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位於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約50公裏處,海拔1800-2619米。楊善洲的老家在大涼山腳下的遙觀鎮陡坡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地農民缺吃少穿,於是開始大規模毀林。原本綠色的大涼山生態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山上幹旱、荒涼、空曠,巖石裸露,山澗逐年減少甚至幹涸。當地農民大多要挑馬馱到幾公裏外的地方,周邊十幾個村子也陷入了“壹人種三畝,三畝吃不飽”的貧困境地,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村民們不得不進壹步開墾農田,導致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楊善洲選擇大涼山,只是為了改變生態環境,造福家鄉人民。他說:“我在履行對家鄉人民的承諾。我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為工作關系,沒有時間回去照顧老家長輩。家鄉人多次找我為他們做點事,但我答應退休後幫鄉親們做壹兩件有用的事,我的承諾壹定會兌現。至於具體怎麽做,經過調查,我認為還是給子孫後代綠化荒山比較實際,既有利於縣裏,也有利於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他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說:“妳應該去別的地方種樹,因為這個地方連野櫻桃和樹都不多。”但是,楊善洲建立林場的眼光和決心並沒有動搖。他邀請當地和縣林業部門的領導和科技人員對大涼山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他們帶著帳篷,睡在風裏,走了24天,調查了姚關、老城、酒房等地。經過考察,楊善洲改變大涼山面貌和“種樹扶貧”的決心更加堅定,選址在施甸縣舊城、酒房、遙觀交界處的大涼山。當時,大涼山周邊的山林已經承包到戶。林場呢?經過深思熟慮,楊善洲創造性地提出了“國家-社會合作”的方案。在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後,縣政府召開了由相關農村幹部和部分農民代表參加的會議,明確了植樹造林與發展農業生產的辯證關系,以及林場的性質、範圍、方式、利益分配等問題,得到了幹部群眾的壹致同意,隨後開始著手籌建林場。退休那天,楊善洲收拾好被褥,到達離大涼山最近的黃泥溝。第二天,大涼山國社聯合林場正式成立。大家挑著馬馱著食物和行李來到離公路14公裏的水桿平子,搭起臨時棚子紮營。半夜,狂風大作,棚子被掀翻,傾盆大雨不期而至,我不得不鉆到馬鞍下,躲避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就這樣,楊善洲帶著縣裏調來的幾個同誌,開始了艱苦的工作。林場成立大涼山造林指揮部,楊善洲親自擔任指揮長。成立當晚,他們就在樹枝圍成的簡易帳篷裏,圍繞火塘召開了第壹次造林會議,把林場職工分成宣傳動員、土壤整治、育苗三個小組,要求他們要在五六月份雨季到來之前,種下萬畝以上的苗木。在林場和以前的“戰友”聊天
到達大涼山後的第二天,楊善洲給大涼山俱樂部的會長打電話,開了壹個小會,說明他們來大涼山的目的和意義,希望得到大涼山俱樂部的支持。看到老書記帶頭,大涼山學會會長李宗清深受感動。他反復說:“老書記,您這麽大了,不在城裏住,住在山裏,是為了造福我們老百姓。我們還能說什麽?”不管妳做什麽,只要跟老書記說壹聲,我們什麽都支持!“壹方面,楊善洲帶人在大涼山地區調查了壹個又壹個山頭,進壹步摸清了大涼山的低窪位置,搞清楚了種什麽樹,怎麽種。他在山上走了12天,去了所有能種樹的地方。他回來後,決定種65438+10萬畝松林,養20畝苗圃,以後平均每年種1萬多畝松林。種樹需要大量的樹苗,但是沒有錢。楊善洲絞盡腦汁。每天他和工作人員帶著工具,到處找樹苗。他把家裏壹直擺著的幾十盆雪松、白梅、銀杏盆景種到了大涼山。壹年壹度的端陽花市是保山的傳統節日,也是石頭最多的季節,於是楊善洲動員所有員工上街撿石頭。