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金屬資源豐富,金屬加工技藝精湛,歷史悠久,名品多。雲南的青銅時代最早始於商代末期,盛於漢代;雲南的青銅器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著稱。雲南的銅工藝品生產已有2000多年歷史,西漢時堂狼(今會澤、東川)以產銅而聞名全國。明清時雲南銅錫生產及工藝品加工在國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個舊錫工藝品始於明代,盛於清代,迄今久盛不衰。雲南斑銅創於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歷史,技藝日趨精良。雲南白銅制品在歷史上久負盛名。烏銅走銀是雲南獨特的手工藝,它以熔銀“走”人烏銅形成圖案,別具特色。雲南民族刀劍自占有名,古有青銅劍戟,唐宋時代有著名的南詔“澤鞘”、“郁刀”、“浪劍”及大理刀。明代產生了著名的阿昌族戶撒刀,壹直留譽至今,精益求精,達到了“柔能環腰如帶,堅可削鐵擊石”的工藝水平。始於清代的祿豐剪刀,以馬掌鐵為原料:工藝精良,剪刀鋒利,美觀耐用。
雲南多數民族都擅長木刻,其中以劍川白族木雕最為著名,其歷史上溯到1500年前,唐宋時代達到很高工藝水平。北京明清故宮,承德避署山莊,近代省內許多著名建築和民居,皆有劍川木雕裝飾的格子門窗和雕梁畫柱。特別是近代,劍川木雕工藝與大理石天成之美結合,制成大理石鑲嵌的雲木家具,享譽省內外,並成為雲南傳統的出口產品。木雕陳設工藝品亦不斷推陳出新,在旅遊紀念品中唱主角。還有彜族漆韶,傣族彩繪木雕,景頗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祭祀木雕,既有傳統工藝,又保留著粗獷古樸造型怪異的特點。
大理石因雲南大理所產品質最好,而因地得名。白族人民早在l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開采加工大理石工藝品。現在大理石工藝品的加工生產遍於大理城鄉,大理石工藝品琳瑯滿目。
雲南的石刻工藝,首推劍川石寶山石窟石刻造像和昆明地藏寺古幢的雕刻工藝。昆明古幢***雕刻大小神佛200多尊,造型優美,刀痕遒勁,備極精巧,被譽為“滇中藝術,此極品也”。
騰沖自古以來就是翡翠玉石的集散地,玉石加工:技藝極佳,到明、清時盛極壹時,有“翡翠城”之稱。
雲南圍棋子,明代產地保山,古稱永子。其特點是堅而不脆,沈重扁圓,白子潔白如玉,黑子烏裏透碧,冬暖夏涼,手感特好,是雲南民族手工藝之壹絕。
雲南紡織印染工藝歷史久遠。考古證明遠在4000多年前,雲南就已出現手工紡織,初以麻為原料,以後為棉、絲、毛,東漢時就用木棉織出蘭於細布。唐、宋時創造了紮染、蠟染(時稱絞纈、蠟纈),生產出“五彩斑布”、“孔雀布”、“錦文頗有密致奇彩”。迄今,紮染蠟染技法更精,圖案更美,品種更為豐富。
雲南民族織錦工藝在國內獨樹壹幟,尤以傣錦、景頗錦、壯錦最為著名。
利用羊毛織毯、搟氈,制作毛氆氌,是許多少數民族中廣為流傳的手工藝。民族氈毯,穿可作衣,臥可作墊,防雨隔潮,久盛不衰。
挑花刺繡手工藝在各民族群眾中最為普及,民族婦女自幼習藝,心靈手巧,具有針法多變、花樣豐富的特點。
少數民族群眾自古以來自紡自織,自制衣飾,各民族傳統服飾是各民族手工藝水平的集中展示。
許多民族自古擅長利用獸皮制衣,技藝不斷改進。鹿皮領褂、羊皮披肩,至今仍被許多民族群眾視為珍品。
各民族群眾善於利用當地的竹藤棕草,編織各種生活用具,大理草帽,騰沖藤器均始於唐代,騰沖的藤杖在唐代是紅極壹時的文明器物,許多詩人以詩歌頌之,到元代騰沖因盛產藤器而被稱為騰越州。
雲南各民族群眾能歌善舞,各族群眾皆有自制民族樂器的手工藝,並且能制作多種民間玩具,以娛樂兒童。
