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56年、1303年和1323年的地震中,燈塔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當阿拉伯旅行家Abou hag gag Youssef ibn Mohammed El-Andaloussi於1166年參觀該建築時,他記錄道:
“燈塔建在島的盡頭,呈正方形,每邊長約8.5米。燈塔的西部和北部被大海包圍著。底座的大小從上到下大約有6.5米高。但是在面朝大海的方向,那部分的基底因為施工和向陡峭的懸崖傾斜而比較大。平臺的高度隨著燈塔墻的變窄而增加,直到達到最大值。
與燈塔的其他部分相比,它在這壹側建造得很牢固,石頭和基座的形狀設計得很漂亮。我這裏寫的燈塔部分是近幾年新建的,因為原來的部分需要更換。潮海的南邊,有我看不懂的古碑文;這不是燈塔本身的碑文,因為它是刻在壹塊堅硬的黑色石頭上的。海浪和海風不斷侵蝕背景石,碑文越來越清晰。字母a的大小略大於54 cm。字母M的頂部特別明顯,就像銅鍋上的壹個巨大的洞,其他字母幾乎壹樣大。燈塔的入口位於壹個很高的地方。有壹個高約183米的斜坡通往入口。這個斜坡由壹系列弧形拱支撐著;我的壹個同伴來到壹個拱門下面。他伸出手臂,但還是摸不到拱門的兩邊。總共有16座這樣的拱門。它們壹個比壹個高,直到燈塔的入口處,最後壹個拱門特別高。El-Andaloussi對比例的描述與Thiersch的繪畫或建築圖紙不符,因為根據這些繪畫和圖紙中繪制的燈塔周圍其他物體的比例,燈塔的面積至少為80x80英尺。蓋特伯格城堡建於15世紀的燈塔遺址上,它使用了壹些來自燈塔的石頭。古人要求燈塔的燈光應該在35英裏之外可見。壹個未經證實的傳說提到,燈塔的光能在敵艦到達港口之前就將其燒毀。燈塔是用輕質石頭建造的磚石建築。燈塔由以下三部分組成:底部是壹個混凝土核心的方形基礎,中間是壹個八角形的塔,頂部是壹個圓柱形的燈建築。最高處有壹面巨大的鏡子,白天可以用來反射太陽光;晚上,有燈的大樓裏會有火。現存的亞歷山大造幣廠生產的羅馬硬幣顯示,燈塔四角有海神的雕像。在羅馬時代,燈塔頂上建有壹座波塞冬雕像。16世紀繪制的燈塔假想圖1303和1323兩次地震摧毀了燈塔。1480年,埃及蘇丹馬穆魯克利用燈塔遺留下來的石塊,在燈塔遺址上修建了蓋特貝城堡,以抵禦外敵入侵。亞歷山大燈塔——建築結構65438+6世紀燈塔圖鑒(TheLighthouseofAlexandria)高120m,加上塔基礎,整個高度約為135m。該塔由三層組成:第壹層為方形結構,高60米,有300多個大小不壹的房間,分別用作燃料儲存、計算機房和員工宿舍;二層為八角形結構,層高15m;第三層為圓形結構,周圍有8根8米高的石柱。在燈塔上方,矗立著壹座8米高的太陽神赫裏俄斯的銅像。整個燈塔由花崗巖和銅制成,燈的燃料是橄欖油和木材。整個燈塔占地約930平方米。聰明的設計師還利用反射原理,利用鏡子將光線反射到更遠的海面。這座無與倫比的燈塔,每晚燈火通明,兢兢業業地指引著進港的船只,給舵手帶來了安全感。方塔基礎高14米,本質上是覆蓋在大巖礁上的三四層樓高的大格子。下塔,高71米,也是正方形,上端四角有壹尊“波塞冬之子吹海螺”銅像,面向四個不同的方向,以表示風向和方位。中間的塔被收縮成壹根細柱,高9米。八根石柱豎立在中間塔身的八角方向,壹起豎立起壹個圓形的塔頂。這個洋蔥形的圓頂塔成為後來伊斯蘭清真寺建築的重要參考。上塔的上方是壹個圓形的塔頂,裏面壹個巨大的火炬正在日夜燃燒。壹尊高約七米的海神波塞冬的銅像被鑄造在塔頂,為這座建築增添了神話般的藝術風格。亞歷山大燈塔的外部造型非常漂亮優雅,內部結構也非常嚴謹復雜。塔基幾層有50多個房間。據估計,這些房間是供值班人員住宿、工作或操作各種業務的,也可能是天文學家和氣象學家觀測天象的專用房間。三層塔身不適合。為了克服單調,獲得整個建築藝術化的視覺造型,相當於建築的窗戶有很多層。有研究者認為,塔的下層內寬,從這裏到塔頂修建了壹條傾斜的螺旋上升通道。斜梯上還有32級臺階和18級臺階分別通往中上層。正中間是相當於現代電梯的人工升降裝置,用來運送火炬燃料和各種物品,保證火炬壹年四季不分晝夜不熄滅。據說火炬除了自身的火焰光之外,還有壹面凹面金屬鏡,反射耀眼的火炬光,讓60公裏外的船只可以看到遠處燈塔的方向,以免迷路。