖。

牛鼻巖下有壹非常甜的山泉,凡來這裏求仙拜佛的人都會帶回壹瓶回家去,能給家人帶來平安。是個登山旅遊好地方。

山上漫山遍野的茅栗,在寒露和霜降期間有非常多的鄉民去采茅栗。山上多松杉、竹,產杜仲、沙參、黃姜,九節蓮(草珊瑚)等經濟作物和野牛、獐等野生動物及鎢礦。

還有山上的的草木非常的清秀。源溪、店背、勝利壹帶的村民的牛長年在此牧養。

相傳古時候贛南風水大師楊救貧準備在虔州(今贛州)建京都之地,虔州東北方向儲潭是個缺口,楊救貧便從湖南用鐵索牽壹牛神前往把水口。牛神途經現在上猶 *** 境內時,因累了準備停下來休息,楊救貧用手杖催打,因用力過猛,失手將牛神的腰打斷了。

牛神走不動了,就化成了現在的 *** 雲峰山,處於雲峰山主峰半腰的牛鼻崖就是當年鐵索穿鼻所留。牛鼻崖內有壹股長年不斷的泉水,聽說是牛神的淚水和血水化成的,這股泉水成了章江的源頭之壹,它使荒野的 *** 成為了風調雨順的世外桃源。

壹千多年前, *** 源溪廖姓祖先發現雲峰山下這個世外桃源就在這裏居住下來繁衍後代,(《上猶縣誌》)記載 *** 源溪廖姓是上猶最早定居的姓氏之壹)。雲峰山北漉攔腰有壹裂谷,傳說就是當年牛神斷腰之處。

因楊救貧這壹失手,贛州也遺憾地未成為京都之地。

5.上猶中學的學校歷史

上猶中學創辦於1941年,占地197.5畝,建築面積45060.35平方米。民國要員、大書法家---於右任為學校題寫了校名。1962年,上猶中學被定為贛州地區重點中學,1980年秋,贛政發1980257號文,列上猶中學為省級重點中學。 學校前鄰猶江水、後靠飛鳳山,素有:“美麗校園”、“紅色熔爐”之稱,是贛州最美、最現代化的公辦學校之壹;是贛南紅土地上壹顆耀眼的教育明星;是聳立於贛州西大門壹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江西省壹所園林式重點中學。

6.贛州的歷史資料

贛州之名,始自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

歷有二說:壹因州治贛縣而得名;另說章、貢二江在州治合流之故。贛州在春秋戰國時,先後為楚地、吳地、越地。

秦時屬九江郡。漢時先屬豫章郡(贛、雩都、南壄縣地),後屬廬陵郡。

三國東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治雩都,屬揚州。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改為南康郡,移治贛(今章貢區年),屬江州。

隋開皇九年廢南康郡置虔州,大業初復為南康郡。唐置虔州,貞觀元年(627年)屬江南道,開元二十壹年屬江南西道。

五代梁屬百勝軍,五代南唐改稱昭信軍。宋初復稱虔州;淳化元年(990年年)析虔州之南康、大庾、上猶3縣別置南安軍。

紹興二十三年改為贛州,屬江南西路。元為南安、贛州路,屬江西行中書省。

明為南安、贛州府,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沿明制,增設寧都直隸州。

民國時置贛南道,分為贛南、寧都兩專區。 1949年8月贛州各縣先後解放,設贛西南行署區,轄贛州、瑞金、吉安3專區:贛州專區轄贛州市和贛、大庾、安遠、虔南、崇義、龍南、定南、南康、上猶、信豐10縣,;瑞金專區轄廣昌、雩都、石城、會昌、瑞金、寧都、興國、尋鄔8縣。

1949年11月撤銷贛州專區,所屬市、縣直隸贛西南行署區;瑞金專區更名為寧都專區。1951年6月17日撤銷西南行署區,恢復贛州專區,今贛州各縣分屬贛州專區、寧都專區。

