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求壹本書的名字

求壹本書的名字

老舍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始建於1988年,現有營業面積2600多平方米,集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與壹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茶館。在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環境裏,您每天都可以欣賞到壹臺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近47位外國元首、眾多社會名流和2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連接國內外友誼的“橋梁”。

前門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館弘揚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壹嶄新手筆。它以古老經典的北京傳統建築四合院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藝之道為神,融合雍容貴氣的京城之韻,創造了壹個您夢想中的茶藝館。在這裏,只有悠閑與寧靜,只有輕松與自在,聽悠揚的古箏,看精湛的茶藝表演,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偷來的半日悠閑。

老舍茶館地處前門,是寸土寸金之地。內部的裝飾格調以傳統的中式裝飾為主,顏色較深,宮燈、紅木桌椅及舞臺古色古香,營業面積及茶桌數都有相當規模,在這裏,可以飲茶也可以點菜,還有烤鴨供應,提供的服務品種較齊。老舍茶館另外壹個特色就是佛教的色彩較濃,進門及各層平臺均有佛像供奉。

上老舍茶館飲茶要到三樓,茶葉的品種以花茶、綠茶為多,茶水服務以杯茶(蓋碗為主,兼有烏龍,大約有二十余種茶品),配茶的小點心是自制的,品種較多,有壹定的特色。

老舍茶館的客人以外國遊客和旅遊者為多,在每周的壹、三、五下午有戲迷樂活動及京劇演唱,晚上的戲曲及雜技表演17:40開始,票價40元人—130元人,內容有雙簧、單弦、京劇彩唱等,精彩熱鬧,家裏要是來了外國朋友或是外地親戚,老舍茶館不失為壹個招待的好去處。

地 址:

前門西大街3號樓

營業時間:

11:30—21:30

茶位費:

每位10元起,以蓋碗為主,單間均加收100元。

每周的壹、三、五下午有戲迷樂活動及京劇演唱,晚上的戲曲及雜技表演17:40開始

晚間演出:

40元位—130元位

==

老舍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始建於1988年,現有營業面積3300多平方米,集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與壹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茶館。在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環境裏,您每天都可以欣賞到壹臺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近50位外國元首、眾多社會名流和2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連接國內外友誼的“橋梁”。

前門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館弘揚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壹嶄新手筆。它以古老經典的北京傳統建築四合院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藝之道為神,融合雍容貴氣的京城之韻,創造了壹個您夢想中的茶藝館。在這裏,只有悠閑與寧靜,只有輕松與自在,聽悠揚的古箏,看精湛的茶藝表演,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偷來的半日悠閑。

提起“老舍茶館”,不但在京城婦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國外,知道這個字號的人也不少。“老舍茶館”已然成了北京這座六朝古都和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名片”。

現如今,京城的大小茶館有五六百家,為什麽只有老舍茶館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譽?壹是因為它由二分錢壹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開放以後,京城開的第壹家新式茶館。二是因為茶館以老舍先生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壹,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為老舍茶館有味兒。什麽味兒?當然是京味兒了。人們進茶館不單是品茶味兒,還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兒。這兩樣兒老舍茶館全占了。所以說它不出名誰出名?

當然,老舍茶館能在京城享有美譽,除了以上說的三點,還有壹點不可忽視,那就是茶館的創辦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和知名度。說老實話,尹盛喜的大號,在京城是與老舍茶館分不開的。人們提起老舍茶館,自然會想到尹盛喜,同樣,說起尹盛喜,也會同時想到老舍茶館。如果說老舍茶館是形,那麽可以說尹盛喜是它的魂。換句話說,沒有尹盛喜,就沒有老舍茶館。沒有老舍茶館,尹盛喜也不會有這麽高的聲望。尹先生已於2003年6月作古,但老舍茶館還在,仿佛尹先生還活著。人們到老舍茶館,依然會對尹先生的為人和事跡津津樂道,人們並不覺得尹先生“走”了。壹個人的名字和形象能與壹個茶館如影相隨,古今中外恐不多見。

