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玉林中學學生張學德(建國後任東北電力局局長)、王國斌(黨員* * *)聯系11榆中、職業中學、女師範的學生和榆中的教師 (建國後任總參辦公廳主任)和閆方日進(本名,建國後是天津人)為了宣傳中國* * *產黨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政策,喚醒玉林人民,經同意組織《哨兵周刊》,由紀(榆中學生, 建國後曾任中央黨校黨委常委)通過黨員唐兆武(原國民黨陜甘寧邊區總司令部書記)並征得總司令鄧寶珊將軍同意。 鄧親自寫了壹份刊物,捐了五十塊銀元。當時,榆中學生高崗(建國後曾任國家副主席)從邊區來到榆林,請高為《前哨周刊》題詞:“為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壹戰線而奮鬥。”10月,1937,《前哨周刊》出版。該周刊的負責人季以禮、編輯馬培文(榆中學生,建國後曾任《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張樹深,以及由真、、王國霞等多名學生參加了出版活動,並負責撰寫、印刷、校對、發行等工作。除了在榆林賣的,其余都郵寄到了陜北各縣。由於有學生批評國民黨守軍抵抗力差,引起軍事間諜和文賦(玉林專員)的仇恨,所有印刷和未出版的刊物都被收走,工作設備也被沒收。《前哨周刊》從此被毀。此後,在張學德等人的領導下,榆林三中抗日救世軍擴大了野戰服務團,參加的學生近百人。赴綏遠前線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回來後有的去了延安,有的還在榆中上學。
上一篇:夢見壹只大貓帶著壹只小貓散步。下一篇:武漢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