妳可以直接開車去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燈塔——近年來的考古研究1994,壹些潛水員在亞歷山大港東部的海底發現了壹些燈塔遺址。通過衛星照片,更多的地點隨後被發現。Nova有壹個節目談到了亞歷山大燈塔。通過潛水,人們可以看到燈塔的遺跡。亞歷山大燈塔亞歷山大燈塔是世界七大著名奇觀之壹,但它早已沈入汪洋大海。它的去向壹直讓人摸不著頭腦,更讓人猜測。近日,法國和埃及組成聯合考古隊,即將對亞歷山大燈塔進行考古發掘和勘探,試圖讓“歷史真相浮出水面”。首次以水下作業為重點的考古活動將集中在埃及北部城市亞歷山大港附近海域。埃及和法國部署了頂級科學家,並為自己配備了完整的潛水設備,以應對變幻莫測的海洋氣候和隨處可見的密集暗流。值得壹提的是,本次考古活動將使用最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如水下相機、水下攝像機、水下機器人、聲納遙感水下探測器、地磁儀、淺層地層剖面儀、GPS全球定位裝置等。,以確保不會遺漏任何可能的遺骸。另外,為了做好這次水下考古,埃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對亞歷山大燈塔的歷史資料進行多方面的整理,對相關海域潛水可能遇到的氣象條件和地質資料、海流速度、水文條件、技術限制等進行調查研究。蓋特伯格城堡建於15世紀的燈塔遺址上,它使用了壹些來自燈塔的石頭。埃及對通過考古發現燈塔寄予厚望。文化部長胡斯尼在批準該計劃時表示,找到亞歷山大燈塔將是對整個人類文明的貢獻。他還提出了壹個具體的目標,就是希望考古隊能夠發現具有托勒密設計風格的燈塔塔石板,研究海底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分布。
相對於陸地墓葬的發掘,水下考古需要尖端技術,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不亞於探索外太空。然而,法國和埃及科學家對這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充滿信心,他們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有所收獲。
雖然是首次聯合搜尋亞歷山大燈塔,但法國和埃及已經有過聯合考古的經驗,包括成功的水下考古記錄。
2005年5月,Efa水下科學考察隊在地中海海底發現了三處歷史遺跡和兩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代地下城,打撈出不同時期的雕像、器皿、浮雕、錢幣等各種珍貴文物。亞歷山大燈塔2007年7月,壹個美國科研小組利用振動空中交通管制,從地中海亞歷山大港6米深的沈積物中提取了深水樣本,測試表明它比人們想象的要古老。同時,他們還在亞歷山大港發現了可能用於建築的含鉛量較高的陶瓷碎片,以及埃及其他城市下水道中的建築用石頭和有機材料。由此他們推測,這個後來被稱為亞歷山大的地方,早在亞歷山大大帝到來之前,就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殖民地了。壹般認為亞歷山大燈塔建於托勒密二世時期,由古希臘建築師索查特斯設計。燈塔高120米,塔基礎總高度約135米,比日本橫濱港最高燈塔高出29米。燈塔在亞歷山大港外巍然屹立了1500年,卻在兩次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在1480年徹底沈入海底。
有些人認為這個燈塔不存在,但人們想象它。因為除了文字記載,沒人見過實物。幸運的是,埃及當局根據調查資料繪制了亞歷山大燈塔的修復圖,法國和埃及學者結合水下考古也證明了亞歷山大燈塔“確實存在”。亞歷山大燈塔——意為亞歷山大燈塔(Pharos)已經成為很多語言中“燈塔”壹詞的詞源,比如希臘語(φ?0?4ρο?0?9)、保加利亞語(уар)等多種羅曼語,如法語(法爾)、意大利語(法羅)、葡萄牙語(法羅)、西班牙語(法羅)、羅馬尼亞語、加泰羅尼亞語(法爾)。
埃及許多早期伊斯蘭清真寺的宣禮塔都模仿了亞歷山大燈塔的三層設計,足以說明燈塔在建築上的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