尹盛喜的名字最初是與二分錢壹碗的大碗茶聯系在壹起的。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還處於朦朧狀態,老尹就帶領壹幫待業青年,在前門大街支起了茶攤。此舉轟動壹時,自然老尹也以改革開放的典型上了報紙、上了電視。由茶攤到茶館,老尹花了將近8年時間。人們不難想象壹碗茶二分錢,積累起開茶館的資金,要付出多少辛苦和血汗。“抗戰八年”,老尹挺過來了。1987年11月,當老舍茶館舉行開張儀式時,人們為這個茶館的開張不禁眼前壹亮。要知道當時偌大的京城還沒有壹家像樣的茶館。老尹又成了第壹個“吃螃蟹”的人。

老舍茶館創辦之初,我曾采訪過老尹。盡管茶館開張以後,有許多文化名人和藝術界的名家來捧場,有幾位中央領導也有市政府、區政府的頭頭腦腦作陪,光顧過茶館,但是茶館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有些媒體對茶館的茶份兒錢提出異議,認為老舍茶館的門檻太高了,平民百姓進不來,老舍茶館不是平民茶館。說老實話,老尹當時的心理壓力很大。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北京的茶館應該開成什麽樣的?老尹為此進行了長時間的思索。

我曾跟老尹深聊過,發現他當時的心情非常復雜。壹方面,他難以割舍二分錢壹碗的“大碗茶情結”。另壹方面,他試圖辦壹座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具有壹定檔次和品位的現代化茶館,並使它成為城市文化的壹個“窗口”。這兩點完全融合在壹起很難。老尹是老北京人。老北京的茶館很多,舊京茶館主要有五大類,即大茶館、書茶館、棋茶館、野茶館和二茶館。這些茶館跟南方的茶館茶樓比起來,條件非常簡陋,兩間小屋,幾個方桌條凳,支上爐竈,置把大茶壺,就可以開個茶館。野茶館指的是郊外或城鄉結合部的地界,支個棚子,擺幾個小方桌,招攬過客歇腳打尖兒,也是壹個茶館。這種老式茶館用現代文明的眼光看,已然落後,盡管這些老式茶館很有味道。但是讓現代人到這種光線昏暗,煙氣繚繞,聲音嘈雜的地方,就著塵土飛揚去喝茶,顯然是與現代生活是脫節的。老尹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選擇了後者,即,要辦壹座既有京味文化特點,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茶館。現在看來,他的這壹選擇是對路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老尹創辦的老舍茶館的模式,才有後來京城各種體現茶文化的新式茶館的出現。

老尹為辦好老舍茶館是傾盡全力的,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他把老舍茶館作為展示京味文化的大舞臺。這些情況,我們能從這本書的內容領略到。本書有大部分章節講述的是老舍茶館的茶道、茶藝、茶緣、茶文化,細節詳實具體。讀之,我們會感受到當年老尹創辦老舍茶館的良苦用心和老舍茶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老尹生前以老舍茶館為旗號,成立了商貿集團,把買賣做得不小。集團搞過商業貿易,搞過珠寶生意,搞過旅遊產品的開發,搞過飯店酒樓,也搞過雷鋒紀念館等社會公益事業。但不管做什麽買賣,他都以老舍茶館為主業,沒忘自己的老本行。這種“茶館情結”,壹方面說明他對古都文化的熱愛,另壹方面也表明他始終沒忘本。現在老尹的“茶館情結”正在被他的女兒尹智君所延伸。尹智君屬於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盡管她對老北京文化的了解沒有父親老尹深,但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也是在胡同長大的,又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所以她也像父親那樣對北京文化充滿了熱愛。這種熱愛已經融入到她接手老舍茶館後的壹系列經營理念中。小尹不論在思想觀念,還是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厚重度上,都不比自己的父親差。真應了那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壹代更比壹代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講究味兒,講究新意。這是尹智君經營老舍茶館的路數。接父親的班不久,她便認認真真地考察了京城的茶館現狀,接著又找專家、請顧問,虛心求教,很快她得出壹個結論:辦茶館既要保持特色,又要與時俱進,絕對不能墨守成規,壹成不變,吃父親的老本。

