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年代廣州的所有經濟因素 都集中在廣州的
西部,這裏有進出碼頭,有各種貨站和倉
庫,更有個 各國商務機構和洋行, 最著名
的買辦基地就在這裏。 更令人從洋媚外 那
個的是西光南面的“沙面” ,這裏是英國的租
界。 西光為何會在廣州的城市發展中脫穎而
出, 這完全得益與西方的 經濟入侵和他的
地理位置。皇朝時期沒有對外政策, ,乾隆
皇帝早就 回答過英國 我中國地大物博,什
麽東西都有,根本無需與英國互通 有無,這
就從國策上堵住了和西方來往。但是,不管
是清朝的海禁還 是滿清的鎖國, 都禁不住
沿海人民同外界接觸。 外國商人利用民間渠
道,進行種種非法買賣,西關是壹個重要的
口岸。清朝的高官壹邊不 想和外國人做生
意, 壹邊又對西洋的玩意很青睞, 後來清
政府迫於形 式,同的意和洋人做生意,但又
不準在城裏進行 。於是洋人就在白 鵝館的
岸邊建起商館,碼頭,我們的祖先稱為驛
館,那些曾經大膽和 洋人做生意的商人為了
方便和洋人打交道,也在驛館的周圍建起商
行,這就是後來的十三行。不過,當初廣州
作為唯壹的通商口岸,也 吸引力全國的出口
商品和商業人才, 由此促進了壹廣州的發
展, 造就 了西關的繁榮。壹百年後後的今
天,我們再改革開放,回顧歷史我們 曉得西
關壹百年前就已經是廣州的經濟開發區,隨
著廣州經貿的興 旺, 西關從壹片古城的荒
郊變成廣州經濟發展的龍頭。 可以說西關是
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發祥地。近代史常常把
清末的門戶寫的壹片黑 暗,極少人又說它曾
今有過的文明。 西關從崛起到衰敗不到壹百
年, 鴉片戰爭以後, 朝廷割讓了香港
和容許五口同通商, 香港就怒自是中國唯壹
的口岸, 但因它鄰近港澳, 中國商人便從
西關率先走向國際, 壹些富商甚至到港澳殖
民地與洋人 合作。 別看今日香港有高度的
繁榮和現代化, 可它壹些著名洋行的發 祥
地就在西關。 到了民國, 廣州的工商業仍
以西關為主要陣地。 但是, 民國以後的軍
政府有如走馬燈壹樣,變換得十分頻繁。西
關的商人, 不能再忍受這些走馬燈政府的敲
詐, 於是同沙面的英國人聯絡, 在英 國人
的支持下,西關商人學習香港界成立武裝組
織,史稱商團。廣州 的商會有了武裝組織,
便處處不買軍政府的帳, 有時商團還強過軍
政 府軍,甚至跟孫中山作對。但是,孫中山
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 革命得到多數廣
東人的擁護,他聯合各方力量很快平定了商
團的叛 亂。到了後來的八年抗戰,廣州的經
濟就瀕臨崩潰了。 不過, 使西關連根拔起
的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公私合營, 在
實行公私合營前,那些財粗勢大的資本家便
跑到香港或外國另起竈 爐,在廣州留下的多
是些不動產。後來工商業不單全面國有,而
且實 行國營,從此進入計劃經濟時代,西關
不再是廣州的經濟重心了。 二、西關文化
有人說就中國傳統文化而論,西關文化可說
是不倫不類,就像今 天壹些沿海開發城市壹
樣,處處表現出虛飾、造作與張揚。對於這
種 說法,我是不贊成的。我比較認同的是,
如壹些老廣州說的,西關的 文化曾代表過廣
州的文化潮流,雖然現在已經衰落了。不
過,經過過 濾和篩選, 也可以找出了不少
稱得上文化又發過光的東西。 這些東西 曾
引領這廣州走過了不少的歷史。
2.1 西關大屋 提起西關大屋,便讓人想起西
關的豪華,激發廣州人的驕傲。如 今走進寶
華路、 多寶路和逢源路壹帶, 便見到壹座
接壹座的花崗石腳、 水磨青磚的高大房舍,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西關大屋了。 這些大屋是
當 年發家致富的商家興建的, 南海縣
誌有這樣的記載“光緒中葉, 紳富相繼購
地建屋,數十年來,甲第雲連,魚鱗櫛比,
菱塘藕渚,悉 作民居。壌地相接,僅隔壹
水,生齒日增,可謂盛已。 ”為什麽廣州 的
商人都到西關建屋呢?這是有其特殊的歷史
原因的。 中國的封建社 會,行商致富的人
不受尊敬,士農工商,生意人的地位最低,
即使做 生意發了達也富而不貴。 城池之
內, 等第森嚴, 如果沒有官職或功名, 在
城內只可建普通的民房, 不能建造豪華宅
第。 最早開風氣之先的是 那些著名的買
辦, 他們在同治年間已開辟了新寶華街,
就是今天的寶 華路,隨後那些辦洋務發了財
的人便相繼買地建園林院宅。不過,隨 著時
代的進步,西關大屋很快就落伍了。現在,
寶華街壹帶的西關大 屋多數仍在,但幾乎都
成了“七十二房客” 。 2.2 粵劇 粵劇是漢族
地方戲曲,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
戲,自公 元 1522 年~1566 年(明朝嘉靖年
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 合唱做念
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
演藝術。粵劇每 壹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
飾打扮。 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 又
稱為戲棚官話。 到了清朝末期, 知識分子
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 語言改為粵語廣
州話, 使廣東人更容易明白。 現在粵劇已
經是廣東乃
至全國有名的大劇種,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名錄和人類非物 質文化遺產名錄。
可以說使粵劇得以延續下去,並擴大影響
的,是西 關人對粵曲粵劇的壹大貢獻。民國
以後,西關大少多成粵劇的票友, 他們多數
受過文化教育, 因而西關也出了不少廣東音
樂作曲家和粵劇 戲本的作者。 上世紀二、
三十年代省港最有名的粵劇創作家“南海十
三郎” , 他出身西關大富之家, 從小跟著長
輩出入藝場, 無師自通地對粵曲粵 劇養成
很深的造詣, 但講到他對粵劇的貢獻, 可
惜廣州極少有人提到 他。 2.3 領導粵語的潮
流 粵語過去稱廣府話,俗稱“白話”現在叫廣
州話。廣州的方言的 形成不去說它, 但近
世廣州方言的發展確實拜托了西關。 廣東全
省的 “白話”分布很廣,但各處鄉村各處音,
每個地方的口音都不同。廣 州作為最早同現
代接軌的省城, 它優美的白話語言在全省各
地不同的 口音中起到統壹的作用, 而西關
話曾壹度被認為是廣州方言的貴族口 音。
西關的口音和詞匯無時不影響著廣州的語言
發展, 後來粵劇的唱 腔咬字也以西關話為
準。這種情況有如今日地道的“京片子” ,經
常 有新的語匯影響著北京的城市語言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