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子塔
位於武漢洪山寶通寺西側,相傳夏季至日的正午時分,此塔沒有影子,故稱“影塔”。影樓原名宋興福寺塔,建於南朝梁元帝年間。隋文帝仁壽元年改名為光福寺。這座寺廟後來被摧毀了。光福寺重建,此塔建於南宋鹹淳六年。這座寺廟後來被摧毀了,但是這座塔壹直保存到今天。
無影塔是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原放在洪山東端。1956年,石塔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後來由於塔身傾斜,無影塔於1962由洪山東端移至洪山西端。2013年5月,影塔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紅山寶塔
位於武昌洪山南坡,寶通寺東北。始建於元十七年(1280),十壹年建成。明成化二十壹年(1485),塔水寺改名為鮑彤塔。因位於紅山,故又稱紅山寶塔。這座塔有七層八面,是壹座磚石結構的木結構建築,總高度為44.1米,底部寬度為37.3米,頂部寬度為4.3米。它沿著塔基圓形門內的石階盤旋而上,可以到達頂層。解放前,整座塔遭到破壞。65438年至0953年,人民政府對已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洪山塔進行了全面維修。
3.勝利像壹座寶塔
皇姑機投,建於1343黃鶴樓舊址前,於1984遷入黃鶴樓公園西門入口。
塔的整體形狀從底座向上逐漸縮小,尺度越小,輪廓線壹般呈三角形。塔的外觀分為座、瓶、相輪、傘蓋、寶頂五個部分,由合金材料制成。盛翔塔是壹座喇嘛廟,供奉舍利子和藏傳佛教文物。該塔屬於佛教密宗佛塔,也是武漢唯壹的喇嘛風格白塔。
2013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石榴寶塔
位於龜山南麓的漢陽公園。石榴花塔始建於南宋時期的紹興,明清及民國時期均有修繕。寶塔原址在天府巷,於1964移至現址修復。塔高約4米,基礎直徑1米。全部用青石砌成,三層六面,淺檐微上翹。
與其他用於供奉聖物,甚至“降魔”的寶塔不同,石榴花寶塔最初是為了紀念壹個真實發生在漢陽的冤案而建造的。在法制極度不完善的封建時代,人們選擇修建寶塔紀念冤案,也算是壹種“亡羊補牢”。
5.寶壽橋
保壽橋位於常棣街多福路,作為漢口現存最古老的橋梁,建於1662,是當時戴宇河上50多座橋梁之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寶壽橋下的戴宇還有水。後來隨著環境的變化,這條河逐漸被廢棄,填成了街道。寶壽橋橋面也被水泥覆蓋,成了寶壽巷的壹段,只能看到青石橋圍欄。經過局部發掘,保壽橋終於重現,並於1988公布為武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壽橋是漢口的城市之根。刻在橋上的“橋口”二字,也是地名“橋口”的實物見證。它的價值不在於它的建築有多精致,而在於這座老建築的滄桑,它見證了漢口這座城市的不斷發展。
6.北洋橋
北陽橋位於洪山區和平鄉北陽橋村,是武漢最古老的古橋,也是武漢最原始的古拱橋。橋長50米,寬7-11米。兩頭寬,中間窄。拱橋跨度14m。北洋橋的結構和趙州橋的很相似。建於唐代,歷經戰亂屢毀屢建。現存的“北洋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7.宮媛牌坊
漢陽陽新路岔口面街,建於清中葉。勉街原為漢陽縣立學校舊址,明清時又稱“宮媛”。鄉試出了宮媛,科舉得了才入京。每三年壹次,學生們聚集在這條街上,因此得名“宮媛街”,原縣城前的青石牌坊被稱為“宮媛廣場”。
民國時期,街改名為元街,1940年代改名為棉街。* * *面街牌樓為四柱三室石牌樓,每室下有長方形門道,方柱頂上有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