1990,林場修路。為了省錢,楊善洲自己找了儀器和幾個苦力去丈量工作。他剛修了壹條14公裏長的山路,每公裏造價不到1萬元。林場沒有資金擴大種植面積,無法支付林場職工工資。他不顧年老體弱,多次到省市部門爭取項目資金,* * *為林場爭取了3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1999 165438+10月,楊善洲在用砍刀修剪壹棵樹時,不幸滑倒在青苔上,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後他還是拄著這根拐杖堅持爬上了大涼山。那些年開辦林場很難,但楊善洲很努力,努力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沒錢蓋房子,就花7000多塊錢蓋40多平方的油氈房。妳活八年,三個員工活九年半才出去。沒錢買農具,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課桌,板凳,床都是自己做的。晚上照明沒有電,大家買個燈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楊善洲同誌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浪潮,改變傳統的單壹經營方式,實現業務多元化。農場成立之初,楊善洲主要種植華山松。黨的十四大後,他覺得只種華山松在近期內無法產生效益。林場要以林育林,提高經濟效益。於是,他們從廣東、福建等地引進龍眼樹苗,開辟龍眼水果基地。施甸縣立體氣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區常年雲霧繚繞,是種茶的好地方。九坊鄉供銷社茶廠生產的袋裝黑山銀豐茶,1994被省農業廳授予優質產品稱號,供不應求。他們從中得到啟發,還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還投資了壹個茶葉粗加工廠;另壹方面,楊善洲號召林場職工探索新的生產經營領域。在他和林場職工的努力下,幾年後大涼山林場蒸蒸日上,家族企業擴大,經濟效益逐漸顯現。我生前住過的茅草屋。
為了搞好多種經營,他們建立了茶葉基地和茶葉精煉廠。茶樹也長到了人的壹半高,可就在這時,壹場鼠患發生了,幾夜之間三分之二的茶樹被壓死,人們辛辛苦苦經營多年的茶園也在壹夜之間毀於壹旦。面對這次挫折,有些人畏縮了,但楊善洲沒有被困難壓倒。他鼓勵大家,茶園毀了,還可以重新種。人的精神垮了,事業就真的完了。他要求工作人員振作起來,再次與自然抗爭。林場成立3年來,他們設法種植了近3萬畝華山松,近400畝松樹被壹種叫紫荊花和紫莖澤蘭的毒草侵占致死。楊善洲還鼓勵工人們不要灰心,振作起來重新工作。在他的鼓勵下,林場工人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楊善洲雖然是大涼山林場的義務承包人,但他沒有從林場拿錢。最初幾年,林場只補貼70元夥食費,後來調整為100元。不僅免費,楊善洲還經常給林場錢。林場在山腳下建立了壹個水下基地,並雇傭了壹些臨時工。林場財政困難的時候,楊善洲拿出退休金發工資。23年來,他帶領林場職工人工造林5.6萬畝,森林覆蓋率約90%,在林區修建道路26公裏,架設高壓線15公裏,每年為村民免費提供柴火,為6個自然村修建道路,為8個自然村接通生產生活用電,解決了4個行政村10000余人的飲水問題。村民人均糧食產量從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監獄周邊4個貧困村100多戶貧困戶開始脫貧致富。大涼山林場最顯著的社會效益是解決了當地群眾的飲水問題。大涼山的生態修復保護了壹些瀕危動植物。目前林場的珍稀動物有黑熊、豹子、獼猴、冠毛鳥、野雞等。植物包括桫欏、柳杉、閩楠、白杏、雪松等。裸巖現象消失,天氣有利。周邊居民可以通過修枝耙草解決燒柴問題,通過合理收獲幹巴木耳等山珍增加收入。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由於植被優良,水資源豐富,水量充沛,幹旱時周邊群眾仍有足夠的生產生活用水。2009年4月,楊善洲將活立木價值3億多元的大涼山林場經營權無償交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