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古城南門。徽州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鎮,總面積24.7平方公裏。又稱歙縣古城,古稱新安縣,是中國四大古城之壹。徽州古城是中國本土三大流派之壹徽學的發源地,素有“東南鄒魯,禮儀之邦”之稱。
古城始建於秦,自唐以來壹直是徽縣、州、府所在地,所以縣、州在壹城,形成了獨特的城對城的風格。歙縣古城始建於明代,清代重建,分為內城和外廓,有東、西、北、南四個城門。此外,還保留了骨灰盒、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自唐宋以來已建牌坊400余座。圖為黃在公園。
徽州古城南橋樓,建於隋末,是漳州人汪華吳王府外子城的正門。南橋樓是古代晚上給人報時的地方,敲鼓聲從南橋樓傳向四面八方。南橋樓為三開間,高約20米,寬約15米,深約10米。1997,國家文物局撥款重建,基本保持清代木結構風格,門闕為宋代。
徽州府建於元末明初。隋壹寧年間(617—618),越王汪華遷居於此。宋年間(1191-1194),州政府毀於大火,後重建。明初,魏公鄧禹調任樞密院,洪武三年(1370)回朝。之後正統和崇禎兩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重修。清道光末大修。2009年,根據明代弘治年間的建築條例,采用“原工藝、原材料、原條例”的模式,對徽州府進行了原址修復。
府衙大門東側是陽和門,橫跨中和街,重檐空亭高脊。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即1150。它的前身是何英門,也被稱為東角樓。是古代用來觀望、擊鼓、敲鐘、報時的地方。樓上的橋上掛著壹個巨大的鐘,它在黎明時敲響,提醒臣民。
進入洋河門後,妳會看到壹街之隔矗立著徽州古城的標誌——郭旭石坊,又名大石坊,俗稱“八角亭”,建於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十月。徐氏回鄉後,在他的家鄉歙縣建立了郭旭石坊。郭旭的石頭廣場不是通常的四根柱子,而是八根柱子,四面被環繞。中國是唯壹的例子,被譽為“東方凱旋門”。這是導遊講解的重點項目。妳必須聽解釋。建造過程非常有趣。
古城內的徽州園林集牌樓、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絕”於壹身,集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絕”之精華。匯源於2000年對外開放。號稱“徽州文化大觀園”,於2000年3月25日1999開工建設,10月6日建成開園。主要建築有仁和樓、德悅樓、茶樓、匯豐石坊、匯園壹樓、德友樓、馮春樓。
有100多處街巷建築、古戲樓、蓮池玉帶橋、萬金桂苓、九龍九峰壁和民居建築。
徽州有古老的街巷,如鬥山街、大北街、大白井街、中山巷等。在街口,為明太祖朱元璋而建的木牌樓“蔣妻葉氏貞節門”。
大北街是府城的商業區。這條街的賈珠巷拐角處有壹個“並繡重光”廣場,裏面蘊含著明末宮廷鬥爭的真相。箍井街因箍井而得名,箍鑿在井圈內。井邊住持住宅是阿明大學學生郭旭住宅的壹部分,現已成為郭旭生平的展示館。中山巷是階梯式的古巷,基本保持了晚清風格。皖南事變後,留下了史克石坊和葉挺將軍監獄兩大支柱。
惠州古城西門,這張照片有故事。到了惠州古城後,直奔東南角的青旅,放下背包,出來拍照。在這裏拍了壹張古城西門的照片,轉身回古城,被景區工作人員攔住,讓我買票。我看起來很困惑。我在這兒需要票嗎?被“糾纏”了很久,我盡力解釋,直到拿出古城青旅的房間鑰匙。奇怪,古城敞開的大門,人來人往,為什麽要向我要門票?這是什麽門票政策?我不知所措。
先了解壹下古城的門票政策。原來,惠州古城門票是100元,包括參觀惠州古城和惠州衙門。然而,這張票只對外國遊客開放。開著門,如潮水般的人流,怎麽辨別是不是外地遊客?這個操作只能憑工作人員的直覺,看誰“不順眼”,就上前查看壹下。這個操作是不是挺不靠譜的?
當我回到青年旅行社時,我和我的老板談了談。老板說,旅遊旺季長假期間,所有能進古城的巷子和入口都會有工作人員值班查票,非常嚴格。現在是淡季,驗票制度沒那麽嚴格。這張圖是古城眾多檢票口中的壹個,就在巷子口。
去過惠州古城的網友很多,但是古城什麽都沒有。100元的票,是個大坑。但換個角度看,生活在古城裏,早上走在小巷裏,看著家裏的貓狗發呆,古城雖然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但只有安逸舒適的生活氛圍,那種寧靜的美也是獨壹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