她的膽兒似乎比父親還大。2002年,她投資100多萬元,全面改造了原老舍茶館的二樓,楞是在二樓蓋起壹個“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茶館開張後,吸引了八方茶客。接著,她又投資幾十萬,全面開發北京小吃,什麽做爆肚、羊頭肉、面茶、驢蹄燒餅、奶豆腐的等等小吃名家,都被她請到老舍茶館。這些舉措,不但充實了老舍茶館原有的文化內涵,而且在文化的外延上得到了擴展,使人們在品茶之余,既可聽大鼓評書相聲,以悅其目,又可品嘗到地道的風味小吃,以飽口福。小尹辦茶館確實愛動腦子,而且有許多創新。當然,尹智君的這些舉措只是剛剛開始,按她的思路,將來要把老舍茶館辦到外地去,甚至要走出國門。這些,我們在這本書中都能體味到。為老舍茶館寫本書,是尹盛喜先生生前的壹大心願,現在他的這壹心願,被自己的女兒尹智君實現了。這本書洋洋灑灑十多萬字,引經據典談茶道說茶事論茶經,娓娓動聽談老舍茶館的經歷和軼事,內容翔實具體,語言平實樸素,對我們了解老舍茶館,以及如何開茶館,具有壹定的參考價值。當然,本書也有遺憾之處,比如沒有寫出老舍茶館的創辦人尹盛喜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人格魅力。沒有寫出尹智君接父親的班以後,以壹種崇高的使命感,如何使老舍茶館再度輝煌的感人經歷。當然此書是專門寫茶館的茶事,為老舍茶館宣傳,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想如有可能將來寫壹部尹盛喜先生與老舍茶館的書,以寫老尹這個人為主,壹定會更精彩,更吸引人。壹個人“走”了,留下壹座茶館。壹個人“去”了,他的名字卻跟壹個茶館聯系在壹起,讓後人念念不忘。這也許是壹個人死後最好的紀念碑。

壹個人“走”了,他還活著。因為他開的茶館還在,人們在喝茶品茶時,會想起這個人,會念叨這個人。這也許正是壹個人的生命價值所在。

從這兩點看,老舍茶館值得壹說。尹盛喜先生值得壹書。

老舍茶館,陳設古樸、典雅,京味十足。大廳內整齊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頂懸掛的壹盞盞宮燈、櫃臺上掛著標有龍井、烏龍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墻壁上懸掛的書畫楹聯,使遊客感覺如同進入壹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館。

老舍茶館每天吸引著大量的客人—既有來自京城的老戲迷、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者、以及慕名而來的外國客人。茶館開張至今,馬三立、謝添、於是之、駱玉笙、李維康等著名藝術家都曾在此登臺演出。作為北京壹帶民俗文化的匯積地,茶館內每天還上演地方優秀傳統節目,如關學增的北京琴書、孫書筠的京韻大鼓、馬增惠的單弦、馬玉萍的河南墜子等。老藝術家們的演 唱,使觀眾在欣賞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幾近失傳的含燈大鼓(演員口裏含著點燃蠟燭的燈架進行演唱的形式)和雙簧等民間藝術在這裏也得到了新生和發揚。

在“老舍茶館”,不僅每晚都可欣賞到來自曲藝、戲劇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還可以參加琴、棋、書、畫和“戲迷樂”等諸多文化活動。老舍茶館還組織成立了自己的茶藝表演隊,進行烏龍茶、農家茶、茉莉花茶等各類名茶的茶藝表演。近年來,老舍茶館又成立了“大碗茶酒家”,酒家特聘百年老店“晉陽飯莊”和“全聚德”名廚主理,包括京、晉、魯三種風味,種類繁多、品味上乘,且具有地方風味特色。

老舍茶館不僅為遊客提供了壹個展示中國茶文化和民族藝術的場所,同時,也是吸引國外觀光遊客的壹道亮麗的風景線。美國前總統布什、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樹、俄羅斯前總理普裏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國公主詩琳通等各國政要都曾是這裏的座上賓。

老舍茶館營業面積15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250人觀看節目;大碗茶酒家營業面積5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 150人就餐; 樓下門前設有停車場,可以同時容納百余輛車。

集品茶、飲食、賞戲、表演等經營內容為壹身的老舍茶館,現如今已是中外賓客旅遊的壹處新名勝,並且成為享譽海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 上一篇:每人壹塊大洋鬼市買古董比賽什麽電影
  • 下一篇:求重慶、萬州的 節日民風民俗或工藝品(具體丶5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