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漢服配飾——扇子的文化及歷代特點

漢服配飾——扇子的文化及歷代特點

扇子 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相傳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時期已出現了壹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故“扇”字裏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從這可推測,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早期的扇子並非用來納涼,而是用作統治者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

我國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絲織的絹素,由於宮中用得多,故又稱“宮扇”,隋唐兩代,盛行於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紙扇。宋以後,折扇漸漸流行。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折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壹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壹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艷,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壹個級成部分,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桿、蒲草等也能編強或制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制,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鉆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

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壹,平扇(即是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疊,二,折扇,可自如敞開收疊。

平扇來之於"障扇"(掌扇)"箑(sha)"(古代用竹片編制成的扇子稱"箑")。戰國秦漢時期,壹種半規形"便面"其形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成為當時扇子的主流。"便面"壹律用細竹篾編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漢時期,對稱"合歡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其形尚圓,合歡扇特點是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當時以中原壹帶所制紈扇最為考究,有"齊紈楚竹"之說,即指用山東絹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紈扇。

漢時十分流行這種紈扇,並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此種對稱式團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並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

北宋時,出現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頭扇”、“撒扇”或稱“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貴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頭、竹節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南宋時,折扇的生產已有相當規模。折扇盛行於明代,皇帝下召命宮內工匠仿制高麗扇,吸取外來工藝制作,促進國內扇子發展。

明清是折扇發展鼎盛期。用料貴重,將名勝牙、玳瑁、雞翅木制成扇骨,制作精湛,在象牙骨大邊上鏤雕、細刻、紅木、鳥木骨大邊,扇骨有“如意頭"、"琴式"、"螳螂腿"、"水浪式"等,扇頭有"瓶式"、"荸薺頭"、"橄欖頭"、"玉蘭頭"、"方頭"、"圓頭"、"金魚頭"等,扇骨上采用了各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博得人們所愛。

作為壹種特殊藝術形式,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經丹青高手巧運匠心,精心布局,或山水花鳥,或人物動態無能小中見大,表現出美的情致辭和神韻。

扇面有細灑金、(雨金)、雪金、格巾、發簪、老礬面、泥金面等這些扇面都成為書畫家的用武之地,揮毫潑墨為後人留下珍貴的墨寶。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在扇面上所作《松下讀書圖》被視為罕世之寶。折扇中有專供和尚用的馬元黑紙扇。扇面上用真金粉書“心經"、"金崗經""菠羅若經",還繪有"十六羅漢"、"觀音"、"紅孩兒"、"彌陀佛"、"濟公"等有關佛教文化題材內容。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壹種時尚。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

扇面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老舍先生平生熱衷於收藏書畫扇,幾十年來,他集得扇子有數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現代書畫家題詩作畫的扇子,亦有戲劇界名流的書畫扇。鄭逸梅先生愛扇成癖,視扇為“書畫皆絕的珍品”。他最珍愛章太炎的篆書扇和吳湖帆所繪綠梅的書畫扇。當代女作家葉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書畫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書房的書櫥中有把扇面,上有劉海粟題寫的“清風”二字;馮友蘭題寫的“明月”二字;裴艷玲書寫的“亂石崩雲”四字;華君武所繪的幽默畫,曹禺的題詩等等,葉文玲非常珍愛。

清代時,對稱類型的扇面除圓形外,有長圓、扁圓、方圓、梅花形、葵花形、瓜淩形、腰形、馬蹄形……這些扇形突出的特點是對稱、輕 盈、工藝性強。

扇子還可以表現人的某種心理狀態。

蘇東坡用“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之句,描寫周瑜的風度。

杜牧以“輕羅小扇撲流螢”的 詩句,描寫少女們的活潑姿態和歡樂情緒。

唐人王建的《調笑令》雲:“四扇,四扇,美人並來遮面。”描寫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心理。

有的文藝作品還以扇喻人,被作為定情之物,《桃花扇》中就寫侯方域給了李香君“宮扇壹柄”,“永為定情 之物”。後來李香君抗拒權奸,血染扇面,由楊龍友點染,畫成壹柄桃花扇。

扇子也是舞臺上不可缺少的道具,與舞臺藝術有著密切關系。歷來就有風韻婀娜的扇舞,扇子可起健身作用,以扇為名或以扇為媒的"扇戲"有《桃花扇》、《沈香扇》、《芭蕉扇》,扇子作舞臺上的道具用扇動作來表達舞臺上各種道具或表現人物性格。

《空城計》中諸葛亮羽扇 輕搖,烘托出他指揮若定、成竹在胸的神情。著名川劇演員陽友鶴,僅使用折扇的姿態就有70多種。過去相聲演員,手裏常拿壹把扇子,是為了烘托人物性格.

扇子蘊藏著豐實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扇子與人們日常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壹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為融實用價值與美學價值於壹體的精美工藝品,還擁有很多扇子故事、傳說和趣聞軼事,例《蘇東坡畫扇結案》、《扇子巷窮道士補扇》、《玉孩子兒扇墜奇遇記》、《題扇橋》、《康熙題扇》、《扇子報喜》,以及"揚仁風"的傳說,和泰戈爾贈扇題詩等都反映扇文化內涵。數千年的扇文化積累很多的扇詩、扇詞、扇聯、扇謎。

  • 上一篇:求幾篇作文記事的暑假裏發生的500字左右急急急!!!!
  • 下一篇:沈陽白地攤古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