1952年8月29日,寧都專區並入贛州專區,廣昌縣劃歸撫州專區。 1954年5月改稱贛南行政區,廣昌縣來屬。

1957年雩都、尋鄔、虔南、大庾縣分別更名為於都、尋烏、全南、大余縣。 1964年5月贛南行政區復名贛州專區。

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1978年8月設立贛州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1994年瑞金撤縣設市。

1995年南康撤縣設市。 1998年12月,國務院批準贛州地區撤地改市,原贛州市改為章貢區,管轄範圍不變。

1999年7月1日,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06.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4萬人。

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81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4.9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贛州市轄1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有7個街道、138個鎮、144個鄉、1個民族鄉。

(另壹資料:138鎮、145鄉、8街道,另有5個管理區,10個營林林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壄縣,隸九江郡,為贛南建置政權之始。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領18縣,其中贛南3縣隸之:南壄縣(約轄今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贛縣(約轄今章貢區、贛縣、興國等地)、雩都縣(約轄今於都、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安遠、尋烏等地)。

西漢末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改為南野,贛南3縣仍隸之。

興平元年(194年),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南3縣隸廬陵郡。 三國東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治雩都,屬揚州,領雩都、贛縣、平陽(由贛縣分出,即今興國年)、陽都、揭陽(析雩都白鹿營地置陽都;析陽都陂陽地置陂陽縣,隨後改為揭陽年)、南安(由南野分出,約轄今南康、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年)、南野(約轄今大余、上猶、崇義等地年)七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 西晉太康三年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雩都,將南野並入南康,領6縣。

五年(284年),改揭陽為陂陽。十年(289年),贛縣移縣治於葛姥城(今章貢區虎崗壹帶年)。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年)。

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隸廣東東衡州安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洪州總管府。平固並入贛縣、南野並入南康、虔化並入寧都。

十三年(593年),陂陽縣設石城場,並入寧都。虔州領4縣:贛縣、雩都、南康、寧都。

唐置虔州,貞觀元年(627年)屬江南道。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東南地復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年),虔州領5縣。

神龍元年(705年),復置大余縣,虔州領6縣。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豐縣,並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後改虔南鎮。

開元二十壹年屬江南西道。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鄉和信豐壹裏復置安遠縣,虔州領7縣。

天祐元年(904年),從雩都縣分出象湖鎮置瑞金監。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虔州屬梁。

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

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雩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年),改昭信軍為軍州。大平興國元年(976年),改軍州復為虔州,隸江南西路;七年。

7.贛州有多少年歷史

贛州是江西南部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裏自然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是贛南著名的旅遊城市。

贛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劉邦時代就已經設縣,到隋代時又更名為虔州,到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改為贛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為贛州府。在1929年至1934年間,贛州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壹個部分,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 *** ,因而瑞金被稱為“紅都”,贛州也因此成為壹片紅色的土地。

贛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古驛道、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章貢區是贛州市 *** 所在地,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存留著許多宋代文化景點,有被譽為“宋城博物館”的宋代古城墻、巍峨的八境臺、郁孤臺、文廟以及石雕寶庫通天巖等。全市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保存著壹大批歷史古跡。

8.贛州有多少年歷史

贛州是江西南部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裏自然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是贛南著名的旅遊城市。

贛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劉邦時代就已經設縣,到隋代時又更名為虔州,到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改為贛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為贛州府。在1929年至1934年間,贛州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壹個部分,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 *** ,因而瑞金被稱為“紅都”,贛州也因此成為壹片紅色的土地。

贛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古驛道、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章貢區是贛州市 *** 所在地,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存留著許多宋代文化景點,有被譽為“宋城博物館”的宋代古城墻、巍峨的八境臺、郁孤臺、文廟以及石雕寶庫通天巖等。全市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保存著壹大批歷史古跡。

  • 上一篇:黑曜石變天工程的集合點
  • 下一篇:樓閣古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