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說回來,壹輩子只做壞事不做好事的人是不存在的。比如寧夏王馬鴻逵,年輕的時候就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馬鴻逵能夠在17稱霸寧夏,雖然有他自己的優勢,但是他還是有壹個好爸爸的。馬家的興盛並不光彩,都是靠打壓同胞起家的。
光緒二十壹年,西北爆發河湟起義。馬鴻逵的叔叔馬福祿和父親馬福祥響應清廷號召,在家鄉招募農村義勇軍鎮壓起義,於是步入仕途。
馬氏兄弟的鐵拳很受董祥福的器重,後來被帶進了北京。八國聯軍進京時,馬福祿在正陽門浴血奮戰,不幸中槍身亡。馬福祥跟隨董福祥保駕護航,最終成為西北的實力派。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派長子到北京做人質,牽制朝廷官員。馬鴻逵因此來到北京。馬鴻逵平定白朗之前,袁世凱有意留下他當侍衛。
跟在袁世凱身邊的壹個好處就是消息非常靈通。有壹天,他聽說溥儀退位後,經常把宮裏的古董字畫抵押給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銀行。溥儀無錢贖回,銀行長期無法忍受,急於變現抵押物。
這時,尷尬的事情出現了。當時的中國很窮,甚至連古董在國際市場上都不受歡迎。外國人不想接手,但是日本人餓了。日本政府不僅從東京匯來壹大筆錢,還派出大量浪人和間諜。
“國寶不出國”是古玩店不成文的規定,北京幾大古玩商也決心聯合起來阻止國寶出國。但他們畢竟是生意人,壹時拿不出那麽多錢。
馬家有皇帝庇佑,馬鴻逵當然不想失去自己的國寶。他請了好朋友,也是北京有名的古董商鐵保亭,幫洋行鑒定評估,並親自回到寧夏找爸爸馬福祥幫忙。
馬福祥看到馬洪奎帶來的抵押物目錄時,忍不住哭了。壹想到曾經的“聖上之家”,如今不得不靠典當為生,宮廷收藏成了死胡同。如果再流出國門,大清國的臉面何去何從?我立刻決定自己去。
馬福祥畢竟是老江湖了,知道古玩店有很多門道。他讓鐵保亭安排他親自驗貨。但沒想到馬福祥看到宮藏,強烈的忠義思想又被點燃了。
馬福祥和鐵保亭原本打算只買精華。壹出洋行倉庫,馬福祥就說:“這些都是皇帝的聖物。洋人要錢,就要把鍋全吃了,賣鐵,決不能讓日本人買。”
馬福祥以房產作擔保,向寧夏銀行借款,全力支持鐵保亭。同時為了破壞交易。日本間諜對鐵保亭既是美人計又是綁架威脅。
然而鐵保亭不為所動。在馬父子的支持下,他用885萬元買下了全部58箱、259件藏品。錢來自馬家,其他古董商幫忙分壹部分。馬福祥對他們只有壹個要求:聖物只能賣給中國人,任何東西都不能出口到國外。
因此,鐵保亭在古玩界壹炮而紅,成為中國著名的收藏家。馬鴻逵後來用這些財寶賄賂各地官府,得到了仕途的繁榮。據說當年送給大光頭的羊脂玉印就是他買的。
無論如何,國寶不是日本人買的,馬父子也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