綜上所述,雲南民族民間手工藝,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以實用為主,註重功能,同時力求美觀,把功能和審美要求完善地結合起來,如陶器、木器、竹藤編織、皆是民族群眾的生活用品,同時又都作了藝術加工,達到實用與審美的統壹。
大多數手工藝品皆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如充分利用雲南豐富的銅錫資源、竹木藤草資源、棉麻毛資源、大理石資源,進行藝術加工,使天然資源為人們生活服務。
民族民間手工藝,以手工勞動為主,家庭副業為主。其技藝的傳承,以家庭世代相傳為主,這就使各種手工藝及其產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因人因藝而異的獨特風格。
民族民間手工藝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手工藝品的造型、款式和圖案,往往是表達了各族勞動人民祁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審美觀念、信仰宗教和風俗習慣,其圖案紋飾、色彩配置,皆有民族文化背景,如彜族尚黑,以黑為尊貴;白族尚白,以白為純潔高尚。傣族愛用大象、孔雀圖案,象征吉祥;苗族婦女服裝上的三道橫線,代表了該民族歷史遷徒路線;彜族刺繡多為虎紋、火紋、馬櫻花紋;白族挑花則多為花鳥蟲魚,都反映了各民族的性格、審美取向和信仰追求。
各民族民間手工藝風格,壹般都呈現出簡練、粗獷、純樸,自然的特點,圖案裝飾性強,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富有民間性、平民風格,而無宮廷味和貴族味。
雲南民族民間手工藝都具有各具特色的工藝技巧,特別是壹些傳統名牌手工藝,匠心獨具,巧奪天工,堪稱絕技。綜合起來,雲南民族民間手工藝其技藝上的特點有三:
壹是原料配方工藝獨特而科學。如古青銅器的銅錫配比,斑銅的原料配方,紮染的植物染料配方,圍棋子的礦物原料配方,騰沖宣紙和鶴慶白棉紙的纖維原料配比等。這些手工藝產品的原料配方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優選而成為壹絕。配比不合,則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以雲南圍棋子為例,《永昌府誌》記載:“永棋:永昌之棋,甲於天下。其制法,以瑪瑙合紫瑛石研粉,加以鉛硝,投以藥料,合而煆之,用長鐵蘸其汁,滴以成棋。”但古代的具體配方已失傳。有些生產戶由於配方上未掌握真經,制成的圍棋子,或者是色澤不純,斑點雜亂;或者是質地不好,開裂易碎;或者是手感不好,冬涼夏濕;或者是發黴發粘,沾汙手指,令棋手們厭煩,頓失棋興。雲南圍棋廠在試制過程中,對老永子的化學成分進行科學化驗分析,取得數據,又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才確定了科學配方,使用了20多種元素,再加隊真操作,才保證了雲子的內在質量優良,觀感手感俱佳,從2米的高度自由下落在水泥地上不裂不碎,長期存放,不黴不變。
二是造型奇異,構思奇妙,別具壹格。如古城青銅器中造型奇妙的牛虎銅案,款式多樣而別致的銅扣飾。在現代工藝品中如仿古斑鋼工藝品的古樸莊重,錫工藝品的華貴典雅,建水、華寧等地美術陶和昆明紅土陶的古拙和多樣化,木雕工藝品造型之多變,民間竹編鬥笠竹籮之精致,都顯示出很高的造型藝術。
三是制作工藝各有絕招。如斑銅工藝品的鑄造和顯斑技術,建水紫陶的雕填工藝,鎮源黑陶和白陶燒成溫度,白族紮染的紮花針法,傣族織錦工藝,騰沖玉雕匠人辨別玉石質地的技術和因材施藝的功夫等等。而且許多工藝是世代相傳,使手工藝有獨特的個性,許多手工藝的裝飾圖案,不打畫稿,全憑經驗和靈感,成圖在胸,心手並用,意到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