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弟子辛文子《通玄真經·守弱》:“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沖即正,其盈即覆。”這是欹器的最早的古文獻記錄。欹器稱之為宥座、右座之器,這是座右銘的來歷。
據《帝王世紀》記載,伏羲十七主,整個伏羲時代歷1260年。神農傳七代,***計380年。而仰韶文化存續的時間至少有1500年。所以仰韶文化相當於伏羲時期和神農時期。6500年前的仰韶尖底瓶是欹器侑卮的原型。起初尖底瓶是灌溉用具,即《淮南子·氾論訓》“抱甀而汲”的甀。以後用作祭器和欹器。
這是馬家窯類型尖底瓶,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壹種地方類型,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如此絢麗多彩的尖底瓶,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也表明了它的用途已從灌溉而推廣到祭器和欹器。
甲骨文中出現用尖底瓶灌溉的圖形,說明商朝還沿用著尖底瓶的灌溉用途。但《甲骨文合集36419》也出現了小臣醜的欹器形象。這是欹器的最早的古文字記錄。青州蘇埠屯出土了大量“亞醜”銅器,正是小臣醜平定東夷後在青州建立的國家——欹國的諸侯墓地。 二千七百年前孔子到魯桓公之周廟參觀欹器,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看來博學的孔夫子此前只從書本上知道欹器而沒有見過欹器,可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擅長引而發之,所謂“入大庿,每事問”是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孔子觀於周廟(魯桓公之廟,參見荀子),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之器(保佑天子之座之器,此器時時警戒天子也)。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欹(音奇,傾斜不正)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音烏)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道,抑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曰:德行寬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廣大者,守之以儉;祿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眾兵強者,守之以畏;聰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聞強記者,守之以淺。夫是之謂抑而損之,詩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音基,升也,登也,詩商頌長發)。
《孔子觀欹器圖》,明代人所畫,壹說郭翊所畫,畫面表現欹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上部有楷書十四行,文為《孔子家語·三恕》壹則。此畫為絹本,設色,縱100厘米,橫59厘米。此幅“欹器”為銅質,雲牙大口外敞,圓腹圜底筒形,邊飾雷紋,兩耳位腹中部,有銅鏈懸於橫木上。 欹器到了漢朝末年因戰亂失傳了。《晉書·杜預傳》載:“周廟欹器,至漢東京猶在禦座。漢末喪亂,不復存,形制遂絕。”史書上記載,中國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杜預(222-285)曾經經過反復的設計、推敲,最終將欹器重新制造了出來,呈獻給武帝,武帝看後,贊嘆不已,對杜預大加贊賞。
繼西晉杜預以後,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家祖沖之(429─500)也制作過欹器。相傳,當時齊武帝的兒子竟陵王蕭子良十分喜好古玩,但苦於找不到欹器的實物,祖沖之就造了壹件欹器送給他,並希望他能記住欹器所具有的特殊含意。
後來,隋代的耿詢、唐代的馬待封和李臯都成功地制造出了欹器。可以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都以制作欹器來顯示自己的技藝。中國史書也對欹器多有記錄。然而,人們雖然對“ 欹器”久仰大名,卻從來沒有見過實物。 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前,遼寧省博物館北燕鴨形玻璃註入選上海世博會。鴨形玻璃註,長20.5厘米、腹徑5.2厘米,是1965年9月在發掘北票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時出土,質地純正、造型生動,其構造與古代文獻記載的“欹器”相同,是遼寧省博物館的又壹件“鎮館之寶”。
據記載,馮素弗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天王馮跋之長弟,時任北燕宰相,也是北燕立國的第二號統治人物。甲骨文“卿”字是宰相與君王***同守著欹器的形象。所以作為宰相的馮素弗墓中發現欹器當在情理之中。馮素弗死於北燕太平七年(公元415年),所以此欹器已經有1600年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