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故事
1、背禮娶姬
崇禎十四年(1641),賦閑在家的文壇領袖錢謙益在壹艘船上迎娶了相識不久的柳如是。
這壹年,錢謙益剛好59歲,而柳如是才23歲。
依照明末的道德標準,士大夫涉足青樓、狎妓納妾,會被看作是風流韻事,但要大禮婚娶 *** ,則是傷風敗俗、悖禮 *** 之舉,被視為洪水猛獸。
錢謙益愛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顧世俗偏見和禮法名器,堅持用大禮聘娶。
因為他的聲望實在太高了,此舉讓許多循規蹈矩的讀書人無法接受,輿論嘩然,簡直到了人神***憤的地步。
於是在婚禮當天,許多人站在岸邊,撿起石頭往他們結婚的船上砸去。
然而,柳如是不在乎,她只求“知己”;錢謙益更不在乎。
為了置辦風風光光的婚禮,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漢書》出售。
婚後,這對聞名壹時的“老少配”,還不斷被人嘲笑。
據說錢謙益有壹天對柳如是說:“我愛妳烏黑頭發白個肉”,柳如是俏皮地回答說:“我愛妳雪白頭發烏個肉。”
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閨房私話竟然成為公眾樂此不疲的話題,被廣泛傳播,其中蘊含的譏諷、嘲笑和艷羨等復雜情緒,不言而喻。
2、老夫少妻
錢謙益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藏書家,在與柳如是結婚後,他蓋了壹座精美的藏書樓,取名“絳雲樓”。
裏面陳列著他辛苦收集而來的書籍、古玩,包括金石文字、宋刻書數萬卷,以及秦漢的鼎彜、晉唐宋元以來的書畫作品,各種名貴的瓷器、硯臺等。
就好像宋朝的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壹樣,錢謙益和柳如是也躲在自家的藏書樓裏,每天看書、寫字,做做歷史的考證,互相之間開開玩笑。
總之,生活過得非常閑適。
3、生死依靠
在與柳如是恩愛20多年之後,83歲的錢謙益終於撒手人寰。
那是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彌留之際的錢謙益掛心自己還未完成的著述,希望族孫錢曾幫助他完成。
錢曾是錢謙益晚年最為心愛的學生,也是錢氏宗族中的晚輩。
然而錢謙益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僅僅壹個月,屍骨未寒,錢曾就夥同錢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銀、田產、房產、香爐、古玩等。
柳如是不堪受人欺淩,於六月二十八日憤然自盡,留下壹紙遺囑。
作為壹代才女,柳如是壹生寫作了許多絕艷的詩詞,讓文人學士佩服和贊賞。
然而她的遺囑卻完全用白話寫成,可謂字字見血。
她在遺囑中叮囑女兒說:
我來汝家二十五年,從不曾受人之氣,今竟當面 *** 。
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後,汝事兄嫂,如事父母。
我之冤仇,汝當同哥哥出頭露面,拜求汝父相知。
我訴陰司,汝父決不輕放壹人。
在這場史稱“錢氏家難”的不幸事件中,柳如是毅然地自盡了,她希望已到陰間的錢謙益能夠為她作主,幫她報復仇人。
即使在陰間,錢謙益也被柳如是視為生命中最後的依靠。
二、人物資料
1、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
學者稱虞山先生。
清初詩壇的盟主之壹。
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探花(壹甲三名進士)。
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壹,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
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
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2、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浙江嘉興人。
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
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
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
三、作品
1、《初學集》
《初學集》又稱《牧齋初學集》凡壹百壹十卷,其中詩二十卷、文八十卷;又《太祖實錄辯證》五卷、《讀杜小箋》三卷、《讀杜箋》二卷,(兩集皆作者親自編定),是其書體例異於壹般詩文集處。
該集由錢之門人瞿式耜刻成於明崇禎十六年癸未九月。
詩集別有錢曾的《初學集箋註》二十卷,刻於清初,與瞿本略有出入,詞句也互有異同,後有翻刻本。
乾隆時書遭禁毀,清末宣統二年,邃漢齋始以明瞿刻本與箋註本兩相對勘,作了校訂,並加按語,合兩本為壹,以鉛字排印。
二十年代,商務印書館影印明刻《初學集》,列入《四部叢刊》。
2、《投筆集》
《投筆集》是清·錢謙益編著的壹部詩文別集。
《投筆集》的命名,取西漢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始作於順治十六年(1659)鄭成功和張煌言兵入長江之際,顯然隱寓著詩人抗清復明的誌向。
形式上步和杜甫的七言律詩(秋興八首),所以總題為(後秋興》,***十三疊壹百零四首,另附自題四首。
在《投筆集》中,詩人毫不掩飾地為南明水師的勝利高唱凱歌,還追憶和記敘了自己及其"內子"柳如是的抗清復明活動。
3、《牧齋初學集》
《牧齋初學集(全3冊)》為錢謙益在明代所作的詩文結集。
本集是他在明代所作的詩文結集。
詩20卷,包括《還朝詩集》、《歸田詩集》各上、下2卷,《崇禎詩集》6卷。
《桑林詩集》、《霖雨詩集》各1卷,《試拈詩集》、《丙舍詩集》各上、下2卷,《移居詩集》1卷,《東山詩集》3卷。
編年排次,文90卷,除各種體裁之外,還包括《太祖實錄辨證》、《讀杜小箋》、《讀杜二箋》等3種學術專著。
以上合計110卷,卷次相屬。
擴展資料:
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
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壹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沈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壹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沈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軍統帥多鐸迎降。
史敦《慟余雜記》記載:豫王(多鐸)南下江南,下令剃頭。
南明民眾對此議論紛紛。
壹日,錢謙益忽然說:‘頭皮癢得厲害",突然出門而去。
家人以為他去用篦子篦發。
不壹會兒,剪了頭發,留著辮子進來了。
時人有詩“錢公出處好胸襟,山鬥才名天下聞。
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 而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馬士英妹夫)和河南參政兵巡道袁樞(兵部尚書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繼絕食而死。
南明弘光政權亡。
同年秋,上京候用。
順治三年(1646)正月,清廷任其為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
柳如是留居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