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金青銅人形燈
摘要
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出土於河北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宮燈的燈體是壹位鎏金的宮女,雙手捧燈而坐,神態幽雅。燈體高48 cm,重15.85 kg。宮燈設計得很巧妙。宮女壹手拿燈,壹手拿袖子像彩虹管壹樣吸油煙,既防止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這盞宮燈曾放在竇太後(劉勝的祖母)的長辛宮,因此得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全身鍍金,宮女坐成燈形,中空。整個身體由頭部、身體、右臂、燈座、燈板、燈罩六部分組成,都是可拆卸的。宮女穿著寬袖內衣和長袍,左手拿著燈座,右臂舉起與燈頂相通,形成煙道。燈罩由兩塊弧形板折疊而成,可以移動調節光照和方向。燈盤有把手,裏面還有枯木。這個座位看起來像壹顆豆子。燈體上刻有九個65字的銘文,分別記載了燈的容量、重量和主人。因燈上刻有“長信”四個字,故名“長信宮燈”。據考證,此燈原屬西漢楊信留侯桀所有。劉揭文帝時被封,景帝時被封爵。家產和這盞燈被朝廷沒收,歸太後的府邸辛宮使用。後來,都史太後把它送給了自己的親族人竇婉。作為朝廷和皇宮的特產和禮物,可見在當時也是非常珍貴的。長期以來,長辛宮燈被廣泛譽為中國工藝美術的巔峰之作,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這不僅是因為它獨特、稀有、珍貴,更是因為它精湛的制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意境。
長辛宮燈壹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體造型和裝飾風格輕松、輕盈、華麗。是實用又美觀的燈寶。堪稱“中國第壹伊登”。采用分別鑄造,然後合成壹體的方法。考古和冶金史專家壹致認為,這種燈以其精美的設計和高水平的制造技術在漢代宮燈中首屈壹指。
解釋壹個名字
長辛宮燈是漢代青銅鎏金燈之壹,鑄造於1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壹級文物。考古學家白在1968發現了鬥灣墓(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裏處的壹處懸崖上)。現藏於中國石家莊河北省歷史博物館“滿城漢墓”展區。
考古學家鑒定了宮燈上的銘文“養心家”,周長山等壹些學者推測,長心宮燈原屬漢代(179前)陽心後羿劉傑所有。史書記載,劉傑的兒子劉忠義因參與“七國之亂”被廢黜,國家和家族財產被充公為國有和長辛宮燈。所以加了“長辛宮”的碑文,以示宮燈易手。
竇婉和竇儀是親戚。據推測,長辛宮燈是竇儀送給竇婉的,所以竇婉死後和她壹起葬在墓中。燈上還有“長信尚浴”字樣,故發掘後命名為“長信宮燈”。此外,趙化成等學者認為,根據漢代“養心家”青銅器的出土記載,包括長辛宮燈在內的大量“養心家”青銅器屬於漢武帝的妹妹平陽長公主(養心妃),所以長辛宮燈最早屬於哪個皇族尚不確定。
結構
宮燈是壹個梳著發髻的侍女跪在地上,手裏拿著壹盞青銅燈。整個宮燈高48 cm,重15.85 kg。由頭部、右臂、身體、燈罩、燈盤、燈座六部分組成。頭部和右臂可拆裝,方便清洗燈具。宮燈的燈板分為上下兩部分,刻有“養心家”字樣,可旋轉調節光線方向。嵌在燈板凹槽內的弧形瓦銅板可以調節出光口的大小,從而控制光線的亮度。右手垂袖蓋銅燈頂。宮女銅像是中空的,其中中空的右臂和袖子形成壹個青銅燈罩,可以自由開合。
燃燒的氣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沈積在宮女體內,不會大量消散到周圍環境中。燈罩上部有少量蠟渣,推測宮燈內燃燒物質為動物脂肪或蠟燭。宮燈表面沒有太多的裝飾和復雜的花紋,在當代宮廷器皿中比較簡單。
燈上有九個銘文,65個字,包括燈的重量、容量、鑄造時間和主人。如:“長信還在洗澡,容量壹升不到半升,重六斤,189,今天躺在裏面的人”(位於燈座底部)。
外部
宮女盤著發髻,穿著厚大衣,跌跌撞撞。它由頭部、身體、右臂、燈座、燈板、燈罩等部分組成。各部分可拆卸,燈板可旋轉,燈罩可開合。宮女的手臂是空心的,右臂是煙道。可以將燈煙引入設備中以保持房間清潔。燈上有九個銘文,包括燈的重量,容量,鑄造時間和主人。因其刻有“常新商宇”四個字,故名常新鄧公。
長辛宮燈出土於滿城西漢中山王劉勝之妻竇綰墓,高48厘米。燈的形象是壹個年輕的宮女跪著拿著燈,渾身是金。宮女頭上挽發髻,頭戴頭巾,身穿長裙,寬袖。她面容端莊秀氣,目光十分專註,頭微微前傾,表情恭敬而謹慎,呈現出下層社會年輕宮女特有的表情。宮女左手托著燈盤,右臂揚起,袖口下垂成燈罩狀。燈板可以旋轉,推動燈板上的兩塊弧形屏開合,從而調節光線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身體中空,油煙通過右臂進入體內,保持室內清潔。燈的各個部分也可以拆卸,有利於清潔。此燈刻有“長信尚浴”等銘文***65字,故名“長信宮燈”。長信官燈將燈的實用功能、空氣凈化的科學原理和美觀的造型有機結合在壹起。整體造型自然美觀,富有彈性,輕盈華麗,是實用美觀的燈寶。
據銘文考證,此燈鑄於公元前172年(文帝時代)。燈的原主人是楊傑。後來劉傑的兒子意為“國家有罪”,燈被充入少府的“妻子”(官名),歸長辛宮所有。長辛宮是信中慈禧太後居住的宮殿。文帝的竇太後是的祖母,景帝是皇太後,權力很大。後來,竇太後把這盞燈給了壹個叫竇婉的女人,她是她的娘家族人。竇婉視銅燈為珍寶,在她死後與她合葬。
相關資料
長辛宮燈與金縷玉衣壹起出土於漢中景王劉勝墓。據考證,長辛宮是慈禧太後都史(翟晶之母,劉生之祖母)居住的宮殿。這盞燈籠原本是宮廷用品,是都史送給她心愛的孫子的。
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長辛宮燈》郵票(系列73,面額8: 1973: 11.20)。5438年6月+2000年10月,國家郵政總局發行出土文物郵票壹套四枚(2000-21,面額80分,發行時間5438年6月+2000年10月20日)。滿城漢墓出土的“金絲玉衣”和“長信宮燈”的圖片和介紹,編入初中歷史教科書古代史部分。
長辛宮燈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宮燈是中國特有的工藝品,以工藝復雜、做工精良、造型典雅而聞名。相傳梁武帝南朝時,中國就有正月十五掛燈籠賞燈的習俗,逐漸從民間流傳到宮廷。到了唐代,宮燈逐漸形成,到了明清時期,發展到極致,成為皇室專用品。
虎牛禮盒是雲南古滇國墓葬中出土的壹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青銅器。案呈牛形,背面有輪圈,形成圓盤,方便放置祭品。為了保持器皿的穩定性,牛尾處設計了壹只老虎。牛肚子下面有壹頭小牛,活得有意思。牛和虎是雲南青銅文化中常見的主題,因此容器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